可以说,非机动车交通管理是2020年全国交通管理工作的一大重点,很多地方都在推进电动自行车上牌,因为只有初步实现电动车牌照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电动车交通管理,不论是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还是未佩戴头盔、变造车牌等。
比如,江苏、浙江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均于7月1日起施行。江苏规定,驾驶未经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或者未按照规定在指定位置悬挂、故意遮挡、污损号牌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五十元罚款。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或者使用其他电动自行车的号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浙江规定,驾驶无行驶证、号牌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驾驶人处五十元罚款,扣留车辆;驾驶伪造、变造、冒用行驶证、号牌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扣留车辆,收缴伪造、变造、冒用的行驶证、号牌。
两省份《条例》也都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搭载人应当佩戴安全头盔,如果违反,将被处以警告或者罚款20元至50元;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应当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随车提供安全头盔,如果违反,将被处以警告,可以并处2千元至2万元罚款。
上牌
电动自行车按牌照实行管理,必然也会面临和机动车交通管理之前面临过的问题,变造、伪造、套牌等涉牌照违法行为。比如,近日深圳媒体报道,光明区就发生了两起电动自行车牌照被盗窃的案件,要么是因为超标电动自行车无法上正式牌照,要么是觉得办理牌照过于麻烦,所以直接从他人电动自行车上拆一个下来。
再比如,杭州拱墅区一电动自行车商行将回收来的二手电动自行车连牌照拆下来,直接安装到新电动自行车上,连车带牌一起出售,最近也因路面执法时发现问题,而被挖出萝卜带出泥,商行被处罚。
当然,各地《条例》也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快捷的检测电动自行车牌照相关违法行为。若是靠路面执法或者被盗窃后报警来处罚,那么电动车涉牌违法,将会非常之多。
现在,大部分是采用物理车牌,也有部分地区在推行带RFID模块的车牌,包括上海、深圳光明区、福州高新区等。但即便是带RFID模块,虽然不能变造车牌,但也容易被快速拆解套用,所以,采用RFID车牌的试点项目,还应考虑,是否要将RFID模块安装到其他位置,或者采用双标签模式,确保其中一个标签不容易拆解。
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没有驾驶证,大多也不会有车辆“行驶证”,但浙江可能经验更丰富一些,浙江的《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号牌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实行电子化管理。所以,不论是交警在路面执法还是非现场执法抓拍,都可以将拦截或者抓拍到的车辆车牌与电子行驶证上车辆图像进行比对,从而相对快速的发现,是否套牌、伪造牌照等违法行为。
重点人群
现在的非机动车上牌、交通管理一般是对先对几个重点群体、企业启动。
比如上海,就是主要针对快递、外卖群体的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目前上海外环以内的路口(2019年底是1000个路口)基本都覆盖了视频+射频一体化设备,截至2019年底,交警部门已通过这一技术查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4.9万余起。
而在福州高新区,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平台由哈啰出行、福州高新区管委会、高新区交警大队共同建设,27个路口安装了视频+射频一体化前端感知设备,现在完成安装是哈啰单车的两轮车,下一步就是外卖、快递车辆,再然后才是社会车辆。
据报道,5月1日起,福州高新区共享单车先行上牌,截至6月1日,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平台针对逆行、闯红灯两项非机动车重点违章行为,共计抓取数据73921条,其中逆行违章行为共计占比67%,闯红灯行为占比33%,目前违章行为下降明显。针对未佩戴头盔、违法载人等违章行为的视频算法感知也即将上线。
ITS114预计,快递、外卖、共享电动车和单车,将是非机动车交通管理的重点。这几类电动车,占比虽然不高,但使用频率高,违法率也不会低,就像机动车里面的“两客一危”,管好这几类车,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也就管好了一半。最重要的是,这几类车,不像没有企业主体的社会车辆,相对容易找得到违法驾驶人,还可以采用“治超”工作的连带处罚机制,当某一快递企业、外卖骑手公司、共享两轮车在一段时间内交通违法数量超出阀值,就可以对这些企业进行上门指导、开展安全教育,罚款,以及停止车辆牌照发放,甚至强制停止提供服务等。
非现场执法
怎么执法?实际上在我们之前推送过的一篇稿子《热点:骑行电动单车不戴头盔的非现场执法设备与模式》提过相应手段,无非就是复用现在的电警、卡口,对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二次分析,识别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违法行为。
而现在已有地方交警在采用这种模式了。7月9日,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交警大队通过路口电子警察监控设备抓拍取证,对朱某于7月7日在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驾驶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决定处以 20 元罚款。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是自《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江苏省电子警察非现场执法电动自行车违法的第一张罚单。
但非机动车非现场交通执法的技术难度是较高的,和机动车相比,缺乏车辆特征对比(类似浙江有电子行驶证要好一些),车主也大多没有驾驶证,也就没有是否具备驾驶资格的比对,更重要的是,非机动车行驶虽然速度慢,但行驶路线多变(有地方要求没有非机动车道的区域,不允许投放共享电动单车),对图像抓拍的角度要求会比较高,所以类似算法,估计要迭代一段时间,才会有较高的准确率。
当然,如果针对重点使用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别,有驾驶人信息,有射频的车辆信息,那么这类识别算法会要容易很多。
ITS114认为,与上牌管理一样,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非现场执法也应由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高危行为先入手,再向是否佩戴头盔等其他违法行为拓展,这是因为前者是直接导致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而且后者的识别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