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华为,国人都不会陌生,在通信领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华为都是 “高山仰止”般的存在。近几年,华为开始发力交通、安防等行业场景应用,在交通领域,华为基本进入到所有场景,航空、水运、港口、轨道、智能交通管理、智能运输、智慧高速/公路、车路协同、营运车辆安全监管等,与神州数码、易华录、电科智能、中科通达、中国智能交通(CIC)、驭道数据等交通领域的集成商们都建立了合作,此外也与深瞐科技、华尊等多家ISV企业联合推出安防、交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也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深圳交警等应用研究单位签订战略协议或建立联合创新中心,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开展“道路车辆图像特征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竞赛”,与多家合作伙伴在无锡开展了基于LTE-V车路协同技术的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示范工作。
此外,华为在深圳、北京等地开展了“交通智能体(TrafficGo)”在交通信号优化方面的落地研究,与攸亮科技等开展了信号控制技术方面的合作。如水银泻地,华为以强大的技术和云、端、联接、芯片等全产业链优势,深化着在安防、交通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3月21-22日,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在福州召开,在公共安全+AI行业论坛上,华为宣布,将智能安防作为“新的战略发展方向,要火力全开,瞄准城墙口”,在22日上午举办的华为中国企业安平系统部场景化解决方案发布会上,“智能非现场执法”就是目前华为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的“火力”武器。
华为中国企业安平系统部场景化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
非现场执法的现状
我们重点来看下华为的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实际上,这两年深圳交警的工作经验和成果频频出现于各大会议和媒体,与华为合作的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也已经曝光过多次了,最典型的应用,应该就是“刷脸执法”,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针对行人闯红灯、外卖/快递/燃气等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执法。实际上,现阶段静态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熟,只要能抓拍到相对清晰的人脸,后台就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进而确认非机动车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工作信息等,实现针对性的执法。随着高清人脸卡口摄像机普及和法规成熟,将会在全国广泛应用。
现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不论是安防监控还是交通监控,还是运输领域的枢纽、场站监控,诸多摄像头只实现了高清、网络化,并不具备前端智能化机构化分析,也不可能推倒重来,全部上新。华为创新性提出了“1拖N”的解决方案,即把带有AI能力的摄像头富裕的算力,用来处理周围模拟相机的数据,不再额外增加盒子,现在已经可以实现1台智能摄像机“拖”3个非智能相机,使之具备视频结构化处理能力,2019年下半年将实现“1拖4”。因此,不用推倒重来,就可以实现前端的结构化分析,这个技术已经在一些雪亮工程、交通非现场执法等场景得以应用。
交通管理中的非现场执法,一般分为前端和后端执法。前端执法我们耳熟能详,通过前端识别算法,实现对闯红灯、超速、逆行、违章停车、占用专用道、不按车道行驶、压实线、占用应急车道等14项违法行为的查处,而后端执法,主要是前端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图片回传到后台之后,由各种视频图像识别算法,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持下,对不系安全带、开车打手机电话、大货车/泥头车/外地车闯禁令等多种违法行为进行快速识别。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都依赖于前端执法,后端分析识别也多集中于单项执法,比如缉查布控(车牌/车脸识别)、不系安全带、开车接打电话、重点车辆管控、失驾/毒驾人员布控等,且多配合于公安部交管局组织的全国性专项执法。
像华为这样,开放算法训练、算法模型移植等底层SDK,合作伙伴可将开发的视频识别算法上传到“算法商城”,组成算法仓的系统却实属罕见,多种算法供业主选择,既可实施所有违法行为常态性后端分析识别,也可以只对几种重点违法行为实施常态性分析识别,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再调取算法,进行专项执法。华为表示,华为算法商城向所有有能力的ISV企业开放,各家可以将自己的算法上传。目前就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而言,可对20余种违法行为进行识别,算法合作企业主要有深瞐科技和华尊等。
华为的优势
非现场执法系统一般三部分:前端、辅助执法以及六合一平台。整体而言,华为的优势在于综合方面的优势,可提供E2E的方案,前端自有芯片、智能电警、智能卡口,后端有智能解析的完整方案,开放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建算法仓,而华为服务器图片处理量和性能占优,华为云让系统如虎添翼。
2018年,华为推出了智能芯片昇腾310芯片,该芯片已装载到部分华为星盾系列电警卡口设备,这款设备是业界首款内置自动变焦镜头的电警卡口,并且提供了强光抑制,弱光补偿,可透雾穿霾,对环境自动感知,自动调整参数。这就是华为前端的优势,据华为透露,包括交通监控设备在内,2019年,华为将推出超200款前端摄像机,覆盖高中低三档,满足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重大案件侦破方面,尤其是在缉查布控工作中,经常会要排查某一段时间内某一区域内某一车牌,或者某一车型的信息和轨迹,在非智能时代,都需要人工检查视频,往往会错过最佳侦破时间。对此,华为开发了一个创新的技术——单机切片,可以把长视频以五分钟一段来进行分段检索、结构化分析识别,可以通过把一个区域的所有视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解析,据华为表示这是同行检索速度的7倍,而且可以视情况释放算力,再提升检索识别速度。这是华为云计算所具备优势的展现。
成效如何?
华为提供的数据表明,在与多地交警开展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应用后,在提升效率和执法量,由仅靠人工审核升级为机器+人工,效率提升50%,执法量提升18%。
深圳交警的智能非现场执法平台工作流程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科技处监控科科长黄浈婷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科技处监控科科长黄浈婷在发布会上表示,与华为合作开展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以来,通过后台分析识别得出的交通违法行为宗数占了全部非现场执法数量的49%,重点车辆即大货车抓拍识别的废片从日均16000宗下降到2000宗,开车接打手机电话、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查处数量上升18%,2018年全年查处开车打手机电话的违法数量为12万多宗,成效显著。
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技通信处处长张林海
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技通信处处长张林海则表示,与华为共同开展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应用之后,石家庄交管局的非现场执法审片量上升了20%,高峰期平均车速提高至每小时30公里。
对于华为而言,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只是其综合实力在智能视频监控领域的牛刀小试,就像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总裁段爱国在论坛上阐述的那样,华为拥有业界无法比拟的芯片、云、端、大数据、传输/联接等全方位的技术优势,而智能安防就是将这些“珠子”串起来的绳子,从而打造完美的“项链”。智能非现场执法就是这些项链中的一条,既然将智能安防作为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华为必然不会止步于此,在安防、交通管理领域,会有更多让业界瞩目的成果推出。
对于整个智能交通管理行业而言,华为所倡导的开放式生态平台,能为目前市场格局已定的行业带来什么变化,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与您一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