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渣土车,我们实际上是解决了历史性的难题。最早会把邮政车、公交车等都认成渣土车,识别率很低。而利用百度的AI技术、算法仓、时空一张图等,目前已经实现了95%以上的识别率。”日前,海淀区城市大脑专班副主任、海淀区城指中心副主任巩振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海淀区城市大脑汇集了78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打造智慧城市项目样板间。
海淀区正高标准构建“城市大脑”
巩振文介绍称,海淀区早在2018年即启动了“城市大脑”建设工作,搭建顶层设计、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开发建设“城市大脑”新基建及各种应用场景。在顶层设计方面,海淀区探索创新,精心打造了“1+1+2+N”的海淀城市大脑架构模式,即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中心)、N个创新应用场景。
比如在城市管理能力领域,在2019年10月提出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全新城市,城市大脑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进行设计。在海淀区城市大脑的展厅中可以看到,左侧是目前已进入突破成果的几大场景,包括重点车辆、建筑信息以及物联网等等;右侧是正在探索中的几大领域,包括大城管综合、垃圾分类以及接诉即办。再如在公共安全领域,共划分了六大场景来进行探索,包括社区安全、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防食药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接入了公安分局、消防支队、应急管理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相关设计。其中,在智慧社区平台,在海淀区试点小区内铺设了传感器,小区内布设了三重防护体系:第一重防护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全,防止外来人员的入侵,在小区的各个出入口和围墙周界都安装了红外线以及人脸识别等传感器;第二重防护是为了保障居民在小区内公共区域的安全,在小区的各个主干道上都设置了视频监控以及井盖位移等传感器。当井盖的倾角达到了15度,就会自动引发传感器的报警;第三重防护是直接作用到了每一个能力,为了保障居民的电梯以及消防的安全,安装了智慧云梯以及烟感传感器等设备。在该小区内,共布设了18种2100余个传感器,包括烟感、门禁、电梯、视频摄像头、液位监测等等。如果有违法违规的行为,会自动将这段视频实时推送给管理部门。
此外,还有智慧能源、生态环保、城市交通等领域。城市大脑通过视联网、物联网、数联网,将数据对齐至云端,利用感知神经网络部署,从存储、分析、云计算,应用于城市智能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利用AI解决渣土车顽疾
“海淀是一个建设大区,大概是300个工地在施展,尤其北部新城,北部科学城,这也是区域发展的特点,因此渣土行业,或者渣土运输这个事情非常突出。以前传统方法就是区领导带队路口设卡检查,影响社会面的交通不说,根本查不到车,因为渣土车行业联系紧密,很会打游击。另外,渣土车治理涉及到各个部门的统筹管理,融合存在一定难度。”巩振文表示,通过城市大脑的方法,试图破解这一问题。“这里面百度的贡献比较大,像轨迹的分析,百度有这个积累,遮挡号牌的研判,电脑要识别出来,这其实是挺难的一件事。”
他介绍称,最开始算法不完善的时候,因为渣土车是绿的,会把公交车、邮政车、油罐车等都识别成渣土车。目前,已从最开始的识别准确率不到60%,现在已经可以达到95%。
据悉,针对渣土车乱象的情况,城市大脑给出了三融五跨的解决方案,将业务、数据、技术进行全方位的融合。首先在业务方面,将渣土车的前运部分进行了打通融合。在数据方面,除了地理空间以及短视频、图像这些数据,也接入了市级和区级相关的数据。在技术方面选取了14家优秀的企业参与该项目。根据工地数据显示,最开始渣土车的占比是26%,目前已经下降了10%,现在也是正在下降中的趋势。从源头抓起,利用遥感技术拍摄了一张卫星图,每30天会更新一次,每一个三角形代表着一块工地以及疑似工地,通过一张图可以对海淀全区的工地底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利用1万多摄像头,全部都是海淀区的雪亮工程进行统建的,并没有因为这个项目新建摄像头。这一项目将摄像头接入到系统中,并赋予它识别渣土车的AI能力,从而保证每一辆进出工地的渣土车真正的从源头治理起来。”据介绍,不仅如此,还对工地内以及工地外都分别进行了监管,可以看到渣土车是合格还是违规。如果是违规,具体是哪一项违规,也会有详细的标识。在路上可以看到渣土车实时流动的情况,正在流动的白色点位代表着每辆渣土车。通过一张热力图可以看到哪一时刻渣土车的行驶是比较密集的,图像会对今日所经过的渣土车数量以及所有社会车辆数据进行统计。“比如图上有针对渣土车违法行为进行的统计,比较典型的有六种情况,其中未苫盖以及改装车是通过智能探头对于车辆识别以及抓拍到的情况,再利用AI技术对于车的整体外形来进行对比和判断。”
此外还有异常号牌的问题,一些车辆的车牌是人为遮挡的,为了掩盖其一系列的违法行为。通过百度的AI研判和算法技术,可以还原这个车辆的真实车牌情况。最终将一份安全报告和视频发送到执法部门作为研判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