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在中国始终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
由于人口基数大,交通网络密集,交通情况复杂,我国在今天依旧是一个交通事故高发国家。年平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二,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中国有超过十万人死于车祸。
而在各种交通问题当中,“两客一危”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受到公众最多关注的——甚至没有之一。
所谓“两客一危”,是旅游客车、班线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而公众关注的原因显而易见:这类车辆一旦出现问题,极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不久之前,重庆抢夺客车司机方向盘事件引起了全国关注;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数据,是今天社交媒体平均每天会报道超过15起货车安全事故。
不难看出“两客一危”的安全问题已经变成中国社会的急切之思。
这种情况下,是否能让AI这个“魔法棒”做些什么呢?答案是“可以”。
提起所谓的“AI+一切”,似乎是有种套路存在的。一般来说,就是说一下这个问题如何用AI从理论上解决,AI的局限性在哪,未来多么有想象空间…如是而已——这个可以称为AI领域的赵括式研究法。
今天咱们不妨换个思考方式,从案例中沉下去,去深处看一看AI保护货车司机这个愿景,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中间要提出那些问题,如何寻找更深层次的答案。
经过产业齿轮的层层相扣,AI与货车司机安全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最终紧密咬合在了一起。
让我们从一个夜幕中、高速上的典型画面,开始一步步向深处窥探AI与司机的故事。
第一步:多少冷月下的叮咛与期盼
夜色下,雾霾中,华北大地的某处高速服务区。老李随意吃了口饭,准备开启一晚上的“征程”。
作为一位运输化工原料的货车司机,老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夜间高速行车,雾霾严重,原本紧急的任务有无法准时送达的风险。同事在微信群里催促,领导和客户一个劲来电话询问,想起远方老婆孩子在家里惦念,心里忽然不是滋味。
此时在老李身边,夜霾、疲倦、焦急和随时可能响起的电话,都成为让远方家人担心的要素。
这一幕画面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差不多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而真正导致货车事故高发的原因,在于此时处在众多危险因素中的老李,很容易对这一切并不自知。
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时间工作和心态焦急,非常容易导致疏忽大意;另一方面,随时可能发生的抽烟和打电话看手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多都是下意识行为,在开车中很难意识到。
那么从逻辑上看,无论多少培训都很难抵挡人性中长时间工作后的疲劳感。
而解决方案在于,必须有某种技术能够主动识别司机的不稳定状态和不安全因素,进行主动提醒,并进行数据收集,建立清晰的赏罚制度。
能识别、能提醒、能备案,才是符合这一特殊场景中的交通安全设施。这个道理对于客车来说也同样适用,我们看到因疲劳与分心造成的客车事故,已经太多太多。
而这也就是AI上场的时候了。
第二步:构建AI解决方案
由上所述,基于摄像头主动识别司机疲劳、抽烟、解答电话,是防止货车/客车事故的主要手段。那么问题就来到了如何实现它的阶段。
基于机器视觉以及对视频的智能分析能力,AI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三宝科技旗下驭道科技研发的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便是这样一个解决方案:通过智能摄像头,对“两客一危”车辆和驾驶员进行主动识别,开发具有主动安全智能防控功能的终端与平台系统。
这套系统希望通过车载摄像头,自动识别驾驶员抽烟、打电话、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跟车过近、车道偏离以及前向碰撞预警等危险驾驶行为,进行主动报警和提醒,解决在长途行驶中驾驶员状态起伏过多,容易分心的问题。
而为了达到对重点车辆安全风险的进一步控制,该系统还希望在车载提醒系统之外,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行为分析系统,通过人脸身份识别技术实现对于驾驶员驾驶风险的档案建立。以此来监督驾驶员的危险行为,同时也帮助运输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优化人员建设,同时也帮助完成事故的事后原因追溯。
在AI技术层面,整套系统要运用到人脸识别、肢体动作识别、物体识别、OCR文字识别、视频智能分析,以及数据智能化管理技术。以此建立对司机面部神态、动作,以及车外路况、环境和车牌的多维把控与主动提醒。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体系在技术逻辑上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十八般AI武艺齐上阵,使用技术的类别非常复杂;另外货车/客车这样的特殊场景里,部署应用也不是个简单问题。
所以我们有必要多追问一层:虽然AI可以帮助货车/客车驾驶员进行安全识别,然而这样复杂的技术,在不计其数的运动货车/客车上,真的容易实现吗?
第三步:业务场景背后的技术基建问题
在一座城市中,想要搭建一个新的建筑项目,必须要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去考虑设计创意。
比如要盖一栋楼,首先要考虑的是电、水、交通、绿化、商业体等等条件。抛开基础谈个体解决方案,那便是空中楼阁。
事实上,货车上的AI主动识别和报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随意,好像知道了工程与技术原理就已经变成现实了。让AI保护货车,下一步是要思考最终的业务场景,需要建构在何种技术与平台基础上。
我们可以从驭道科技的案例中发现,这个项目事实上面临着非常多挑战,比如:
1、主动安全提醒必须保证实时化精准提醒,晚半小时提醒司机不要抽烟好像没啥用处。而实时化换个说法,就是对网络质量要求非常高。在AI算法非常吃算力的基础上,想实现实时化提醒,就需要稳定的云服务作为支撑。
2、货车/客车的主动安全方案,跨越了IoT、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处理、人脸识别、视频转码、视频点播、视频直播等端口,技术范围广泛。且涉及多种AI能力的开发、调用和部署,以及运维。这就要求获得各种AI能力的调用与综合开发能力,并且有稳定的AI应用支持,帮助业务场景最终落地。
3、主动识别系统一旦推广,可能涉及大量车辆同时使用的情况,并且连接平台设备可能快速报增。加上车载系统的物理层面维护问题,让整个系统处在一个需要高维护技术要求、高人力负担、高维护成本的状态。
算力要求大、AI技术要求既精且杂、平台稳定性要求高、尽量减少运维负担,从这几个象限看,AI保护客车方案,对基础建设的需求是十分多元且逻辑复杂的。最终三宝科技找到了华为云来进行合作,在华为云的大数据、EI和视频平台能力基础上搭建主动安防系统。针对更后端的技术基建需求,华为云和EI最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第四步:云与AI的答案
在于三宝科技的合作中,华为云负责提供云计算和AI等领域的基础资源和应用服务,使三宝科技更加聚焦业务场景。而通观这一能力最终实现,可以发现华为云针对AI与行业融合提供了这样几个差异化优势:
1、全面细颗粒的AI训练与部署:满足了三宝科技在人脸、视频分析、动态识别、动作识别、数据挖掘等不同方向的综合技术要求,并相应提供了可供快速上线、大规模部署的AI支撑能力。实现了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的AI落地。
2、基于视频的AI解决方案十分独特:在AI技术差异化上说,华为云ET在视频层面的技术能力相对特别,提供全栈化的视频云+AI解决能力,并支持实时发现实时提醒的无延迟视频分析能力。
3、立体运维,免去后顾之忧:基于该项目的运维难度大、运维场景复杂,华为云为其定制化使用了立体运维解决方案,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及性能瓶颈,问题定位从原来的几天缩短到分钟级,关键业务性能大幅提升,确保识别系统的安全可靠。
从计算、数据和AI能力的输出上,华为云提供了非常基础,但却是源头的技术能力。就此,AI变身客车/货车司机保护神的故事才终于圆满。经历了不断发现问题、协力合作解决问题的AI产业融合旅程,不难发现:AI与产业融合,进驻细分场景,其实有自己的实践之道。
结束语:实践AI之道
从华为云与三宝科技构建的AI落地矩阵中,我们可以发现AI在实践中的主要产业特征。
AI能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但在现阶段想要实现AI场景化落地,还是必须要依靠产业关系衔接,构建应用-开发-能力技术提供,这样完整的产业轨迹。比如三宝科技就通过下接场景,上接华为云的技术供给,构建了一个AI到客车的技术链条。
做AI落地,从业务出发去寻找解决方案,了解产业能力,尤其是新锐技术动向,比如客车司机安全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为什么主动识别与提醒是关键;同时也要从技术出发去寻找应用场景,比如华为云提供的AI视频分析能力恰好可以反向作用于客车安全问题。两条路合流构成闭环。在客车司机与AI的案例中,发现场景痛点,和理解平台提供的AI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最终才能完成AI与场景的交汇。
不断向下挖应用,向上挖技术,才是AI做强的唯一方案。PPT上谈兵的产业AI方案,是可能马上暴露在阳光下的泡沫。由衷希望更多现实中的问题,尤其是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可以在AI普惠化的过程中被一一破解。
当AI来到世界,成为风口浪尖的时代词汇。人们就一直没有停止对AI的争论。然而换个视角来看,无论AI在遥远的未来究竟如何,在今天,孩子看到爸爸回家时的笑脸,便胜过论证AI价值的万语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