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网络和技术条件下,让汽车连入互联网其实非常简单,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让车主与互联网实现连接。但在开车时,这些信息获取还依赖于触控屏幕等交互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事实上,消费者对这种将车简单地连入互联网的方案并不满意,他们需要更自然、简便的沟通方式,也需要网络之后众多的服务支撑。
其实,在汽车上获取信息并不是强需求,现有条件下人不能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看新闻、刷微信,我切身的体会来说,其实用户在行车过程中更需要的是服务,比如说导航、停车场空位查询、餐厅预定位置,这些说到底都是服务需求,也可以归类为O2O。互联网汽车的定义当然会随时间和产业推进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但当下我们能想到的互联网汽车,依靠互联网是必不可少的,但光有互联网可能还未必行,还需要加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诸多的元素。也许这就是上汽提出的“car on the internet”。
就比如防追尾功能,完全可以依靠汽车上安置的传感器和中控电脑来判定,可以用一段程序指令来自动控制刹车和油门。在更远的车联网时代,各个车辆之间可以实时通讯,那么在强大人工智能的支撑下,无人驾驶或许比有人驾驶更安全,除了极少数热爱驾控的朋友,大多数的驾驶者都可以被技术解放出来,在路上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听音乐、与朋友在线互动,甚至是看球赛直播。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美好的愿景如何实现呢?
把汽车简单互联网化并不能解决问题,汽车+手机≠互联网汽车。要想在互联网汽车之战中取得胜利,那么就必须拿出新的创新才行。
互联网汽车的路径思考
其实从路径上来说,互联网汽车的发展有三种可能:一是传统汽车公司自己干,二是互联网公司彻底颠覆,三是传统汽车厂家与互联网公司携手。
从以往的效果来看,传统汽车企业单独干,似乎互联网化的进程相对缓慢,像联网、导航这些简单的功能可以实现,但却无法打通车主与互联网服务之间的壁垒。但汽车作为现代工业的产物,需要强大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这也是单纯的互联网企业无法弥补的弱项,或许到了结构更简单的电动车时代会有所改变,但在燃油动力时代,因此互联网企业单干能成功的概率也不大,所以即便阿里、乐视这样的企业都找上了一个传统汽车领域的伙伴。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这种汽车与互联网的合作模式,虽然渐进式的演进方式不够迅猛,但却是现在最现实可行的路径。
以上汽和阿里为例,他们的结合看起来也可以算得上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上汽集团目前拥有中国最大的汽车客户群,在整车集成、动力总成、新能源技术和汽车电子等方面拥有深厚的底蕴;而阿里则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阿里有Yun OS操作系统,并且有丰富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积累,阿里构建了完整的内容、服务和平台,在电子商务、金融、地图、导航、通讯等领域都拥有核心的技术。上汽与阿里的联手,无疑可以在资源互补的前提下迅速的实现商业化和量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