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盛郭正光:商用车联网的大数据服务 - 商用车联网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航盛郭正光:商用车联网的大数据服务

    2014-10-07 21:56:57 来源:车云网 评论:
    分享到:

      车云按:国庆小长假,车云菌邀请七位来自咨询、科研、投资、移动互联网等行业的代表,一起探讨汽车前沿科技的市场观、投资观和学术观。作为我们春节“七人谈”系列策划的延续,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人以及他背后的群体和机构,为变革中的汽车产业图景提供某种个人化表达。希望这七篇文章能让你度过一个极富深意、远瞻未来的小长假。

    国庆七人谈的第二篇,来自上海航盛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正光先生。航盛电子,总部位于深圳,主要业务是前装的汽车电子,每年的业务总量超过30亿。他要和我们聊聊商用车联网的大数据服务。

    上海航盛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正光

    航盛电子,总部位于深圳,主要业务是前装的汽车电子,每年的业务总量超过30亿。

    车联网和大数据的关系

    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整合是当前非常热门的概念,也是非常复杂的、跨界的专题。现在要讨论的是,当前技术状态条件下,车联网大数据服务,如何尽快产品化和产业化。

    在车联网的大数据概念出来之前,实际上车联网早期有一个技术原型,在车上安装设备,通过网络把数据发送到平台并在后端形成一个管理软件,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的东西。

    提到车联网和大数据,就一定提到主机厂。早期的汽车都相对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数据。现在汽车的关键部件,例如发动机就可以有数百种参数,提供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这些复杂的数据是车联网大数据的前提,如果没有车辆提供这些数据,仅仅是一个位置信息,就还不能算是广泛意义上的大数据。

    要从车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就要把信息全面感知、采集出来,经过处理形成后期的大数据。现在汽车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策略,某种程度上,车载设备也可以控制车辆,当然没有自动驾驶那么先进,但是至少可以实现辅助安全驾驶。例如,规定客车晚上不能超过80km/h,白天不能超过100km/h。常规的方式,是通过教育司机到了晚上不能超过80km/h。现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发动机,到晚上八点以后,自动把速度降到80km/h,不管怎么踩油门,客车都不会加速了。

    而后端的系统,经过发展已经是一个大数据系统。这个大数据的系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使用这个大数据系统呢?

    大数据的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车端感知能力要足够强、类型足够多。最早的GPS只是反映经纬度和速度,而且还不准确。现在车的数据很多,比如发动机上就有数百种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是按照毫秒发生的,一秒钟就会产生一千个数据,所以说,一辆车一天的数据,如果按照数量来就是以亿来计算,这还只是数据量,还要考虑数据维度之间的关系,比如速度和喷油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层面:大量的数据如何处理。一方面要在车上处理,车运动高达100km/h,每秒钟超过20米。如果处理完再给车辆下指令,车都已经掉沟里了,所以要在车上迅速及时的处理数据。在后端系统,面临着大量的数据,如果运营十万辆、一百万车,每年都是几十万亿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处理都是非常麻烦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经营能力。例如,要出一个像腾讯的聊天系统,技术上的难度不大,但是要经营到这样的规模难度更大,因此即便开发出一个大数据系统,不能经营得很好,那也不行。

    第四个层面:大数据IT方面的架构。得到大数据,要做什么东西。比如一个工程师的驾驶行为,这个驾驶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让保险公司给他降低保费,或者说让保险公司不接受他的业务等等。

    大数据的采集及用途

    大数据的关键点是车载终端,是车载设备从车上感知数据,这是一个数据采集层面,当然还包括车辆的姿态,我们需要度量车辆的姿态,如果车辆翻滚,就要判断车辆是否已经发生事故了,要触发一个报警。

    设备本身不能提供的数据,但是可以通过接口从汽车的总线系统,采集到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都会反应车辆的运行是否健康正常。还有一些数据是车辆本身也没有的,我们要加一些外部的设备,比如说胎压监测,很多车上不标配,车道偏离的设备,车内温湿度的情况,还有车的载重,是否超员等等,这需要外部的传感器。

    大数据的起点来源于采集的车辆数据,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数据采集源,很难挖掘到深度的大数据。汽车上现在能够做到的大数据的采集层面的信息。这些数据采集回来以后,真正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大数据的应用。

    对于车辆行驶当中的姿态,在车辆的前进方向,每一个轴向,判断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辆转弯的情况,这是需要处理的两个问题。

    举个例子,当汽车速度达到100km/h的时候,每秒钟28米,也就是说,以GPS速度为数据来源,每五秒钟采集一次数据,五秒钟之内这个车开出140米,这个曲线是这个车真正的运行轨迹。如果准确的回放,仅仅按照GPS处理速度,五秒钟一次是没有办法还原事故现场的。

    如果采用更高的精度,这就是安全行驶的部分。这是我们车速上的一个基础的处理,通过大数据的处理:第一个,不考虑多维度,而是提高单一维度的密度,分辨率就会从140米提高到细分到0.5米。这时候就会显示,每隔20毫秒车辆状态发生了变化,事故发生的一秒钟之内,这辆车大概会有50笔数据,会精确的在最后一秒钟,或者最后五秒钟车辆发生了什么,可以依据这个数据处理和判断司机在发生事故时候的本能反应。如果时速达到100km/h的时候,采样率从5秒提高到20毫秒,分辨率从140米到0.56米,运用两个维度的高密度数据就可以精确的还原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其实车里面有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处理好以后,和第三方进行交换,通过这个交换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降低车辆的保费,这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大数据分析,这个仅仅是车速和陀螺仪为主。当然,也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例如一个老板需要管理一千辆车,这套系统能够分析所有司机驾驶行为的排名,司机做了哪些动作,每个动作做了多少次,出现了多长时间,什么动作会不会产生高危害等等。

    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讲,必须要形成一套简单的报表和统计,对司机进行排名。不良的驾驶行为可能会导致车辆运行的油耗提升,运营成本的提升。对于一辆车,比如重卡一年少有30多万块钱,如果能够有效的控制油耗,就意味着一辆车一年节约三万块钱,如果可以为一百万辆车提供服务,节约的油费就是一笔巨款。

    从车速和陀螺仪就可以得出驾驶行为,如果加上发动机的数据,就可以得出更多的信息,可以降低保费,也使保险公司理赔更少。通过发动机的数据分析,可以省油,减少排放,还能够省钱。如果把单独一辆车和路上其他车辆结合起来,还可以可以降低事故率。车联网,其实就是两辆车之间,通过数据交换,也可以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率。

    除了前面的V2I(车与网)的部分,事实上,在V2V(车与车)部分,车联网也会发生一个非常复杂的作用。例如这样的一个场景,在最左边的车道,一号车和二号车,一号比二号快,一号车要超车,常规情况下超车会按喇叭提示,提示前车要超车了,但有的时候,一号车的司机不太懂需要摁喇叭,就尝试超车,而2号车也不是一个好的司机,不知道避让,就会发生危险。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比如说这都是车联网的用户,数据显示2号变线的时候,是从来不会打转向灯的,这时候会提醒2号车的司机要按喇叭并打灯,甚至系统判断他要超车的时候,会自动按下喇叭,提示前面的车不要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撞击的概率。

    将来车上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设备,或许一个设备就能在V2I的层面掌控市场,而V2V现在掌握的基础的协议,将来商业上会成为事实上的领导者。

  • 关键字: 车载运营 航盛 商用车联网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