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春霖:车联网市场的四个方向 - 商用车联网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庞春霖:车联网市场的四个方向

    2014-04-14 18:03:46 来源:www.ladysslipper.com 评论:
    分享到:

      

      3月28日,由工信部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和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由海王传媒承办的2014中国车联网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大会参会人数超过3000余人,产品和系统展示企业近100家,是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和成熟的车联网行业会议。大会依托已成功举办过8届的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商用车车联网领域最权威、影响最大的行业盛会),逐步延伸至乘用车车联网、电子车证等车联网其他领域。


      大会邀请了来自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中国道路安全协会、清华大学、深圳市交委等单位近60余位专家领导,在大会三个会场,奉献了50多个主题演讲和专场互动。


      28日,工信部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主任庞春霖发表演讲,主题为《车联网市场的四个方向》。本文为演讲速记,经过编辑整理,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核。

    庞春霖: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莅临本次会议的现场,我也谨代表我们会议的主办方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对大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们车联已经成立了四年,每年有自己的一些活动,像由九个部委指导的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年会,每年4月份在不同的城市举行。从今年开始,中国车联网大会我们会积极参与,也希望把它打造成跟我们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年会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活动。我们会在这个领域多做一些探索,我们现在有将近150多个核心成员,200多个外部成员,我们有将近30多个工作组在开展工作。这四年多在工信、公安等11个部委,以及30多个市、局、部的指导下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沿工作,当中有辛勤和困苦,也有很多的感想。我今天是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语言,把我们对于车联网的看法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不足之处也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批评和指正,这个只是代表我们对这个产业的一点点看法。

    我的报告大概简单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和市场的总体走向。第二,是把车联网市场根据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对象关系分为了四个领域,对这四个领域都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最后,是把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一、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和市场的总体走向

    很多人还认为我们国家现在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增长潜力还是非常强的,这个是经常他们容易拿的一个数据,就是每千人拥有汽车的数量,同时也喜欢把美国作为一个参数的对比,所以我们这里跟美国把中美人均资源比较了一下。第一,中美总人口比例大概是4.5:1。第二,中美土地总面积比例基本上是1:1。同时,中美两个国家非有效的土地,就是荒漠化、沙地、沙漠基本上都是200多万平方公里,所以中美两国实际有效力的比例应该也是相当。所以,中美人均土地面积比例正好倒过来,1:4.5。所以,从第一个比对来讲,我们如果只是单纯的拿美国千人拥有的车辆来衡量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这不是一个特别完整的推测。同时,在自然资源方面也可以看到,中国和美国在煤炭资源上是1:2,原油是4:1,阳光和其他的风能资源大概是10:1。因此,现有汽车的节能减排等等,都会成为我们下一步汽车和车联网所关注和努力的方向。第四个是中国道路和美国道路的比例,根据2010年的数据,基本上中美两国高速和联络线是1:1,在道路长度拥有比例上,也算是1:4.5的关系。最后,我们看中国货运和美国货运总吨数的相比基本上是5:3的关系。所以我们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物流方面中国应该还是有比较大的潜力,会在商用车的领域往前做一个突破。

    同样,在我们得到的一些市场数据来看,这几年我们商用车的市场相对乘用车的市场,就是在某些车型领域它还处于一个增长的状态。

    美国人有这么多车,中国也会不会达到这样的呢?我大家通过这一组数据会做一个简单的判断。

    第二个数据是人口密度。根据前年完成的中国人口普查,我们国家东部人口的密度大概是每平方公里400人,在全世界来讲人口密度也是非常高的。中部的每平方米200人,西部是每平方米大概10个人。400人每平方公里,它的概念是1公里乘1公里的范围内有400人,如果按10%计算,400个人有40台车,大家想一下在这么小的范围内已经是非常拥堵了。如果是20%,1平方公里就有80台车,这个拥堵大家可以测算一下,一定是更加拥堵。从这个数据出发,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不会按照设想的速度一直往前发展。

    第三个问题,能源安全。大家可以看到,虽然中国跟美国相比,原油储量是它的4倍,但是这几年大家可以看到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发展,我们原油进口的对外依存度正在不断地提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特别关注马六甲港这些能源运输航道安全的问题。所以这种高依存度实际上对于我们国家能源安全本身来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四个问题,环境的问题。上个星期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发布了一组数据,2013年由于空气污染,全世界死亡人数达到700万人,比2012年的数据是增长了一倍。看到这三张照片,一个是北京故宫的。中间是卫星拍的华北地区霾的情况。这个霾,汽车排放贡献有多大呢?不同任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说炒菜对PM2.5的霾也有贡献。但是我做过一次实验,在霾非常大的时候我开车开到100公里外的山区里面,山区的清晰度明显比市区要清晰很多。我想100公里从环境和季风气候角度来讲的话它的影响是不大的,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什么?就是山区里面几乎没有汽车。所以我在想,就汽车的排量,就我自己做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实验来讲的话,可能对我们的PM2.5还是有很强的关联。

    所以我们就得出汽车产业的一个走向,第一个走向,我们认为汽车的快速普及期即将结束,从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汽车发展速率这几年的增长率已经是低于5%。当然这也是因为汽车保有量的基数在增加,还有一个,对于能够有能力去养护这个车的人群来讲,大部分人群已经拥有了车辆,所以这个快速普及期,我们觉得会逐渐的结束。这是第一个数据。

    第二个,对于普及期结束我们的看法,大家知道前两天杭州又开始限牌,我拿的数据它是第5个限牌的城市,但是媒体的报道是第7个限牌的城市,还有两个不知道是哪里。我们限牌的措施可能先完成直辖市的限牌,然后再是省会城市的限牌。然后,东部的沿海地区会先完成限牌,然后再到东部其他地区,因为我们刚才讲了东部的人口密度是非常高的。还有一个迹象,我们现在城市的停车费,北京在前年进行了一个大幅度的调整,前不久,广州进行了车辆停车费的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大家反对意见比较多,认为提价跨度非常大,但是最后广州市政府还是按照他们的想法实施了新的停车费的价格。南方周末就写了一个白领停车的例子:涨价以前,他一个月的停车费用大概是1200~1500块钱,广州涨价之后停车费大概就涨到3500~4000块钱,这样让用车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在北京我的工作大院,大家都是开车上下班,但是我现在看见2/3的车都基本上停在院子里面都不开了,所以这也是一个信号。

    第二个走向,前几年汽车发展是一个数量的快速普及,第二个走向就迎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其实跟我们十年前拿手机举例子是一样的,当时我们国内手机也经历了一个快速普及的阶段,当这个阶段结束之后,手机就迎来了智能手机质的变化的一个阶段。所以汽车这个领域我们也觉得它的质的变化的阶段将在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是外观和舒适型,第二个是节能和环保,第三个是智能和便利化。第一个外观和舒适型是外观设计、

    结构设计、和新型材料的一个市场机会。第二个节能环保将带来新能源汽车、新型发动机、能量回收装置、电源管理系统、双向逆变新型充电系统,以及排放监控系统、载货监控系统、智能交通导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特斯拉汽车已经在中国销售了,我觉得这会带来一个质的变化。第三个是智能和便利化的,主要是主动安全、驾驶辅助,由原来的简单定向巡航系统向主动巡航系统改变,以及图像引导的巡航系统到现在自动泊车系统,最后还有智能显示以及远程控制等等。现在很多技术在这些车里面基础开始用了。所以我们认为这三个方向就会推动很多技术得到应用和发展。

    第三个走向,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提升科技在车联网和汽车应用的价码。虽然我们刚才讲我们人均华东地区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400人,但是在香港空间更少,不足0.3米,但是在香港整个交通状况很好,而且在高峰阶段严重拥堵很少见。所以香港在整个交通科技化管理应用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同时也跟香港人开车的素质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阶段来讲,科技会在我们的质变到量变的阶段发挥一个基础作用。

    二、车联网的市场的四个方向

    按照对象到对象相互作用的关系来确定,大概把它简单分为车内、车人、车路、车车。

    第一个,车内联网的市场趋势。

    有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是通过车辆内部高速总线,将车辆动力、底盘、车身、车控等系统进行部分连接或系统连接的网络应用。其实在国外没有车联网的概念,在中国讲车联网实际上很多都是车内的东西。这个市场的特点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但是它基本上是由技术寡头去主导的。在汽车这个领域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很多厂商基本上都属于国外的厂商,它们占据了绝对的位置,而且在利润方面也非常可观。我们一直拿迈腾做一个例子,前年的广告就是一个自动的校箱系统,就这个都要几万块钱,实际上这个价钱不贵的。这个领域基本上都是欧美和日本企业占主导地位,我们国内几个大的汽车电子企业基本上还是集中在音响和导航这些比较简单的领域。这个市场的增长趋势,实际上在这几年的增长是最快的,汽车上应用的硬件和软件市场在2010年有1600亿美金的软件市场规模,其中基础软件大概是80亿美金,操作系统是320亿美金,还有1200亿的应用软件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软件将来在汽车的广泛使用也是车联网汽车行业的一个特点。当然这也会带来一些汽车安全的问题,所以2011年就我们开始研究汽车软件的相关工作,并在2012年率先发布了汽车软件体系,工信部给了我们两个标准,一个是汽车软件的发展规范,一个是汽车软件评测规范,我们希望改变当前的汽车软件开发混乱和应用不规范的局面,这个趋势是非常的迅猛,但很遗憾,我们国内的厂商在这里面来获取的市场空间还不是特别多。

    第二个是车车联网。

    实际上通过车联网与车联网之间的传递,实现碰撞预防、偏离告警、行人规避、死角提醒等行车和驾驶安全的网络应用。这个市场跟汽车电子以及车汽车软件的工业基础以及开发基础相关的。这个趋势已经在很多产品当中使用,无论是自动泊车系统还是辅助系统。我们预计,未来2~3年,中高级轿将普遍使用车辆距离告警系统。未来5~7年,我们预计部分高级轿车实现低速行驶自动驾驶功能。在未来8~10年会怎么发展呢?我们很难界定它,但是从美国的计划来讲,2015年美国装甲战斗系统当中1/3的车辆将会是无人驾驶的。所以未来究竟会怎么走,很难断言,因为信息技术它是一个爆炸性的技术,它跟汽车行业结合起来,它的加速度到底是怎么样,很难界定。2010年我们开始智能车商研究的时候,包括工信部的司局对智能车商也有不同的看法,前年只有8个整车厂参与,今年一共有125家厂商参加,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做的事情还是有价值的,所以这个行业的发展会超出我们的设想,这也是一个市场趋势。

    第三个趋势是车辆与平台联网的市场趋势。

    电子标签系统是通过车辆和路面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处理,实现车辆管理。一个是电子收费系统ETC,一个是公安部做的电子套牌,还有电子标签等等。这一部分是政府作为主导,作为车联来讲我们还是在做相关参与。行驶记录仪,曾经05、06年由公安部主导推动过一次,我们认为不是非常成功的。ETC这个市场大家知道,交通运输部2013年就成立了一个路网中心,上个月交通部又正式发布2015年底ETC实现全国联网,由交通路网中心进行集中结算的政策。我们也正在推动ETC后装向前装化的发展,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5~6家整车厂在做这个工作,所以这个ETC将来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因为它给大家带来的一是便利,第二是成本上的优惠。第三个市场是车载电子标识,我们车联也正在参与这个工作,现在是在无锡完成20万台车试点,同时也推动6个标准编制、以及深圳市一批城市准备试点。但是汽车电子标识和行驶记录仪都有一个问题,跟ETC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往往是政府公共性的管理事务,大家都知道公共性管理事务往往缺乏一个谁来买单的问题,因为这个电子标识装上之后对我们这些公安查处套牌车是有好处的,但是谁来为这买单,是现在急于解决的一个问题。无锡的做法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现在能不能不通过政府补贴来把这个政策推出去呢,我们觉得现在难度还很大。老百姓甚至为每个月5块钱的流量费也不愿意去交,但是这个车一旦丢了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破不了案,他又对政府有意见,所以这个怎么去推动它,我觉得现在还有很多问题亟待破解。

    最后一个是车人联网的市场趋势。

    我们定义为车内系统与外部人员携带系统的信息互联,这个是我们做的最多的,也是正在开放的一个市场。我们觉得它现在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这个市场存在着同质竞争的情况。

    我们把车载终端和手持终端做一个比较,我们觉得80%的功能都是重复的。大家知道,过去技术不是特别先进的年代,每个人有个手机,有个BP机,有个PBA,但是现在由于手持终端的强大,我们手上有一个就可以把通讯的功能、拍照的功能全部取代。那有这么一个强大的手持终端为什么还要车载终端呢?同样的服务我付两次费,所以这是市场最大的问题。

    第二个是一厢情愿的问题。

    我们现在做OBD的了解了一下相当多,大家推出来的都是OBD,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对你这个OBD实际上不是特别的关心,就跟人做体检似的,如果你脂肪肝多一点或怎么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对这个太在意,除非你发现很严重的问题才会在意。从我们成员案例来讲,我们觉得做的不是特别的理想,好像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第二个是行驶记录信息,司机也是反感的,他对这一套东西是抵制的,所以你如果给他一个单纯的平台给他,使用者也是他,这个东西也不会用的很好。第三个,将来如果做身份识别,公安可以用它,但老百姓觉得我没有这个义务,我凭什么要装,还要被你监控。所以谁关心?如果只是政府担心,如果全部由政府买单我觉得也不现实。就刚才的ETC,现在中国各个地方对于高速公路贷款大概是非常严重的,如果再让它去买单是有问题的。国庆、黄金周中央政府要求高速公路免费,但是地方政府对这个有抵触,所以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交付方案。大家知道车的使用环境跟其他的不一样,它是一个复杂的交互环境,要求精神高度集中。像现在上海在高峰时段禁止使用嘀嘀打车软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司机在不停地操作软件的时候导致了交通事故的攀升。目前的车载设备还是要通过眼睛去看,通过手去碰。所以我曾经也跟同志们讨论过,特斯拉19寸的屏我个人觉得可能不太会广泛的普及,因为驾驶员有那么一个庞大的屏可能对他的行车安全还是有影响。

    第四个就是潜在的信息安全的问题。我们车上都装这个系统,你车去哪里都知道。第一,这些信息谁来掌控,谁来保护?第二,技术保护手段有吗?也没有。第三,现在相关的行政和法律立法有吗?也没有。这也是个问题。

    最后,简单说一下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这个机构大概是2010年成立的,将近有11个部委,100多家核心成员、200多家外围成员参与。我们成立到现在已经开展了有很多的活动。我们承担的工作有新能源汽车国家工程规划、汽车电子十二五规划、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公务车辆信息安全专项、亚太经合组织(APEC)项目等等。我们去年的成果,像刚才前面讲的,2个汽车软件重点标准正在编制,7个电动汽车器件检测标准正在编制,1个车载信息终端技术规划,另外还发布了4个新车体系等等。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倒并不是太关心做标准,我们主要一个是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点。另外是推动标准、技术、产品的市场应用,以及产品的前装化和市场应用,还要推动相关的政策和立法工作,同时,给予政府部门相关的报告和建议。

    同时大家也可以去我们的车联官网关注一下,推动我们的汽车创新,实现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梦想。

    谢谢各位。

  • 关键字: 车载运营 庞春霖 车联网市场 方向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