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网讯记者孙宝忱、张翔、陈飚)作为北斗产业化“元年”,2013全年北斗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何,北斗核心元器件技术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国内北斗企业未来的着力点在何处……近日,带着这些问题,北斗网记者采访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应用产业化专家组成员、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胡刚。
政策利好,北斗产业迎来爆发
2013年,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代表,国家机关、各行业主管部门、地市政府机构等陆续发布了有利于北斗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导文件,产业因这些政策红利而出现明显的爆发态势。
去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12月31日,交通运输部率先做出反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推进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湖南、贵州、宁夏、陕西、天津9省市,加快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的建设及“两客一危”车辆车载终端的安装,确保首个北斗工程行业示范项目按照进度完成。
10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产业发展的指导纲领。《规划》将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方向和指导原则等进行了明确阐述,其发布的目的是让相关部门、地方、单位在了解国家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出台相应的政策细则和实施方案,制定切合自身需求的发展计划,从而进一步指导各地、各行业快速健康地发展卫星导航产业。
胡刚介绍,在这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影响下,粗略估计,国产北斗/GPS双模芯片全年的出货量从2012年的万片级迅速增长到今年的百万片级,明年预计还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和芯星通、东莞泰斗等厂家在今年年中甚至一度出现了断货的情况,库存芯片全部告罄,企业不得不加大产量确保供货。芯片出货量的增加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国内北斗/GPS双模芯片的成本从2012年的150~170元降至如今的70~80元,较之国外GPS单系统芯片50元左右的成本,差距明显缩小。
胡刚说,国内目前有十余家北斗芯片厂商,他们虽然起步晚,但起点很高,一开始就将目标定为国际上第三代导航芯片的水平。随着今年国产55纳米(nm)北斗/GPS芯片的推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芯片研发取得了长足进展。部分厂商提供的芯片性能已可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肩。在高精度应用如测绘、驾考等领域,国产芯片已在短短时间内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增用户主要集中在车载监控、专业手持测绘两个领域,用户群体的满意度高于预期水平。
攻“芯”为上,“量”是关键
车载导航仪、个人手机、手持测绘仪……各种各样的北斗终端是北斗系统零距离面向应用的窗口,而核心芯片是用户终端性能体现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北斗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芯片是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因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芯片的研发一直是北斗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今年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就将芯片研发提升到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国产芯片的重要性。
胡刚告诉记者,与国外相比,国内厂商在芯片领域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主要在功耗和成本方面,这两个问题都与北斗芯片的出货量、普及度密切相关。多位北斗领域专家先后强调实现行业规模化发展是突破芯片瓶颈的关键。以减低成本为例,“芯片的最大成本在于研发、流片、封测;如果量提上去了,芯片的单价自然也就降下来了。”快速普及北斗应用有助于带动芯片销量,摊薄研发成本,解决国产芯片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使企业有余裕投入研发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的芯片,从而进军更大的市场,形成良性循环,而这最终将有助于提升北斗系统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使价廉物美的多系统兼容导航产品尽早服务大众。“量起来了,成本下去了,我们就可以做到不给终端设备制造商增加成本,不给用户增加支出。这样一来,我们面对客户的时候就更有底气,既然价格没有变化,精度和可靠性明显提升,那单系统和双系统兼容的产品当然要选双系统的北斗兼容芯片!”
另一个与芯片出货量息息相关的隐性资源可能是大多数业外人士难以想象的。在芯片制造研发的过程中,各项参数的调试十分重要,“比如卡尔曼滤波十几个参数如何调?由于各家产品不同,因此不能直接借鉴别家公司的经验,只能根据产品特性和经验自己调试。具体在高楼之间、浓密树荫下、立交桥下,需要的参数都不一致,这就需要大量数据积累。有时候不同场景需要的参数差异太大,那么就需要权衡,取一个中间值。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一个长期调试的过程,而足够的用户反馈数据可以有效缩短这个过程。”显然,用户反馈的数量取决于用户群体本身的规模,亦即芯片的出货量。“芯片性能的优劣,在应用过程中显而易见,国内国外产品的差距不大。问题的关键不在技术瓶颈,而在于缺少经验积累,缺少用户群体。随着出货量的不断提升,这个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北斗规模化应用和北斗芯片成本、性能之间所存在的,是一个无比复杂,值得国家主管部门、产业研究人员,企业自身长期探讨的命题。
"狼来了"是个好兆头
与埋头追赶的国内企业相比,国外企业看起来要游刃有余得多。自去年底北斗ICD文件发布后,国外芯片厂商快速反应,部分厂家几乎同步推出了兼容北斗系统的芯片产品。据胡刚介绍,国外芯片公司大约用3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完成北斗兼容芯片的研制,“事实上,ublox等生产高精度导航芯片的公司在硬件设计上已经就绪,拿到ICD文件后,仅通过修改软件就能支持北斗。而车载、手机等大众应用的导航芯片需重新设计,因此上市相对较慢。”
今年上半年,ublox、MTK、CSR等国际知名厂商纷纷推出北斗相关产品。据市场反馈,在高精度领域,加入北斗后用户体验提升十分明显,精度、可靠性显著提高,而芯片成本基本没有变化。
在大众导航领域,11月,美国高通技术公司携手三星推出新一代智能手机GALAXYNote3,该款手机成为首批支持北斗系统的智能机。博通公司紧随其后在12月11日宣布,推出一款卫星导航芯片bcm47531,它同样支持我国的北斗系统,据称其定位精准度将提高2倍。
国外企业接连不断的大动作令国内不少行业内人士发出“狼来了”的感叹。对此,胡刚表示肯定,“狼确实来了”,但他随即补充,“‘狼来了’未必是件坏事。”
国内北斗芯片厂商业务主要集中在高精度和行业导航领域,在车载、手机应用等大众导航市场所占的份额只在10%左右。因此高通、博通等手机芯片厂商的“进攻”举动并未对国内厂商造成很大影响。但这并不是胡刚得出以上结论的主要理由。
“手机市场比高精度导航市场广阔得多,跟普通用户的关系最为紧密。一旦高通等公司生产的北斗兼容芯片成为知名手机厂商的选择,其出货量将相当可观,并迅速普及。而大众一旦开始使用这些北斗手机后,他们会提出疑问:连手机都装上北斗了,你们的专业导航设备为什么不安装?别人都用北斗,你为什么不用?这是用户自发产生的一种意识。”通过北斗手机的推广让人们肯定北斗的性能,养成消费习惯,从“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进而培育更为广阔的市场,带动其他行业北斗的应用,这是一件有利于北斗产业快速发展的好事。
不过,胡刚承认,培育用户群体、使社会形成一种认知需要投入很大成本,需要一个渗透过程,不是光靠国家政策或几家公司的商业宣传就能完成的。正在进行的几个北斗工程行业、区域示范项目有部分意义就在于此,只有通过各种途径让北斗产品成为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人们才有可能真正接受北斗。
“高通、博通纷纷推出北斗手机芯片,还有一个意义,就是表明世界看好北斗。”胡刚表示,任何一个新兴产业都要面临无数挑战,但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导航相关企业大多看好北斗产业的前景,都瞄准了这个商机。胡刚笑着说:“狼来了,表示这里有肉,如果没有肉,或者肉不肥,狼就不会来。真要这样,即便狼不来我们自身也难以存活壮大。所以说,‘狼来了’是个好兆头,首先要有肉,然后我们再来考虑如何抢到更多肉。”
开拓市场,走出自家“北斗路”
目前,在美国GPS产品占据市场多数份额的大背景下,加速“北斗”应用产业化、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是什么?《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回答了这个问题,用北斗/GPS双模芯片代替GPS芯片是今后北斗产业的发展战略。以这个回答为基础,胡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未来可以在北斗加入后变化成效较明显的领域大力推广北斗/GPS双系统兼容,如高精度测绘领域,完善已有的解决方案。此外,需要创造新的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尤其是在政府没有想到、没做引导的行业开拓新的应用和服务,如渔业、驾考等领域,使北斗应用向纵深发展,向行业和专业化领域发展,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培育新市场。
如不久前在澳门国际机场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北斗卫星实时沉降监测系统就是用双系统兼容设备代替单系统的成功案例。澳门机场地面沉降原本使用GPS单一系统进行检测,在安装使用北斗/GPS双系统兼容监测终端后,监测数据精度和可靠性大幅提高,监测系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对于大众格外关注的手机市场,通信芯片与导航芯片二合一成为趋势,在业内已经达成共识。胡刚坦言,这种手机综合芯片组解决方案对成本的要求极其严格,包括蓝牙、定位、wifi等模块在内所有成本不能超过10美元,目前国内厂商很难做到这一点。此外,北斗手机芯片的功耗、天线、与手机软硬件的配合等都不是北斗芯片厂商可以独立完成的课题,不仅需要更加有力的政策扶持,还要有通信公司的强势介入。据了解,目前已有大唐电信、华为、中兴通讯等通信公司对北斗芯片和通信芯片的结合表示了浓厚兴趣。业内普遍认为,在导航芯片与通信芯片结合的方面,通信公司大有可为。
胡刚建议国内芯片企业在致力研发的同时注意自身的经营战略,“芯片的更新换代当然重要,但在那之前,首先要确保企业存活下来。”在经营方面,对于国外同行的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套用。如MTK等知名公司按照自己的经营战略,投入大量经费于近期发布了目前最为先进的40纳米导航芯片。但该公司的主要经营来源是手机套片销售,其利润完全可以支付研发经费,并保证新款导航芯片的售价没有明显变动。对于这种“加质不加价”的经营策略,胡刚做了生动的比喻:“就好比有些饭店提供免费凉菜,主菜你自己点。对MTK而言,导航芯片就是凉菜,可以免费赠送,手机套片才是主菜。而研发先进的导航芯片目的在于提升手机套片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对于纯粹开发导航芯片的厂商而言,这种商业模式是无法简单复制的。
胡刚认为,“国内芯片企业的发力点在于不断优化产品,顺应多频点趋势,提升算法、集成度,降低成本、功耗和体积,加快天线研发,从专做单一芯片到做射频和基带一体化芯片,实现高精度板卡的芯片化,从设计制造两方面提高良率控制能力,进一步巩固扩大用户群体,树立用户信心。”11月15日,2013年度北斗基础产品比测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这场比测几乎是国内各行业间最为严格的产品比测,各款产品的优劣一目了然。通过这种活动,厂商可以明了自己同别人的差距,发现产品的不足,同时上市北斗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此外,胡刚还在采访中强调,北斗产业一定要以电视机、光伏产业为鉴,避免在产业发展阶段陷入恶性价格竞争,确保产品质量,保证北斗成为国际导航业界的“金字招牌”。
“北斗起步较晚,但正在迎头赶上。国内北斗芯片企业也会随着系统、产业不断发展成熟,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期间可能会经历几轮淘汰,懂经营、重质量、会创新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逐渐做大做强。”胡刚肯定地表示,“对于北斗产业的未来,我们始终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