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方阵”的激情突击——记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
“北斗”项目启动之时,遭受国外技术封锁和国内工业基础相对落后的双重限制。要想把“北斗”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用“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谭述森的话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怎么办?“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闯出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谭述森这番话的背后,是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官兵一连串自主创新的坚实足迹。
“起步虽然晚,理念必须超前”
在“北斗一号”建设中,谭述森基于“双星定位”的理论设想和实际应用需求,组织设计了集定位、位置报告与短报文通信、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技术体制。
“GPS没有位置报告与短报文通信功能,我们也可以不要。”方案一提出,有人便提出反对意见。谭述森坚定地说:“我们起步虽然晚,理念必须超前,必须打破尾随式追赶建设模式!”
在“北斗二号”建设方案论证中,他又设想了集“定位报告”与“连续导航”两种技术体制于一体的总体架构。这一体制创新同时解决了“我在哪”和“你在哪”的问题,超越了常规卫星导航的发展思路,引领了卫星导航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北斗”的特色和优势。
随后,他们与研制厂家共同开展芯片技术攻关,让“北斗”用户终端全部装上自主研制的“中国芯”,用户机体积减小到原来的十五分之一,重量减轻为原来的二十分之一。为提高“北斗”装备适应特殊作战环境的能力,他们还先后150多次走进戈壁沙漠、雪域高原,检验设备性能,优化技术指标,使用户机低温工作时间延长5倍,耐腐蚀、耐高温性能大大加强。
多年来,他们先后攻克了数字快捕、精密定轨、双向授时、多路径干扰、数字多波束等5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使“北斗”成为中国军人心中最亮的星座。
“我们身处机房,却从未远离战场”
“北斗”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基础平台,关系千家万户,影响千军万马。因此,行内人都把精稳运行看作“北斗”的命脉。
“北斗”稳定运行率的设计指标为99.98%,为防止0.02%的意外发生,总站官兵始终保持着100%的战备状态,把每一次值班都当作战斗任务来完成。
2009年,“北斗一号”两颗卫星超期服役,燃料濒临耗尽,系统面临服务中断的危险,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严重影响“北斗”声誉、损害国际形象。
“天上不足地上补!”总站与测控基地、卫星厂家共同打响一场攻坚战,确保“北斗一号”卫星稳定工作到与“北斗二号”卫星顺利衔接。
在500多个日夜的激战中,他们始终坚守着系统安全稳定的无形阵地,使系统稳定运行率一直保持在设计指标以上。
“我们身处机房,却从未远离战场。”
总站政委徐庆宏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总站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保障机制,24小时实时监测。13日12时,他们通过“北斗”发现并联系上正赶往汶川的武警某部,第一时间将灾区情况报告出来。随后,一条条信息通过“北斗”从灾区不断传出,有效提高了救灾效率。
近年来,总站先后圆满完成国庆阅兵、载人航天、应急处突和抢险救灾等百余项重大保障任务。“热血的人沸点低,激情的人易燃烧”“志不强者智不达,做任何事都必须有一颗坚定的心!”每当有人为个人的荣辱得失想不开时,谭述森总是这样开导大家。
事实上,他不仅是官兵的心理导师,更是大家的学习榜样。“北斗”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保密要求高、建设周期长,他很少发表论文,获奖成果也不多,多次参加院士评选都因知名度低而未能如愿。许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年过古稀的他却说:“我遗憾的仅仅是,不能再为‘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尽力了!”
“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那是因为红军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我们就是一支长征的队伍,只要向着‘北斗星’坚定前行,就一定能够成功!”谭述森的这句话,鼓舞着大家“认准一条道,就要走到头”。
当年,风华正茂的女博士周建华得知上级要调她去搞“北斗”,心里甭提有多兴奋。她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执意加入了“北斗方阵”。
“热血的人沸点低,激情的人易燃烧”。“北斗二号”开通前夕,因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母亲,致使一场错过最佳治疗期的小病酿成了悲剧,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
“人生有时就像打仗,为了主攻方向的胜利,其他方向不得不作出牺牲。”周建华这样说。此刻,总站官兵正瞄着2020年建成“北斗”全球系统的目标奋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