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与地理信息的加速融合,地理信息数字化成为互联网的新的维度,极大推进了互联网本身的进化,地图成为信息的组成部分,位置信息可以被快速的数字化。地理信息扩大了互联网的边界,反之,也让地理信息本身更有价值,能够为整个地理信息行业带来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移动地图与导航,生活服务类应用、位置签到等围绕位置服务兴起的一系列业务模式。
这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首先这样的应用是否是广大用户普适性需求;其次,如果确实为用户普适性所需,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满足与激发用户需求,从而实现盈利并寻求发展壮大。
数据证明用户需求强烈
我们分别监测PC端的数据和动端的数据,移动监测是来自于安卓和iOS样本的数据,样本分布比例是75%安卓系统,25%iOS系统。分析数据可以看到,从06年到今年3月,可以看到很多包括地图,包括团购等等月度使用时长,在PC端趋势是下滑的。时长是一个黏性指标,反应了用户对这个服务的依赖,这些都是下降的。
同样基于位置服务的,在移动端用户使用时长变化数据从8月份到今年3月份,虽然只有大半年的时间,但是从应用时长角度,和O2O相关的应用时长都在增加。如果把月度使用时长把移动端和PC端作对比的话,像地图、团购、导航,如果按照我们的统计规则都达到30%至80%的增长这样的话,在最近不到半年这个趋势已经呈现了,部分的基于位置,基于O2O的应用爆发出了比PC互联网时代对用户更具魅力的吸引。用户依赖它的时长,未来今年年底我相信会超过PC端。
这就证明了基于位置服务的很多移动互联网属性的这样的应用,是网民真实的需求,是被激发的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这里面任何一个创新都会激发用户的需求。
盈利取决于精准广告投放
用户的需求是既定的,但是位置服务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这是让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非常纠结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一样的,形式可以变化但本质不会变,都是采用广告、用户付费和其他的一些模式。从这个思路来看,基于LBS盈利模式最终的演变,应该还是会以此为核心,最终市场规模和商业模式的形成还要必须遵循一个规律。规律是它的效果一定是要高于线上的模式的效果。这就意味着它的精准程度要远高于线上的。
广告的精准投放也就意味着,在隐私可被保护的情况下。我们掌握更多的消费者的信息,包括用户的基本属性数据,行为数据,我们还能拿到通过微博、通过社交类的一些服务可以拿到用户情感和关系性数据,真实属性。基于这些我们还可以获得实时的用户需求数据。这种形成下数据为整个LBS和O2O打开了新的空间。这些信息怎么能和位置信息产生交叉产生服务,如何更加精准。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
变现难是阶段问题
目前虽然百度、阿里、腾讯都在布局O2O,但是仍不能掩盖目前LBS、O2O变现能力不足的事实。所以可以看到并购事件频发,以阿里巴巴为代表,几个月移动互联网前十大APP,五家现在属于阿里。因为阿里有商业模式,可以把流量变现,把这一部分移动入口流量变现,这很现实。被并购的企业获得长期饭票,但是没有被并购的企业仍要面临生存困境,这就要求这些企业跑的要更快。在流量入口的获得性和创造性上要更加的领先于目前的企业发展。
在互联网创业,所以尽管会有很多基于LBS的创新的企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这都是阶段性的。因为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尝试,这个尝试是揣摩用户。人类思考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局限,但是我们受时间,受空间,受不可变、不可预期的条件变化而带来一些无法预测的东西。随着新的设备出现,信息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自然就出来了。所以风险就在与此。所以互联网经常有很多就是先烈,后人成功了,前人看不到了。
创新才能求发展
变化万千是移动互联网的特征,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会比PC端更复杂,应用存活空间更多,整个生态不断的演进。我们需要用长远和发展的目光去看待移动互联网变化速度,智能机时代iOS和安卓为主要移动互联网的平台,接下来会有很多基于汽车、基于电视这样的时代的到来。比如Tesla的Model-S纯电动汽车,17寸的屏接近两个iPAD叠在一起,所有的操控都是触控式的,这种突破就是未来的价值。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变化,信息流会产生新的信息的入口。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行业仍然是非常非常具有增长性的。但是要求创新的力度和迭代要远高于现在才可以抓住这样的一个趋势。
LBS从2003年、2004年就已经在说,那时候的理念、想法和推测,当时做的分析现在拿过来看觉得很可笑。同样我们现在又对LBS和O2O做各种各样的预测和分析。但是再过五年,在五年之后的条件下,会发现我们现在分析的有很多可能那时候什么都不是。但是不变的是移动互联网、LBS和O2O不管概念怎么抽象,它的本质是一致的,就是信息的产生、信息的获得、信息的流动都在不断的加速。而且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数据的时代。这里面的变化,谁能把握住变化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创新,谁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