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热得发烫,全国星罗棋布的相关产业园区就是最好的证明。
3月11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天津武清商务区签订合作协议,在天津建设北斗战略新兴产业园。在此前,国内已经有20余个北斗相关园区立项建设。与其他园区所不同的是,北斗战略新兴产业园采取了行业协会与地方共建的模式。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前军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北斗应用的开放,为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增强核心技术实力、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发展壮大产业提供了机遇。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协会的参与能够将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好,促进园区内企业的合理有序协调发展。今后,一个科技含量高、面向未来、应用领域广泛的中国版“GPS”应用与服务体系将在天津武清区变成现实。
北斗来了
经过10余年的建设,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已经形成区域覆盖的能力,位置精度达到平面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每秒0.2米,授时精度达到单向50纳秒,达到与GPS民用精度相当。能够为中国及周边地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特区和澳大利亚等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目前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
正是基于对北斗产业化前景的认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也以自己的角度介入北斗产业化。在园区签约当天的仪式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张荣久认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模还不大,企业聚集程度不高,企业资本、服务能力、用户规模、社会影响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协会正是基于这个现状参与北斗园区的建设的。
天津武清商务区副总经理翟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天津武清建立园区有利于聚集整合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做大做强北斗产业。北斗战略新兴产业园将吸引一批应用终端机元器件制造、核心芯片研发、应用软件开发及北斗卫星应用配套的相关产业,带动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科技园区,同时为科技创新型、经营创业型和配套加工型、咨询服务型等企业构建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平台。
现今,天津武清商务区已经按照协议为北斗新兴战略产业园规划出一块375亩的空地。苗前军告诉记者,北斗战略新兴产业园侧重于北斗系统的应用服务,园区分两个阶段建设,首批有30家企业入驻,未来到2015年第二期建设完成,最终将吸纳企业50家。在“十二五”末期,园区产值达到50亿元,2017年要超过100亿元,但不盲目追求规模。
意料之中的是,北斗战略新兴产业园重点发展的也是卫星导航、授时、通信等导航系统高新技术产业。
园区之争
身为嫡系的天津武清北斗战略新兴产业园出生的并不早。随着北斗组网完成,近年来,国家各有关部门都加大了对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产业与科技政策。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及地方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指引和带动下,各地掀起了卫星导航产业园的建设热潮。
早在9年前,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尚未发射,陕西就建成了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主的航天恒星卫星应用产业园。而北京作为环渤海产业群的中心,拥有完善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聚集了国内主要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的企业、研究单位和航天领域人才。更是走在了北斗产业化推进的前列,相继投建了卫星导航产业园、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和北京市导航产业示范基地。
同样在天津,早在两年前,天津市政府就与国家卫星导航信息服务中心达成全面合作协议,积极引入北斗卫星导航民用开发项目。紧随其后的,有山东、河北、山西、广东、江苏、辽宁、湖南等。
隐忧初现
建设园区,更要发展产业。在一批重点城市及优势企业的带动下,北斗导航产业现已具备“星星之火”的势头。最近几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增速高达30%~50%,预计2020年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产值将达4000亿至5000亿美元,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将达400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虽然北斗已经能够覆盖亚太范围,但依然受制于卫星的数量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有限数据服务,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期。来自赛迪顾问的最新统计显示,现在国内与卫星导航相关的产业园与基地已经超过20个,大多数定位为发展导航、授时、通讯等产业。
“园区作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之间联动的桥梁,用以承载区域产业的系统组合与补充,主导产业的合理链接与配套等功能作用,得到优先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北斗正式运营以后,国内产业园建设风起云涌,存在一定的盲目追随迹象。园区之间同质化严重,重复建设带来很多资源浪费,部分地区和企业急功近利,把发展产业放在次要位置,能够集约化的优势被分割了,这种态势需要我们反思。”苗前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