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鼓励集约出行,上海在沪宜公路(陈翔路—叶城路)设置首条合乘车道。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公布了该路段的交通管理措施。
据悉,“合乘车道”为“公交专用道+多乘员车道”的复合型集约车道。标志牌采用公交专用道和多乘员车道组合标志,标线采用黄虚线。
从2020年1月2日开始,每日7时至10时、16时至19时,合乘车道内供公共汽(电)车、载客2人及以上(含驾驶人)客车专用行驶,其他车辆不得驶入。但下列车辆可以借用合乘车道行驶: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实施清障施救作业的车辆;根据交通信号指示允许借用合乘车道的车辆。违反上述规定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规定“机动车违反规定使用专用道的”,处100元罚款。
HOV车道即高乘载车道,是指专供乘载至少某一规定乘客数以上汽车所行驶的车道。从公交专用道,变成多乘员车道,真的可以分流车辆、缓解拥堵吗?
多乘员车道的初衷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污染。该车道设置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也相继采用。
而在国内,也有多个城市为了缓解道路拥堵,也在试行这一措施。
早在2012年年底,西安就在西大街竹笆市口至钟楼盘道自西向东方向设置了多乘员车道,要求车上必须3个人以上才能通过。
2016年8月,深圳将滨河大道(滨海白石立交至滨河下沙人行天桥段)由西往东方向主道最内侧一条车道,确认为多乘员车道,规定工作日的早晚高峰(7时30分至9时30分、17时30分至19时30分)期间,车型为核定载客人数9人(含9人)以下的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包括出租车、网约车,车内人数为2人及以上的,可使用该车道。对违反规定进入多乘员车道的车辆进行处罚。
合乘车道究竟能不能缓解交通拥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经验问题,因为理论上来说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都是可能发生的。假如合乘车道得到高效使用,那么的确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但是如果合乘车道的使用率不高,那么不仅不会缓解拥堵,而且可能挤占原本就捉襟见肘的道路,使高峰期的拥堵进一步恶化。
据此前媒体报道,深圳在2016年4月18日开始试行合乘车道后,原计划自4月25日起开展执法。但实际上,试行三个多月之后深圳交警才正式开始对该车道执法。深圳警方当时表示,此举一是考虑到公众的接受程度,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大家先知道;二是还要统计相关数据,分析车道设置后对每天车流的影响。
目前深圳交警对合乘车道车队执法的方式是电子警察加铁骑巡逻。其中电子监控抓拍设备执法时,用于对车内乘坐人数进行识别,对乘客隐私等信息进行技术处理以做保护。
上海有关部门则表示,目前道路沿线设置了多处电子警察,可以对行驶在合乘车道内车辆的正面、背面及侧面抓拍以判断车内人数,同时公安机关也将加强路上巡查和抽查执法。同时,目前没有强制要求第二乘员一定要坐在副驾驶座位上。
此前,上海有关部门曾表示,将大力推动倡导公交优先和低碳出行,加快推进交通方式集约化和交通管理智能化,实施交通设施节能技改,遏制用能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将继续通过牌照拍卖政策控制私人汽车增长幅度,并研究实行道路拥挤收费、区域化差别化停车收费、合乘车道等引导居民减少汽车使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