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鱼骨式”BRT公交线网 让城市的毛细血管活起来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宜昌“鱼骨式”BRT公交线网 让城市的毛细血管活起来

    2019-11-21 11:24:34 来源:公共交通资讯 评论:
    分享到:

    image.png

           湖北宜昌公交集团日前凭借“非对称‘鱼骨式’BRT线网建设运营项目”,荣获2019年度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创新奖。市民为此纷纷点赞,认为政府找到了最适合宜昌的公共交通方式:家住西陵区,在伍家岗区上班的望先生说:“自从乘坐BRT上下班以来,家里汽车只有出市区时才用得上”;“以前从校园出发乘坐23路去市区需要换乘、等待,现在去哪里都四通八达,逛街、购物、去火车站汽车站都能一站直达。”三峡大学在校学生对记者感慨道。

      宜昌城市布局为狭长带状,地形地貌复杂,呈山地丘陵相间、高低相差大的特点,城西为游客集散地,东部则是城市交通枢纽聚集地,从西至东只有四条主干道连通,如何实施集约化公交运输,缓解现有交通重负,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便捷、通畅的出行方式,宜昌公共交通多年为此费尽心思。brt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借鉴国内其它城市BRT设计建设经验,综合比对快速公交与地铁、轻轨交通的优劣,最终,“走廊式”BRT因建设周期短、成本投入少、运营见效快、可持续性强等特点胜出。  

    image.png

              目前国内建成BRT城市的整体情况,深圳作为典型带状城市,以深南大道东西向为主干道,横跨罗湖、福田和南山区三个区,采用了“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多模式”的地面运营模式,优化布局公交系统,取得了较好的营运效果。济南作为全国首个BRT成网城市,相继开通了11条BRT线路,实行免费换乘“一票制”,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公共出行。乌鲁木齐BRT自2011年4月动工建设,于同年8月底投入运营,仅用时三个月就建成了两条线路,从单位里程运量来看,超过10000人次/公里,为济南市的1.5倍。这些成功的范例,为宜昌提供了参照。

      宜昌BRT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市火车东站,走廊总长度为23.9公里,全线设置38组站台,61个分站台,5座行人天桥,3座地下通道,平均站距约620米。宜昌BRT采用了"1+N"运营模式,多种组合、灵活换乘,形成非对称“鱼骨式”BRT公交线网运营体系。

      非对称“鱼骨式”BRT公交线网运营体系是宜昌公交集团根据BRT运营特性,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大数据和智能科技,创新打造出的城市公交系统建设成果。

    image.png

           宜昌BRT从2015年7月正式试运行,到2018年2月1号线全线贯通,以城市核心走廊东山大道串联城市组团,辐射宜昌市现辖的6个行政区域,使中心城区175万人和外来旅游过往群众得益受惠。依托BRT系统支撑骨干走廊客流需求,通过BRT走廊“1(走廊)+N(支线)”的运营模式构建了非对称“鱼骨式”公交线网体系,开创全新的线网设计方式,把每一个BRT站台作为一个小型换乘枢纽站,利用支线+快线+接驳线多种组合,灵活织网,用BRT支线辐射站台周边3-5公里区域,同站台免费快速换乘,让宜昌街巷出行畅通了起来,市内90%区域进入30分钟生活圈。

      几年来,宜昌公交集团对BRT线网运营组织不断优化,依托BRT走廊,大力调整线网和运力结构,不断织网,支线数由起初的19条增加到目前的36条。根据大数据统计和市民出行习惯,通过换乘模式将长线改短、绕行取直,停开低效班线,精准安排班次,现已形成“1走廊+36支线”的运营网络,走廊线网重复系数从4.68将至1.65,全程运行时间缩短40%,运营车速由原来的10-15公里/时提至20-25公里/时,免费换乘率达32%-48%,乘客的平均候车时间也从之前的13分钟缩短为6分钟,日均约减少5万次机动车出行,日均运营里程10万公里,日均客流量35万人次,占全市客流量的63%。宜昌BRT项目因效能突出,先后被亚行评为2015年“最佳实施项目奖”和2016年“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现在,BRT已悄然融入宜昌这座快速发展中的城市,“通畅”成为宜昌BRT的代言词。从高楼大厦到街头巷尾,从箐箐校园到厅堂馆所,宜昌BRT成功的吸引广大市民,把公交方式作为出行的首选。“有了BRT,我们去公园锻炼,去菜场买菜,接送小孩都方便多了”60多岁的王奶奶喜笑颜开地说。


  • 关键字: BRT
  •    责任编辑:suyanq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