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构建‘一云一网一平台’,对于推动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月21日,贵州省大数据局在北京组织召开《贵州省“一云一网一平台”顶层规划设计》专家论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梅宏,国家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8名专家给予的高度肯定。并一致希望贵州加快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为我国创新政务信息化建设模式、探索建立政府数据治理体系、培育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月21日,《贵州省“一云一网一平台”顶层规划设计》专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
据悉,《“一云一网一平台”顶层规划设计》是贵州省为了在大数据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放管服”改革、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服务便民化的重要举措。去年8月,省大数据局邀请了以梅宏为组长的专家团队,对《贵州省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进行把脉问诊。并牵头组织省有关单位和华为、知网、云上贵州公司等知名企业技术团队100余人,成立工作专班,部署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消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着力提升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水平,打造政府数据“聚通用”新模式。
《“一云一网一平台”顶层规划设计》还提出了基于多云融合实现异构云资源的统一调度、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专网整合、基于全省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进一张网办全省事”、基于全省统一的政务数据平台实现全网搜索、基于“三权五可”构建政府数据治理体系等五个方面实现突破。同时,围绕“一年出形象、两年见成效、三年全覆盖”的整体架构,部署了“一云一网一平台”三年实施计划。
持续推进 解决“四大核心诉求”
2018年的11月,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着力打造全省政务数据聚、通、用的升级版。打造承载全省政务数据和应用的云上贵州的“一朵云”,实现“一云统揽”;构建全省各级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政府服务“一张网”,实现“一网通办”;建设全省统一提供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的智能工作“一平台”,实现“一平台服务”。并取得显著成效。
云上贵州已经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统筹存储、统筹共享、统筹标准和统筹安全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736个系统接入了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数据聚集量已经从2015年的10TB增长到现在的1128TB。
“一张网”建设方面。全省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乡一体化的四级电子政务网络,涵盖136家省级单位,3550家市县级单位;正在利用广电网,推进电子政务网络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试点工作;贵州省政务服务网整合了全省129个审批单位的353个审批系统,贵州政务服务网PC端和移动端(云上贵州多彩宝)实现同步上线并提供服务,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为95.02%。
“一平台”打造方面。作为全国五个“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之一,贵州省实现了53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在网上办理,注册用户超过2700万;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梳理完成相关数据资源目录10497项、信息项78012项,汇聚数据近2.3亿条;在交通领域的政务数据平台一期试点已经完成知识图谱、共享图谱、智能搜索和可视化引擎等人机交互功能模块研发,初步具体可看、可用、可演示。
尽管贵州省在“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发展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但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等方面还有差距,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
为此,本次“一云一网一平台”顶层规划设计围绕如何打通专网数据壁垒、异构云资源如何统一管控、如何实现“进一张网办全省事”、如何实现政府数据的全网搜素四个方面的核心诉求进行规划建设,实现统筹全省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加快整合业务专网,确保网络安全。统筹建成纵向链接省市县乡村五级,横向覆盖所有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络。推进更多政务服务实现在线办理;逐步取消各级自建数据中心和云平台,通过改造后全部接入云上贵州“一朵云”,区县基于“市州云”部署云运用;整合各级办事平台和移动政务运用,构建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设计相关的运维和安全标准规范建设政务数据资源体系,探索建设统一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建设调度中心,建立调度机制。
五大突破 构筑“一云一网一平台”坚实堡垒
按照将贵州省打造成为“一云一网一平台”的政府治理、服务民生、产业培育的大数据发展体系,此次“一云一网一平台”顶层规划设计重点提出了基于多云融合实现异构云资源的统一调度、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专网整合、全省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进一张网办全省事”、全省统一的政务数据平台实现全网搜索、“三权五可”构建政府数据治理体系五个方面的突破。
多云融合实现异构云资源的统一调度是基于当前贵州省存在有华为云、阿里云等不同的云资源,但由于架构不同、建设周期不同和使用资源不同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无法高效地运用各类云资源平台。为此,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云资源管控平台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就能够解决过去我们只能在各类云平台上看到有多少系统、使用了多少,以及资源只能在该云上使用的情况。现在,通过构建的云资源保护系统,连上各个云开放相应的资源接口和管理接口,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在全省各个云端有哪些系统在使用、资源量还有多少。同时,通过资源调配接口的开放,统一接入到管理平台后,能够实现在异构云端进行资源的调配。
“以前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无纸化’办公,只是解决了电子化的过程。现在我们提出的基于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的‘进一张网办全省事’,打破了以往政务服务的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据悉,基于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的“进一张网办全省事”突破围绕申报、受理、审批、办结等网上办事各环节流程,提出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和“一网通办”规划设计。以公民的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和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避免出现过去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等问题。同时,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受理,群众和企业办事就可以实现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和异地可办。此外,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后,进一步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的开展,实现多渠道服务的“一网”通办,从而大幅提高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
专网整合其实是全国大多省市都遇到的难题。此次“一云一网一平台”基于电子政务网外网的专网整合的突破,是通过构建汇聚、访问交换、高级威胁监测等系统的运用,实现在数据接入、访问、交换等各个环节,确保最大程度上满足专网的信息数据安全。
“政府数据就是金矿”
过去,各省市都做了很多数据资源和数据仓库,但这些数据只是放在这里,只发挥了一个数据库的功能。此外,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但不知道其他部门有什么,更别提如何去展示。
基于如何让数据重复运用起来,“一云一网一平台”提出了要在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平台实现全网搜索。通过对数据的标签化、关联化、图谱化和建设相应的热点、专题的数据,可以实现快速地从搜索栏,相应的数据主题、指标和内容进行相应的判断和搜索。同时,通过“数据地图”的绘制代替传统数据目录功能,能够查看到各部门数据的汇聚情况和全省数据的共享及数据的分布情况。
前面四个突破都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的,而基于“三权五可”重构政府数据治理体系关乎贵州省数据的安全,意义重大。为此,在“一云一网一平台”顶层规划设计之时,专家团队就将涉及数据安全的相关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判,提出了“三权五可”机制。即归集权、使用权、管理权;可有、可用、可控、可视、可溯。切实解决数据谁归集、谁维护,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统筹等问题。同时,摸清全省数据资产家底,建立数据目录体系,让数据“可有”;建设好基础数据平台,让数据“可用”;以分权分责、专职转岗、数据调度保障等制度,让数据“可控”;构建基于可视化的指挥调度系统,用可视化手段回答政务数据;对信息资源和数据资产的生产、采集、存储、处理、整合、共享、流通、开放、运用等环节进行独立溯源,全流程化的精细化管理助推政务信息数据实现“一数一源”。
三年攻坚 打造独具贵州特色大数据发展体系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见形象,两年出成效,三年全覆盖”的目标,《贵州省“一云一网一平台”顶层规划设计》提出了“三年行动”实施路径和总体架构。
云端。2019年,云上贵州“一朵云”基本实现全省政府云应用全部接入,实现应用全打通、资源全调度。2020年5月,云上贵州“一朵云”实现政府部门应用系统全部接入。2021年5月,实现“一云统揽”,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云上贵州“一朵云”承载全省所有政务数据和应用。
网端。2019年,“一张网”实现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市县达80%;贵州政务服务网和云上贵州多彩宝面向全省提供服务,基本实现电子政务网络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推进不少于5个政府部门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2020年,“一张网”实现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实现不少于10个政府部门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2021年,“一张网”实现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能办,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政府部门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
平台端。2019年,打通全省各级政府部门自建审批业务系统,实现审批服务互联互通。探索政府数据治理体系,优化提升数据平台的人机交互、全网查询、智能分析等功能,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试点领域政务数据的“全网搜索”。2020年,完善全省统一的大数据智能工作平台,统一提供协同办公、行政审批、资金监管、数据调度、数据搜索等服务。实现重点领域的全网搜索,以及相应的各个厅局委办基于数据驱动的跨部门的、跨业务的大数据开发的支撑。2021年,实现整个面向省内所有厅局委办的全网搜索、智能分析、可视化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以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换,以分散建设向平台统筹建设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