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慧交通2019:打造深圳版“交通大脑”,完善一体化交通运输管控平台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深圳智慧交通2019:打造深圳版“交通大脑”,完善一体化交通运输管控平台

    2019-02-21 15:17:14 来源:www.ladysslipper.com 评论:
    分享到:

      2月19日,深圳市交通局官网公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对2018年的工作成果和2019年的工作要点进行了阐述。根据部署,2019年,深圳将尝试从工可至竣工验收全过程EPC总承包模式;推广新型智能全封闭式泥头车6000辆,6月1日起全市全面禁止传统泥头车使用及通行;新增网约车全部使用纯电动车辆,研究加快推进路内充电设施建设;完成高新园南等91个重点片区交通综合整治,联合高德、腾讯等企业开展大数据治堵,治理上步-北环立交等100个以上拥堵节点;推进坪山区云巴一期工程和国际会展中心云巴示范线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轨道交通三期、四期建设,力争全年完成轨道建设投资300亿元等。

      另外,ITS114摘取了智能化相关的计划内容如下:

      完善全方位交通数据感知平台。自建配建道路监测设备,采集皇岗路、侨城东路、滨海大道等50个主干道车流车速数据,整合侨香路等786个多功能智慧杆设备数据。共享接入全市新能源汽车、新型泥头车GPS、公安交警局路面卡口数据,实现对重点营运车辆非法上路、GPS数据造假行为精准查处。接入深圳通实时刷卡、地铁TCC和互联网企业APP等数据,实现重点片区客流需求分布及OD、运力匹配精准研判。接入港口集装箱和拖车FRID数据,实时掌握港口作业动态。融合关联交通、气象、手机信令等多源大数据,实现道路积水点预判、节假日返程高峰车流预测。

      完善一体化交通运输管控平台。搭建全链条业务体系监管平台,动态监测全市道路运行、重点车辆分布、重大枢纽人流、基础设施等综合信息。探索实施智慧养护,建设桥梁、边坡健康监测系统,实现病害动态预警,在主要道路设置二维码,引导公众参与监督,构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实现道路设施资产数字化管理。依托“雪亮工程”非现场执法设备建设,实现对客运车辆违法停车、违规上下客等行为自动检测。建设信用管理平台,打通执法、监管、采购招标等环节数据壁垒。

      完善个性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探索推进公交一体化支付等MaaS示范应用,实现全市公交车免费Wifi全覆盖。开展自动驾驶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及管理政策研究,在坪山区建成首个5G通讯、立体化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测试示范平台。研究推动ETC预交易、北斗车载以及无感支付等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试点工作。强化12328转办件办理质量效率,提升交通信息咨询、投诉服务水平。开发“交通在手”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向市民提供定制化出行信息服务。深化政企合作,与广电、腾讯、抖音等企业开发信息发布新平台,实现日均受众突破1000万人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交通智能设施,试点推行行人过街信号实时自动优化

      推进路边停车管理全市一体化,加快推出基于“射频+手机”技术应用的路边停车收费模式;完成侨香路智慧化改造等 19个优质样板工程等。

      全面推进道路客、货运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运用,在重点营运车辆推广安装驾驶行为主动防控智能监控系统,推进在建项目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试点推广公交车客舱自动喷淋灭火技术应用。

       全文如下:

      一、2018年工作成绩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两条主线,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全市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主要指标高位稳定增长,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交通规划建设全面优化升级。

      一是重大战略规划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深圳港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机场总规修编基本完成,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完成上报,新一轮城市轨道建设规划编制启动,十项重大规划获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超前谋划深圳未来对外大通道体系,规划新增的深汕、深永、深肇、深南等高铁,纳入了粤港澳大湾区铁路建设规划送审成果。进一步优化干线路网规划布局,构建“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完成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南光高速和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等重大项目详规,全力推进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宝鹏、深汕第二高速等重要通道前期研究。深圳面向新时代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体框架初步形成。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开工建设赣深客专引入深圳北站工程,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开通,西九龙口岸实现“一地两检”。轨道建设全面铺开,三期主体工程完成89%、车站封顶个数超70%,四期工程开工建设,地铁在建里程275公里。高快速通道和城市干线网络加速形成,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成岛,整体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外环高速、沿江高速二期等5个高速项目顺利推进。石岩外环路、沙河西侧接线、深莞惠边界恒心路等9个项目完工,妈湾通道、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等11个项目开工,35个政府投资道路项目加快推进,其中坪盐通道马峦山7.9公里特长隧道贯通,春风隧道盾构机下线,坂银南坪立交段完工,南坪三期主线具备通车条件。

      (二)双港物流支撑城市扩大开放。

      一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巩固。新增巴塞罗那、里加2个友好港,深圳港国际友好港达25个。拓宽航运业服务网络,深中“水上巴士”增至每天14班次,新增5条国际邮轮航线,邮轮旅客吞吐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四,安全高效引航船舶25309艘次。加强与珠三角港口合作,新增佛山勒流等5个内河组合港。岸电推广效果显著,6个大型泊位完成岸电改造,岸电使用量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2018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74万标准箱,在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同比增长2.09%,位居全球第四。

      二是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二次国际民航组织下一代航空专业人才全球峰会,吸引了来自全球82个国家地区近千名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航空企业和教育机构代表参加。持续拓展国际航线,新增国际客运通航城市15个,其中伦敦、巴黎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9个,国际旅客吞吐量达395.3万人次,同比增长33.8%,增幅居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一。开工建设机场卫星厅,新开香港元朗等3座城市候机楼,高峰小时航班容量提升至52架次,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机场建设取得新成效。2018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4934.9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五。货邮吞吐量121.8万吨,位居全国第四。

      三是现代物流保持高位高端发展。我市成为国家首批22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之一,修订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放专项资金8.17亿元,同比增长120%,顺丰等3家重点物流企业进入中国500强,越海全球等4家物流企业进入“独角兽”行列。成功举办第十三届物博会,展览面积近6.5万平米,国际参展商比例超30%,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大力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实施货车五折优惠,清平高速二期南段免费通行。2018年,我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超25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继续保持在10%以上。

      (三)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轨道运营服务持续优化。加开列车班次,压缩行车间隔,提升地铁运能17次,地铁全线网支持扫码通行,日均扫码过闸客流超过百万人次。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达51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增至49%,最高日均客流量达646万人次,骨干作用日益凸显。

      二是常规公交服务持续优化。开通深港科创区至香港科技园直通巴士,调整公交线路176条,在盐田、光明试点实施骨干公交线网调整,线网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改造候车亭301座,新增社区微巴线路14条,开行预约公交线路955条,公交车辆实现全覆盖扫码支付,市民公交出行体验感进一步增强。高峰期公交分担率达60.5%,我市成功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三是出租车服务持续优化。推广纯电动出租车21689辆,全市巡游车基本实现纯电动化,成为全球纯电动出租车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城市。全面平稳实现红绿的一体化,获评南都街坊口碑榜十大民生实事金奖。强化服务质量监管,视频抽检查处营运违规行为293宗,出租车服务投诉同比下降74%。联合多部门开展网约车平台专项检查,推行网约车“亮证”服务,网约车服务进一步规范。

      (四)城市交通运行环境更具品质。

      一是交通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打通断头路20条,推动153公里次支路网建设,改造提升107国道与创业立交等111个拥堵节点,完成中大附七医院等39个重点区域周边交通改善,建设自行车道284公里、自行车路侧停放区8786处,牵头清理小鸣、小蓝等异常企业滞留单车及老旧车辆32万余辆。路内停车推广到原特区外,增加路内停车泊位8500个,编制完成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完成22座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增加停车泊位4089个。在百度、高德等发布的拥堵城市排名中,我市城市交通运行处于全国特大型城市最好水平。

      二是道路设施品质进一步提升。常态化开展“行走深圳”行动,全年共修复道路设施超过39万处,全市道路设施安全有序运营。制定实施道路设施品质提升、清洗刷新、杆件整合等一批标准指引,推广应用路面就地热再生、微表处、新型防沉降井盖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力改善交通组织、重构慢行系统、提升通行品质,完成768座隧道、通道、桥梁清洗刷新,9条高速公路完成综合整治,61条道路实现“白改黑”,滨河大道修缮工程获社会好评,侨香路、宝安大道等27条精品示范路开工,53项片区交通整治工程全面启动,113处地铁等重大项目疏解路段病害完成整治,全市道路设施颜值大幅提升。

      三是交通创新研究进一步深入。组织研究新一轮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开展云轨、云巴、智轨等新型中小运量试点方案研究,在全国率先启动智慧出行即服务(MaaS)项目,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实施意见,核发5张道路测试牌,研究开放124公里测试道路,抢占智能网联交通发展先机。

      (五)行业管理治理创新规范平稳。

      一是行政审批改革智慧化出经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精减行政审批41项,减少申请材料200余份,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43项办理结果实现证照电子化。特别是全面推广“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模式,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达53项,其中无人工干预19项,业务办理量占政务服务业务总量近90%,被作为亮点报国务院督导组和省政府,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该模式在全市作为典型推广。2018年,共办理行政许可73894件、同比增长150%,行政行为引发的行政诉讼仅1宗确认无效,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客货行业监管求创新破难题。建成道路运输第三方监测平台,对泥头车、危险品运输、道路客运等重点营运车辆进行24小时监控,超速报警次数下降90%以上。全面清理规范全市2884辆非营运客车,组织张贴5922张营运车辆专用标识,实现“一车一码”管理,客运市场持续净化。理顺全市泥头车管理体制机制,承接市泥头车整治办日常工作,发布全国最高的泥头车环保和智能监管技术标准,淘汰传统泥头车5046辆,推广新型智能全封闭式泥头车1932辆。创新驾培行业风险管控模式,“淘宝式”学车广获好评。

      三是行业扫黑除恶广发动全覆盖。充分利用公交、地铁、工程围挡等资源,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全面深入推进线索摸排,组织开展机场口岸、无证客运车辆、泥头车、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等专项治理。摸排线索56条,移交公安部门立案32条,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得到省交通运输厅和市扫黑除恶办充分肯定。

      (六)平安绿色交通建设强力推进。

      一是交通综合执法抓重点高质量。强化主动执法、源头治理、科技执法、系统管理理念,紧紧抓住严重影响行业安全的非法经营大巴、非法危运、公路治超、道路路政等十大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了雷霆、蓝剑、交安18、机场百日整治等专项行动,交通执法力度实现新突破,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全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违章案件3.48万宗,同比增长38.6%,其中十大重点领域案件1.98万宗,占总案件数的56.9%,同比增长69%。全年案件量超过全省1/5,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人均案件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6倍。执法工作获得省交通运输厅肯定,“深圳交通综合执法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是行业安全监管高频率严处罚。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处理各类咨询投诉约87万宗,我市12328咨询电话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十佳服务中心。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要求,组织开展平安交通等专项行动10项,各级领导班子带队赴一线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1827次、整改安全隐患36464个,实施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顶格处罚168宗,依据《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380宗、处罚金额450万元,移送两法衔接案件22宗,警醒企业遵章守法效果明显,全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45%,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位居第2。

      三是环保督察整改马上办见实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省环保督察要求,不折不扣抓好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问题整改,按时保质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交办案件26件、省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22件。

      (七)系统自身建设不断强化提升。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局党组织集中学习581次、讲党课313堂,29个党组织完成补改选,28个行业协会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成立团委并积极开展活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机构改革部署,交通综合执法体制成为全国交通体制改革样板,新增深汕特别合作区交通运输派驻机构。建立实名推荐制度,选拔处科级干部和执法员共105名,将一批优秀干部列入“后备人才库”,举办15期重点培训班,766名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全面提升。全力配合市委巡察工作,直面问题、举一反三、建章立制,针对四方面九大类反馈问题,制定76项整改措施,条条有整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扎实推进驻村“精准扶贫”,投入扶贫资金264.2万元,新建村委党群中心、文化广场、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全村生活水平和人文环境大幅提升。督办完成省市重点考核交办工作725项,高质量办理“两代表一委员”议案提案263件,市长领衔督办的交通提案获得各界高度赞扬,荣获全市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与各区组织召开联席会议25次,研究议题128项,解决了一批辖区交通建设、养护、公交、畅通等重大事项。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年度全口径预算安排264亿元,实际完成支出96.5%,支出进度在全市117个单位中排名第18,创历史最好成绩。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优势,通过各类媒体发布新闻8000余篇,“深圳交委”微信公众号获得交通运输部、省网信办颁发的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微信称号。

      当前我市交通运输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部分要素成本上涨较快,经济存在明显下行压力,交通物流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下,亟需携手香港及周边城市创新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要素高效流通,发挥深圳在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三是公共交通网络亟需综合考虑区域特征、运能结构、设施布局等因素进行全面优化重构,小汽车需求管控不够,小汽车出行成本偏低、使用强度偏高,高峰期路网缓行时间延长、拥堵加剧。四是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当前我市道路管养仍存在精细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各区道路设施管理不均衡等问题,同时养护技术革新对道路设施管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五是覆盖交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交通体系尚未健全,各行业智能化程度参差不齐,业务协同性与数据关联度不高,智慧交通发展的相关规划、标准、软硬件都急需升级。六是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从业人员总量巨大、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大型营运车辆事故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七是共享汽车、租赁车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诉求层出不穷,出租车、货运等领域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八是少数基层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淡漠,年轻干部流失偏多,高端人才储备偏少,部分干部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二、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思路

      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深圳市委、市政府要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希望深圳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推动深圳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为开创交通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

      2019年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2019年交通工作的主要任务。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要求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尖兵,担当好新的伟大历史使命,重点在十个方面做好先行示范,并要求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加快战略通道建设,带动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市交通运输工作高度重视,要求牢牢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打造大湾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这些部署为谋划2019年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高质量发展趋势不可逆,高质量发展任务不能等。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当然要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交通运输作为特区经济社会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也当然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主线,坚定地走全面的、高质量的深圳交通运输发展之路。

      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必须有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通道支撑。要深化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对标东京、纽约等国际湾区,构建辐射国际国内、联通大湾区、融合都市圈的全方位立体化对外战略通道体系,全面提升市域大通道承载能力,强化与欧美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际腹地联系,拓展往西南地区、长江中游、海峡西岸、长三角等国内腹地范围,携手香港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共建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保障。要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元模式定位,轨道加大覆盖,公交整合优化,出租合理供给,小汽车调控使用,慢行品质提升,促进多网融合、有机衔接、运能匹配,加快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

      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前瞻性、创新性、突破性的全新模式手段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特区交通人,要永葆改革的激情、创新的活力,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思路,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瞄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前沿,推进先进技术在交通供给、交通管理、交通服务上的应用,促进交通运输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全面构建政策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特区交通运输创新生态体系,保障深圳交通运输事业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务实干部队伍担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全面的、高质量的发展,就是交通人的主题和使命。要坚决打造一支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干部队伍,筑牢绝对过硬的政治品格,练就绝对过硬的工作能力,拿出绝对过硬的工作措施,锻造绝对过硬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三、2019年工作部署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关键之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市交通运输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按照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要求,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为深圳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支撑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连通融合,构建湾区交通枢纽。

      一是强化规划统筹和战略布局。以建设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制定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综合交通实施方案。出台建设交通强国先锋城市行动纲要,明确我市创建路径。开展跨珠江通道体系规划研究,完成深珠跨江通道、宝坪通道、外环快速等重大通道规划研究。高标准编制深汕特别合作区综合交通规划,前瞻性谋划合作区港口、航空、轨道、路网布局。推进深莞惠交通一体化,完成深莞惠路网衔接规划。加强深港合作,完成我市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交通组织方案,不断完善深港跨界交通设施衔接。

      二是强化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用足用好促进港口发展有关政策,研究设立深圳航运基金,推行港口自动化装卸技术,做大做强深圳港,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加快深圳港口资源整合,增强与珠三角港口的紧密合作,推动深港引航员资质互认、信息互通,加强深港航运服务业深度合作,促进深港港航一体化融合发展,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超级港口群。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盐田港区东作业区、南山港区妈湾作业区、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建设,提升码头航道服务能力。建设港城分离的低碳化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深圳港集装箱内陆港体系规划建设。完善水路客运网络,积极探索开行深惠汕三地海上旅游航线,促进邮轮游艇经济发展。

      三是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协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争取更多航权时刻资源,继续大力拓展国际航线,力争新开国际客运通航城市5个以上,重点推进直飞旧金山、温哥华等全球重要国际航空枢纽城市。协调推进机场卫星厅、三跑道建设,研究谋划深圳第二机场,加快实施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完善国际中转流程服务,力争144小时过境免签和24小时过境免检政策落地。加快观澜导航台异址迁建,协调推进南头直升机场迁建,有效释放城市发展空间。

      四是强化国家公铁枢纽辐射。协调稳定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方案,深化深汕、深永、深肇、深南等高铁规划,开展超高速广深第二高铁研究,力争启动深茂铁路深圳到江门段、穗莞深城际机场至前海段建设,大力推动赣深客专建设,建成穗莞深城际机场以北段。高标准推进西丽、机场东、平湖枢纽规划建设,优化枢纽总体布局及综合开发方案,促进站城一体、高度融合。加快机荷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深汕高速深圳段改扩建工程,推进深中通道、外环高速、沿江高速二期、东部过境高速等工程建设。

      (二)坚持高质高效,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大力推进轨道交通三期、四期建设,力争全年完成轨道建设投资300亿元,年底开通轨道交通三期5、9号线延长线,地铁运营里程达到304公里。强化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快轨道交通五期规划,启动东部地区至机场轨道快线前期工作,推进站城一体化和地下空间开发,组织开展黄木岗、大运等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以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加大轨道交通投融资改革创新,完成轨道12、13号线PPP项目招标,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我市轨道交通建设。

      二是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完善路网布局,优化路网结构,打通扩容重要通道,建成坂银通道、深华快速路、沙江西路延伸段等7个项目,力争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皇岗路快速化改造等4个项目开工,大力推进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坪盐通道、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等37个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南光、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侨城东路北延、坪西路快速化改造等开展方案设计,绿梓大道北段、盐坝高速市政化改造等开展可研和初步设计编制。

      三是加大建设质量把控力度。创新招标模式,尝试从工可至竣工验收全过程EPC总承包模式,选择国内一流承包商,倡导优质优价,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创新技术服务模式,推广设计、造价、施工监理、监测检测等全过程咨询,确保设计意图在施工中得到落实,加强艺术景观设计审查,努力做到内实外美。创新建造方式,推广“四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提高春风隧道、新城立交、盐港东立交等项目装配率,持续提升工程品质。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行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大力推广实测实量、首件审查、样板上墙等成功做法,促进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绿色高端,大力推动产业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我市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编制深圳市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盐田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顺丰铁联多式联运平台等国家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我市中欧班列健康稳定发展,出台中欧班列扶持政策,加强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

      二是扎实推动供应链创新发展。研究我市供应链创新发展策略,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银行机构深化供应链金融合作模式,促进我市供应链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怡亚通、顺丰供应链总部建设,巩固我市供应链总部企业集聚优势。鼓励企业自建智能物流实验室,加大物流产业资助力度,支持物流智能设备、标准化托盘、智能快件箱推广应用,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全年我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将超28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将控制在12.5%以内。

      三是扎实服务行业企业。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精简优化审批事项,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降低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挂点服务企业工作,协调解决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修订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般性违规行为不与财政资金资助申请挂钩。

      四是扎实构建绿色交通发展体系。研究出台老旧营运车辆提前淘汰奖励补贴办法,稳步淘汰老旧营运车辆。推广新型智能全封闭式泥头车6000辆,6月1日起全市全面禁止传统泥头车使用及通行,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修订出台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新增网约车全部使用纯电动车辆,研究加快推进路内充电设施建设。深化船舶排放控制区工作,推进深圳港岸电建设,力争岸电泊位覆盖率达到80%,争取远洋船舶岸电使用率达到5%。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共交通服务。

      一是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将市民满意作为公共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公交多元化服务,探索实施差异化票价。系统推进公交线网评估优化,完成各区骨干公交网搭建,做好区域间快线、骨干线网衔接,新增优化公交线路85条以上。推进深汕莞惠区域常规公交线路运营衔接,协调投放一批市际包车指标,试点推出城际定制包车等道路客运服务新模式,提升跨市出行服务品质。

      二是提升公交设施服务水平。推进坪山区云巴一期工程和国际会展中心云巴示范线工程建设。启动南山科技园、福田下沙、南山中心区3个机械式公交立体车库建设,建成月亮湾、金牛东路2个公交综合车场,开工建设凤凰山、观澜大水坑、西乡3个公交综合车场。完成100座以上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标准化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公交候车环境。

      三是深化公共交通行业改革。坚持公交服务适度竞争,推动公交资源整合,促进行业转型发展。加快研究第四轮公交财政补贴政策,引导激励公交企业提升服务品质、科学管控成本。推进出租车管理条例修订,研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安全生产为导向的巡游车经营权配置退出机制,推动建立司企利益合理分配、运营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实施巡游车运价动态调整,解决高峰期边远地区、机场等重点区域打车难问题。研究出台政策,推进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鼓励道路客运企业投入小型化车辆运营,充分满足旅客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

      (五)坚持创新应用,建设智慧交通体系。

      一是完善全方位交通数据感知平台。自建配建道路监测设备,采集皇岗路、侨城东路、滨海大道等50个主干道车流车速数据,整合侨香路等786个多功能智慧杆设备数据。共享接入全市新能源汽车、新型泥头车GPS、公安交警局路面卡口数据,实现对重点营运车辆非法上路、GPS数据造假行为精准查处。接入深圳通实时刷卡、地铁TCC和互联网企业APP等数据,实现重点片区客流需求分布及OD、运力匹配精准研判。接入港口集装箱和拖车FRID数据,实时掌握港口作业动态。融合关联交通、气象、手机信令等多源大数据,实现道路积水点预判、节假日返程高峰车流预测。

      二是完善一体化交通运输管控平台。搭建全链条业务体系监管平台,动态监测全市道路运行、重点车辆分布、重大枢纽人流、基础设施等综合信息。探索实施智慧养护,建设桥梁、边坡健康监测系统,实现病害动态预警,在主要道路设置二维码,引导公众参与监督,构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实现道路设施资产数字化管理。依托“雪亮工程”非现场执法设备建设,实现对客运车辆违法停车、违规上下客等行为自动检测。建设信用管理平台,打通执法、监管、采购招标等环节数据壁垒。

      三是完善个性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探索推进公交一体化支付等MaaS示范应用,实现全市公交车免费Wifi全覆盖。开展自动驾驶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及管理政策研究,在坪山区建成首个5G通讯、立体化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测试示范平台。研究推动ETC预交易、北斗车载以及无感支付等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试点工作。强化12328转办件办理质量效率,提升交通信息咨询、投诉服务水平。开发“交通在手”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向市民提供定制化出行信息服务。深化政企合作,与广电、腾讯、抖音等企业开发信息发布新平台,实现日均受众突破1000万人次。

      (六)坚持综合治理,保障城市交通运行。

      一是着力强化交通综治。以行人公交优先、出行方式一体化整合、交通需求调控为核心理念,评估完善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推动大望等景区预约停车管控,试点推行低排放区总体实施方案。完成高新园南等91个重点片区交通综合整治,联合高德、腾讯等企业开展大数据治堵,治理上步-北环立交等100个以上拥堵节点,打通断头路10条,新建续建次支路150公里。启动新一轮路边停车收费政策研究,强化分时、分区差别化的停车政策,推进路边停车管理全市一体化,加快推出基于“射频+手机”技术应用的路边停车收费模式,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二是着力营造慢行空间。出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全市综合监管平台,加快智能化、机械式停放设施试点建设。完成慢行系统骨干网络规划布局,新改建自行车道300公里以上,加快福田-龙华、南山-龙华跨区自行车专用廊道前期工作。推动轨道三期6、8、10号线及5条延长线站点接驳设施建设,完成南山大学城片区、龙岗三馆一城等片区三网融合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交通智能设施,试点推行行人过街信号实时自动优化,提升行人出行体验和安全保障。

      三是着力提升设施品质。以“绣花功夫”持续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完成侨香路智慧化改造等 19个优质样板工程,启动深南大道综合修缮等 8个精品示范工程,推进99条道路实现“白改黑”。继续实施全市道路设施外观清洗刷新,完成全市主次干道井盖整治,成立“四新”研究部门,加大研究应用推广力度,定期发布交通最新发展动态。加强养护行业精细化管理,创新养护管理模式,探索实施道路设施综合管理,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专业统一的养护巡查队伍,推行养护作业公开承诺制,提升养护管理效率。成立路政管理机构,强化路政管理,统筹全市道路占用挖掘计划,有序管控涉路工程破挖,持续优化全市路域环境。

      (七)坚持严查严管,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一是保持综合执法高压态势。紧扣“保安全保稳定保秩序”主题,着力加大执法力度,着力加强科技执法,着力打造执法文化,精准有效打击非法占道开挖、非法大巴、非法危运等严重影响行业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交通运输市场环境,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交通综合执法队伍。

      二是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加强线索摸排,做细做实宣传发动工作,对尚未攻破的重点案件、重点问题集中攻坚,对公安机关已侦破的案件深挖扩线,力争将黑恶势力幕后的“保护伞”“关系网”连根拔起,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营造公平公正的交通市场环境。

      三是保持行业管理高压态势。构建全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完善道路运输和交通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从业单位负面清单实施力度,培育交通建设项目优秀管理团队。推动建立网约车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机制,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网约车平台,采取暂停发布、停止互联网服务、吊销经营许可等处罚措施,促进网约车规范有序发展。组织开展道路客运车辆变相挂靠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变相挂靠行为,规范运输市场营运秩序。

      四是保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研究机构技术支撑作用,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研究,破解行业安全痛点难点。全面推进道路客、货运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运用,在重点营运车辆推广安装驾驶行为主动防控智能监控系统,推进在建项目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试点推广公交车客舱自动喷淋灭火技术应用。深化轨道交通、道路运输、工程建设、养护等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全员安全培训认证系统,将从业人员培训情况纳入平台管理,严禁企业聘用未经培训备案从业人员。

      (八)坚持改革锻造,提升队伍作风素质。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实施党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工程,定期对各基层党组织进行规范化考核。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各辖区分局党组织联系辖区街道党工委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入学校、驻社区、进企业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强化行业党建工作责任,重构行业协会组织架构,发挥党组织在行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行业管理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定点驻村帮扶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市委市政府机构改革部署,进一步梳理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一体化、两层次、体系完备、职责明晰的运作模式,配齐配强各单位领导班子,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选拔一批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工作出色的干部到重要岗位。完善实名推荐制度,不断充实“后备人才库”。引进遴选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试点导师制,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拓展“交通先锋论坛”“综合素质提升班”等培训形式,增强学习培训实效。

      三是加强廉政作风建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行专职党建纪检监察专员制度,对各单位党建、廉政等巡回开展专项督查,实现督查全覆盖、无死角。深入开展谈话提醒,及时纠正党员干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防止小错变成大错。吸取“采购案”深刻教训,堵塞管理漏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廉政监督和风险防控,强化制度刚性执行,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开展审计监督,大力整顿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

  • 关键字: 交通大脑 一体化交通运输管控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