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处西部,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道路交通管理面临基础差、底子薄、环境复杂等问题。面对困难,重庆市公安局紧扣平安建设和改革发展大局,主动适应交通安全新形势和创新社会治理新要求,坚持“腾笼换鸟”,敢于守正出新,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的基础上,蹚出了一条系统化、制度化、现代化交通治理新路,推动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公安交管工作“颜值”更高、活力更足。
安全体系从“交警主导”向“多元主导”转型
重庆两江环抱,山高路险、弯急坡陡、桥多崖深,农村道路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0%,风险隐患伴生程度较深。重庆市公安局聚焦风险防控,加固安全底板,全市普通公路连续78个月、农村公路连续14年未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2018年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考评全国第一,构建起党政主导、齐抓共管的“命运共同体”。
强化顶层设计,实现“责任共担”。重庆市公安局推动市委市政府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每季度常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会固定内容,连续5年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全市安全生产和党政领导绩效考核,从制度上推动解决公路安全防护、农村监管力量建设等基础性、机制性、体制性难题。全市38个区县、3个经开区、1007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交安办”,规范化设置率达100%,标准化保障率由70%上升至95%。近3年,全市先后组织开展“交安”系列行动42次,执法纠违353.3万余起,形成全方位、一体化、波排式的新型“交安”联合整治模式,真正把工作“拉上链”、责任“耦合紧”。
盯紧广袤农村,实现“群防群治”。在构建公巡队、乡镇派出所、“安办”专兼职安全员、乡镇执法小分队、农村劝导队等“五支力量”基础上,重庆市公安局再次整合全市962个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组建“六支监管力量”,同步新增客运企业、农村厂矿企业、中小学、景区、建筑工地安全员等“五支劝导队伍”,形成3.4万人规模的“6+5”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力量体系。重庆市公安局依托全市“应指工程”和农村“雪亮工程”,新建农村道路监控3100处、电子卡口193处、农村劝导站监控1236处,扩大了防控覆盖面。在“路长制”基础上,探索实施由乡镇长牵头,交警大队长具体组织,派出所长、养护段长、农机站长、村长、社长、劝导站长参与的“八长共治”,推动753个乡镇派出所全部建立派出所公巡队,实现了“千钧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延伸管理末梢,实现“源头治理”。作为全国“生命工程”的发源地,重庆市公安局推动市政府明确“公路修到哪里,生命工程就建到哪里”,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建设防撞护栏2.5万余公里,实现国省县道全覆盖,并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每年2000公里的进度向农村道路延伸。重庆市公安局成立重点车辆及驾驶人源头监管中心,2018年共对67家隐患突出企业实施“三追两检一挂牌”整治,全市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车审验率、报废率、AB类驾驶人检验率、换证率、记满12分学习率等“五率”达100%。围绕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视频监控、电子卡口向农村道路覆盖延伸,升级农村交通安全信息系统,自主开发农村信息系统手机APP,农村劝导站历经3次升级,目前已有1300余个劝导站从“一人一伞一杆”的第一代,提升到“可呼、可调、有简易板房”的第二代,再升级到“可视、可呼、可调、外观统一、警保合作”的第三代,并以每年不少于200个加速改造,打好“因地制宜,联动共治”的组合拳。
城市交通从“末端管理”向“前端治理”转型
重庆两江、三山分割,路网纵深小、道路高差大、桥梁隧道多,极易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瓶颈现象。重庆市公安局以实施城市道路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为契机,强力推进交通综合缓堵工作,在机动车总量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未限购限行的形势下,主城区高峰时段拥堵延时指数下降8.6%,提升了合成共治、综合治堵的复合效应。
优化布局,夯实基础。重庆市公安局推动市政府完成投资约305亿元、313公里轨道交通建设,建成投用9个“P+R”停车场、4.6万个停车位,优化主城112所学校、15所三甲以上医院周边停车组织,公交优先道由2017年的“零公里”增加到105公里,高峰时段公交车平均提速50%。重庆市公安局构建文明交通征信体系,常态曝光13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将酒驾、毒驾、无证驾驶等4类人员信息纳入市“信用信息应用平台”,作为金融、保险、社会信用机构的重要参考,并成立交通宣传融媒体新闻中心,联动中国交通电视频道和多家市级融媒体矩阵,构建起新闻策划评估、多属性采编制作、融媒体集群发布、舆情分析导控为一体的“闭环式”运行体系,全市交通安全布局更加合理、宣传教育体系更加严密。
数据引领,精细耕治。重庆市公安局推动市政府投入4.4亿元升级改造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建立城市交通大脑联合实验室、交通运行数据分析应用联合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研究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孵化培育出RFID电子车牌、一站式车辆上户智能终端、精准诱导系统等一大批首创实用技术。针对桥隧立交节点瓶颈,创新多车道汇入自适应控制技术,平均车速提升38%;针对环道车流过量绕行,创新环岛共享位移转换道,通行效率提升45%;针对车辆行驶变道交织,重庆市公安局创新定向车道交通组织,通行能力提升15%。按照“一点一方案”完善全市96个4A以上景区的交通设施排查治理,完成断头路打通、堵点改造、城市道路限速调整,实现信号灯配时运行与实际交通流相匹配,交通设施规范设置率达95%,主城区交通信号灯联网控制率达90%。
勤务创新,马路办公。重庆市公安局深化城市道路勤务机制改革,建立“大数据+勤务管理”“指挥调度+渝警骁骑”“警保联动+编组巡逻”等勤务模式,按照“最快双腿、最强大脑、最美形象”标准,组建600人的“渝警骁骑”摩巡队伍,采取“一般警情分层调度、重大特殊警情扁平化指挥”方式,通过PDA实现对路面“渝警骁骑”的实时信息推送和点对点指挥调度,处警到达时间由过去的8分钟缩短为3分钟,实现路面勤务管理“点、线、面”全覆盖,打造了“最靓城市品牌”。重庆市公安局研发勤务督检系统,建立市公安局、分局、交警支(大)队三级勤务督检机制和“马路办公”机制,总队、支队、大队三级领导靠前指挥,实地督导,强力推动交通乱点“滚动排查、综合评估、靶向施策、验收销号”一体化治理,不断提高路面勤务的精准性、合成性和实效性。
服务民生从“被动问需”向“靠前供给”转型
问需滞后、方式单一、跟进被动是制约重庆公安交管民生服务提质上档的“绊脚石”。重庆市公安局创新推出服务民营经济、服务学校、服务旅游等服务举措,在主动问需、问计、问效于民的互动中,构建起公安交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上门办、一次办等“五办并举”的大服务格局,并在全面落实推广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20条新举措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再次推出减免手续、简化流程、容缺办理等126项交管便民服务举措,为群众打开更多方便之门。
立足流程再造,服务品质更“优”。坚持简政放权,重庆市公安局先后在网上网下放权282项,区县车管所业务权限由不足20项扩大到124项,业务占比由不足20%上升到80%。主动向社会单位让渡35项交管业务权限,率先在全国推出民营企业车驾管社会服务站号牌现场制作,实现购车、上牌“一站式”办结,将群众办事时间从过去的3至5天缩短至2小时,实现了“零警力派驻、多功能集成、便捷化服务”。重庆市公安局率先在全国实现车辆购置税、交强险电子审核,首创“检验审核后置”服务,实现群众检车时间从4个小时缩短至25分钟以内,检验审核不合格率从20%压缩至3%。推行免复印、免填表、免拓印、免提交等“四免”便捷服务,实行车管所业务受理、制证收费全流程“一窗办”,在业务量上升25%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提升70%。在2018年满意度测评中,重庆市民对车管所满意度快速攀升至98%,比2016年上升4.27个百分点。
织密服务网络,服务体验更“强”。在大力推广公安部统一建设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基础上,重庆市公安局自主研发互联网“e交管”服务平台,服务项目由2017年的120项增加到160项,注册用户由不足300万人增加到1000余万人,网上业务从不足15%上升到60%以上。重庆市公安局创新打造集智能考试、心理疏导、交通安全文明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考场。重庆市公安局争取市政府将“警保联动”纳入与人保集团的战略合作,建立警保联动快处快赔中心,实现劝导员与保险员职能融合,通过编组巡逻、远程定责、线上理赔,确保“固定+流动”“快处+快赔”一体化运行,实现5分钟内完成远程定责、15分钟内理赔到账。创新空地一体应急保障机制,实现直升机空中巡查、应急联动、事故救援,有力打造了3至5公里的便民“服务圈”。
坚持智能为先,服务半径更“短”。依托汽车销售企业、邮政、保险、银行等社会资源,重庆市公安局广泛布建集车驾管业务办理、交通违法处理、行政事业收费等为一体的“公安交管自助服务区”68处,并依托农村劝导站、电商平台,试点开展车驾管业务代办,推动车驾管社会服务站(点)由不足20家扩展到262家,投放自助服务机370余台。重庆市公安局自主研发一站式车辆上户智能终端机,推出“驾考一证通”,率先实现驾驶证业务及档案管理、车辆购置税无纸化,率先推开机动车档案网上转递,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交通管理从“经验主导”向“智慧警务”转型
面对城市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汽车普遍进入家庭、互联网深入百姓日常的新交通时代,传统的人海战术、猛火急攻、局部管控等手段在应对现代城市交通管理服务工作时捉襟见肘。重庆市公安局始终把交管大数据建设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大战略、大引擎,突破大数据建设面临的经费、技术等多重掣肘,加快推动人力密集向科技密集、经验管理向大数据主导“两个转型升级”,实现了信息引领、数据驱动的效率变革。
加强双赢合作,建强组织体系。立足“财政+社会”,重庆市公安局不断拓展与阿里、华为、海康威视、人保财险、邮政储蓄、广发银行等警企合作渠道,组建城市交通研究、监控指挥、车辆轨迹研判、交管业务监督、车驾管源头监管、互联网服务、事故预防研判等7个中心和城市交通智慧大脑“7+1”大数据实战机构,将大数据应用植入业务监管、民生警务、城市交通、事故预防四大板块,建立起“情、指、勤、督、宣”一体化勤务运行体系,实现了以大数据撬动工作、以大数据服务群众、以大数据激活管理。
着力开源聚流,做大数据水池。围绕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无中生有”这一要义,重庆市公安局对内汇聚公安交管“六合一”平台以及市局“警务云”“大情报”中的海量数据,畅通交通管理人、车、路数据“内循环”。对外引入阿里、高德、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数据为我所用,提升数据“附加值”;接入规划、市政、公路等部门以及社会单位的数据资源,打开数据“水龙头”;打破保险、税务、银行等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强化数据“高共享”。通过内接外搭、纵横联网,重庆市公安局日均接入RFID、卡口等16类动态交通数据9.7亿条,着力构建警企政社“四位一体”的大数据“外循环”体系,大数据的聚合效应、叠加效应不断显现。
强化实战应用,收获技术红利。抓住现代交通离不开的“车”这个“棋眼”,重庆市公安局组建车辆轨迹研判中心,自主完成打击假套牌、酒驾、毒驾、失驾、非法营运等70余个战术模型,通过缉查布控系统、集成指挥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先后为刑侦等工作提供车辆轨迹、假牌套牌、盗抢车辆等配侦400余起,推送伪造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等违法线索4000余条,织就了以“车”为中心的大数据关系图谱,并纳入市公安局“六侦合一”,打造了“全网跟踪、触网报警”“行知动向、停知位置”的天罗地网,假牌套牌查缉工作排名全国前列,有力支撑了各项公安工作。
队伍管理从“被动应对”向“关口前移”转型
在正风肃纪压倒性态势已然形成的情况下,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队伍管理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公安交管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重庆市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总要求”为总纲领,推动全市交警部门全面从严治党治警,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能力素质锻造和纪律作风养成,保持了队伍心齐劲足、干事创业的履职动力。
坚持举旗铸魂,深化素质提升。重庆市公安局建立交警系统发现选树、宣传报道、培养激励、考核评比4项机制,策动中央、省级媒体深入公安交管一线体验和挖掘先进典型,达到“一花唤醒百花艳”的效果,涌现出“时代楷模”杨雪峰、服务民营企业贴心人李权、在海拔2000米雪山中撒播温暖的奉节兴隆交警大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围绕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开展的交警大队领导干部素质提升行动,重庆市公安局深入开展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依托“交警网校”、交警大讲堂、送教上门服务队,采取案例剖析、示范演示、实战模拟、外派驻学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执法规范、现场处置、安全防护、舆情处置等综合能力,实现了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教,以实效为导向增添措施。
创新队伍监管,确保纪律严明。重庆市公安局建立纯监管、全覆盖的正处级专业监管机构,将监管范围由车驾管业务拓展到全部交管业务,实现监督“专业化”。建立音视频巡查系统,涵盖4类业务监督板块、105个监督点、130个预警模板,融合全市50个考场、96家车检站和232家车驾管社会服务站的5.7万路音视频,实现预警“智能化”;定期对基层业务办理情况进行“体检式诊断”,向区县局推送“监督意见”,转递违法违纪线索,促进业务“规范化”。通过业务全程全时“扫描”“体检”,重庆市公安局实现违规业务“控源止燃”、队伍建设“提醒震慑”、执勤执法“文明规范”,特别是车驾管等异常数据较2017年下降74.3%,在公安部交管局实现违规“零通报”。
深化从优待警,激发干事热情。重庆市公安局把严格执纪作为关爱民警的重要手段,构建分层级述责述廉、社会监督、科技监督、审计监督、明察暗访、考评通报、警示约谈、思想研判等“八位一体”监督机制,警风监督员意见建议办结满意率达100%。他们立足公安交管实际建设从优待警、心理健康服务等办公室,制定深化交警从优待警十项措施、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等优警护警政策,帮助民警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心理咨询等实际困难,并充分协调利用市内优质医疗资源,与11家市级重点医院和97家区(县)级医院建立民警医疗救助绿色通道,真正让广大民警轻装上阵干事业,集中精力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