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公安局开展“1+3”工作法 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泉州公安局开展“1+3”工作法 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2018-12-13 14:36:41 来源:新华网 评论:
    分享到:

    2018年,泉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加强农村地区为主战场,以开展“1+3”工作法为抓手,即:搭建“一个平台”、 汇聚“三支力量”, 创新“三项举措”、 做强“三大支撑”,全力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有效破解农村地区交通监管力量不足难题,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公安部交管局、省道安办的高度肯定,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学习。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同比下降35%,国省道沿线农村交叉口交通事故同比降幅达75%。

    搭建“一个平台”,着力破解“责任怎么担”的问题

    市局交警支队依托市道安办,将道路交通管理上升为“党政工程”,着力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搭起“广阔舞台”。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牵头作用。市、县、乡三级政府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道安办”,从公安、交通、安监、农业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做到专人专职。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逐项细化落实到各成员单位,纳入各成员单位安全生产、综治、文明创建、党政领导绩效管理等考评的重要内容,督促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对整治不到位、监管措施不落实、事故多发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警示、约谈直至倒查追责。

    汇聚“三支力量”,着力破解“工作谁来做”的问题

    泉州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线长面广,管理力量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对此,支队秉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在建好专业队伍的同时,大力发展壮大交通管理辅助队伍,有效破解农村地区交通管理力量不足问题。一是做优专业队伍。推行“全警管交通”模式,各县(市、区)中心城区、重点乡镇交通管理由交警部门负责,辖区派出所协助;农村边远地区交通管理由派出所负责,交警部门提供业务指导。二是做强协管队伍。市政府专门出台规定,明确要求县、乡两级政府按照不少于民警数两倍的标准,为交警中队和乡镇派出所配备专职交通协管员;每个村居按照不少于2人的标准,配备兼职交通安全员。三是做大志愿队伍。广泛发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中心户、老人协会等人员作为交通志愿者,积极协助做好交通秩序维护、交通宣传等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出“交通安全、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创新“三项举措”,着力破解“交通怎么管”的问题

    交警支队结合工作实际,以“创建2个示范、实施一项工程”为载体,着力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效能。一是创建“交通安全示范村居”。由市政府牵头组织、财政拨款支持、交警部门指导帮扶、村两委干部具体实施、广大村民积极参与、“道安办”负责考评验收,全面推进 “交通安全示范村居” 创建活动,着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秩序。市、县、乡三级“道安办”成员单位还分别与村居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定期开展检查指导,提供适当经费援助,协调解决工作难题,推动创建活动扎实深入开展。二是创建“交通安全示范劝导站”。认真贯彻落实“重庆会议”精神,把交通劝导站建设作为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难题的突破口,科学运作,典型引领,大力推动交通劝导站建设,尤其是我市探索出“政府主导、乡镇主责、道安主管、交警指导”的建设经验和“三四六七八”管理标准,即:三种模式:一类劝导站设置固定岗亭并实施专人值守,二类劝导站设置简易岗点高峰期专人看守,三类劝导站根据实际需要临时派人看守;四类必设:国省县道沿线村庄出入口、通客车道路乡镇村口、农村赶集地出入口、多条乡村道路交汇路口必设交通劝导站;六化原则:建设规范化、人员专职化、工作程序化、管理科技化、考评制度化、服务便民化的交通劝导站;七大职责:劝导员承担“看、查、劝、宣、纠、报、封”7大工作职责;八个必上:重要节假日出行高峰时段、学校上放学高峰时段、赶集日高峰时段、群众早晚出行高峰时段、红白喜事出行时段、民俗活动时段、恶劣天气时段和紧急状况、重要警务安保活动8个时段劝导员必须上岗。三是实施农村交叉口“五有工程”。为切实解决农村道路交叉口安全设施不全、夜间视线不佳、交通事故高发等问题,交警支队依托道安平台,将国、省、县道沿线农村道路交叉口作为重点,全力组织实施“五有工程”(即每个村庄主要出入口有减速坎、有警示牌、有路中隔离、有监控、夜间有路灯照明),有力提升了农村道路出入口安全水平。

    做强“三大支撑”,着力破解“保障怎么来”的问题

    交警支队坚持资源共享、联动融合,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打下提供坚实基础。一是强化经费支撑。将各级“道安办”工作经费和专兼职交通安全员、协管员、劝导员经费以及事故黑点整治经费纳入市、县、乡三级财政预算,实现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保障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坚持“人力+科技”、“传统+现代”,整合相关警种、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的视频监控资源,建成集道路交通状况监测、道路安全隐患发现处置、应急指挥调度、勤务监督考核等功能为一体的交通指挥中心,实现道路管控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集约型转变;依托市、县两级交通执法站和查缉布控系统,推动执法工作从“人力巡守、疲劳战术”向“视频站岗、鼠标巡逻”转变,有效提升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强化宣传支撑。坚持网上网下一体运作、同步宣传,依托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和老人协会,采取花鼓表演、民谣演唱和编顺口溜等形式,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依托手机短信、“双微”平台等载体,建立“点对点”、“键对键”的信息推送机制,实行一般告知性信息普遍推送、预警信息“滴灌”推送、特殊信息订制推送,特别是把农村驾驶人拉进“朋友圈”、“粉丝团”,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交通文明好司机”等“以奖促管”评选活动,吸引全市上百万驾驶人参与,在全社会营造了“平安交通、文明出行”的浓厚氛围。


  • 关键字: 农村道路 交通管理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