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道路交通执法人员犹如“神兵天降”般站在自己面前,一些非法客运司机还一副懵懂模样: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
其实这样的情况早已不是第一次。随着近年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引入科学化大数据执法,非法客运和出租车拒载、绕路、乱收费等一批事关民生的道路交通顽疾被一一拔除。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来临,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近日,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总结了近年来开展大数据执法的相关成效。据介绍,目前本市交通执法已经完全摆脱了过去“大海捞针”式的“粗放型”执法模式,向“定点清除”式“精准化”执法模式转型,正式进入了“数据化执法时代”。
运用大数据执法,拔除交通“毒钉”
不久前的一个凌晨4时许,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一支队、三支队、五支队、十三支队、十四支队的执法队员早已整装待发,一场精心策划的针对出租汽车行业顽症的定点清除行动已经开场。根据前期排摸和大数据分析,两辆被市民多次举报投诉的“问题”出租车已悄无声息地被执法部门锁定。
“目标车辆已从上海火车站往浦东机场方向行驶”,根据排查信息反馈,行动正式开始。一路执法人员已在目的地守候。早上7点多,目标车辆进入浦东机场伏击圈,执法人员上前对其进行了执法检查,经检查,牌照为沪DX3305的振星出租车涉嫌“无证经营”,牌照为沪GV0379的海博出租车涉嫌“绕道多收费”。
据记者了解,上述“问题”出租车已是“惯犯”,沪DX3305振星出租车在2017年度被市民举报投诉13次,涉及拒载、绕道多收费、计价器舞弊、无证经营等多种违法行为。沪GV0379海博出租车2017年度被市民举报投诉3次,其中两次涉嫌绕道多收费。执法部门利用后台大数据系统分析,成功锁定两颗行业“毒钉”,并一举拔除。
其实这并非市交通执法部门首次利用大数据执法,自2013年起,市交通执法总队就对交通运输重点行业企业违法率进行梳理整合,为执法部门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现在重点监控的领域已经从最初的公交、出租、省际客运、危险品运输四大行业,扩展到了包含租赁、驾培、货运等九大行业。
每个月,执法总队案件审理科都要对近2500起违法案件进行统计,通过案件分析,发现行业违法发展趋势,尤其是锁定重点违法企业的重点违法行为,予以针对性监管。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执法总队还绘制了违法率趋势图,为下一步的监管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了解,通过科学化大数据监管,自2015年以来,出租、公交、省际客运、危险品四大重点监管行业的违法率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如公交行业已下降近一半,各行业违法行为得到明显遏制。尤其是各行业中涉及市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顽症类问题,如公交车线路配车数不足,车辆大间隔问题被查处率下降近30%。
此外,市交通执法总队信访办每月通过对市民投诉举报信息的全面汇总分析,初步实现了对区域、时段等非法客运及一些“浆糊”出租车的精准确定,从而为准确打击非法客运现象和拒载、计价器舞弊、绕道多收费等出租恶性违法行为提供了“精确定位”,出租车存在的上述各种问题等被查处率下降近15%。
“两客一危”数据全接入
“两客一危”(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运输行业是维系城市安全运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行业。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动态化管理,对于保障整个城市安全稳定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市交通执法总队从2015年起,主动对接第三方平台,运用数据指标梳理分析行业营运情况,及时消除数据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
2015年1月起,市交通执法总队连续三个月对未接入“两客一危”平台的省际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进行追踪管理,平台接入率明显提升。4月底,省际客运、危险品运输行业车辆接入率分别从92%、91%双双提升至100%,并保持稳定至今。
但现实中,总有一些车辆企业采取人为破坏定位装置的手段,企图规避执法。对此,市交通执法总队通过数据分析,采用非现场执法模式,对车辆GPS始终离线或数据显示异常的车辆,在不告知的情况下采取上户突击检查固定违法证据。近三年来,就利用该模式查处省际客运和危险品两大行业共65起人为屏蔽、破坏卫星定位装置信号案件。
执法人员在查看GPS监控台账的同时,比对企业GPS监控人员应答时间及通过禁行区域时间,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补台账、事后监控的情况。据统计,共对24家危险品运输企业未按规定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进行全程监控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督促企业真正履行安全主体责任。
约谈用数据“说话”,处罚精准“命中”
道路运输企业违法后,执法部门往往会先进行约谈,责令其整改,但是以往的约谈缺乏数据证据支撑,让约谈对象难以服法。不过,现在这一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据统计,2016年至2017年间,市交通执法总队共约谈企业近300家。每次约谈,总队相关部门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现场分析,让被约谈的企业“心悦诚服”。
一家被约谈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执法部门给出的数据,是他们所没有的,而这些数据却又是企业在管理中必须要了解的。不少企业在经营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了平时管理中的这些数据的遗漏。
有数据表明,经过约谈,连续两月违法率排序前十的企业比例不足总数20%,而连续三月违法率排序前十的企业不足总数10%,企业自身违法“免疫力”得到有效提高,如大众出租公司,尽管前几年违法率较高,但今年以来,根据总队开出的“药方”,积极整改,在规范经营上下了大功夫,违法率逐月下降明显,且在四大出租公司中下降率最快。
2015年至2017年,针对月度、季度、年度九大重点行业每期违法率排序前十企业,市交通执法总队针对性安排上户检查654户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312件,上户检查有效率近50%。
同时,大数据的采集,为交通执法总队对行业实施精准化管理提供了准确的“导航”。2016年至2017年,结合月均违法率排序情况、逾期未处理案件催办情况等数据记录,总队对涉及7个行业的70家企业适用否决指标,将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等级降为B级。2018年上半年又拟对上海亚通旅游汽车服务公司、上海龙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金陵出租汽车公司、上海浦东杨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申诚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上海松捷车辆牵引服务有限公司等予以否决降级,同时对上海浦江汽车运输公司、空气化工产品气体生产(上海)公司等予以降级预警。
此外,市交通执法总队还对13家月度违法率超过4%的出租汽车企业启动专项执法监管工作,责令企业部分车辆暂停营业7日至15日。
查处违法从“人海战术”到“按数索骥”
以前,针对非法客运的检查执法,只能是通过上路检查的手段,以量的积累,来实现对某一区域、某一时段非法客运现象的遏制。这种“人海战术”的效率低、执法成本高。但自从推行大数据应用以来,执法效能实现了“质”和“量”的双提升。
在“量”上,大量详实数据为执法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执法依据。如每年春运期间是出租行业及省际客运行业违法行为高发期,7月至8月份是危险品货运违法行为的高发期,执法总队根据每月违法行为高发的特点合理安排勤务,违法行为查处更有针对性。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立案总数同比增长13.22%,2017年立案总数同比增长8.66%。
在“质”上,数据的指引和导向所带来的“精准执法”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实现了重大案件比重的快速上升。2016年重大案件比例上升到69.8%,2017年该数值进一步提升至71.44%。
数据应用实现了有效出勤率的逐年提高,有效出勤率直接反映了勤务的执行效能。2014年总队各支队平均有效出勤率为82%,2015年提升至92%,而2016年、2017年已达到96%以上。
市交通执法总队开发的“交通执法移动工作平台APP”系统,囊括了上海全市的正规出租车、网约车、“两客一危”等所有相关车辆、人员、企业的信息,通过数据的及时传输,让现场执法队员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手机,查询查获车辆的实际信息,快速处置。
从“两客一危”行业车辆营运数据的100%接入,到数据为行业监管准确“导航”,再到数据为现场执法“按数索骥”,市交通执法总队开展全行业监管和执法迈入“数据化”后,初步实现了执法效率和效果的双赢。
市交通执法总队总队长金晓表示:“以大数据为催化剂,不断推动交通行政执法理念和方式转变,提高执法动态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行业安全、有序、规范运营,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