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利用和挖掘停车资源,维护停车秩序,有效破解“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全方位提升停车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城市,近日,南京浦口区出台了《停车设施建设及秩序管理实施方案》,并试点共享现有停车泊位,缓解单位白天“停车难”和居民晚间“难停车”矛盾。
加强停车秩序整治 开展机动车违停“净街行动”
全面排查梳理主次干道和支路街巷停车秩序混乱路段、市民多次投诉停车问题路段,停车秩序乱点制定整改方案。
加大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设施的完善与维护,加大停车泊位排查,对设置不规范的停车泊位,如主干道、窄路双侧及人行道的停车泊位逐步进行清除,严格落实计时停车收费政策,综合整治非法收取停车费用问题。开展机动车违停“净街行动”,设立专门行动小组,将管控力量向违停重难点区域倾斜,白天采取密集巡逻、贴单、拖移等措施,夜间以张贴违法停车提示单为主,及时查处违法停车行为;充分运用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科技设备进行抓拍取证,科学增设点位,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管理效能;同时加大对停车场出入口处车辆管理力度,及时疏导分流,避免车辆滞留影响交通秩序。
加强停车基础设施配建
试点共享现有停车泊位
激活闲置停车泊位,通过普查掌握全区停车泊位数量以及使用情况,加大对机动车停车场、停车库的监管力度,确保已竣工停车场项目及时投入使用,充分激活现有停车资源,对只售不租、挪作他用等导致停车泊位大比例空置的行为,严加惩处并责令限期改正,限时全面开放,激活全区停车泊位。
记者注意到,浦口区出台的《停车设施建设及秩序管理实施方案》中,特别强调了试点共享现有停车泊位的情况。积极探索差异性停车收费模式,针对停车重难点区域,充分调查停车困难原因,结合周边实际情况,鼓励周边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有停车资源的单位,根据自身机动车停放情况错时开放部分车位,使单位与居民在停车问题上实现“双赢”,缓解单位白天“停车难”和居民晚间“难停车”矛盾,提高车位利用率;同时根据部分区域的实际停车需求量,探索停车收费分级新模式,按照白天高于夜间、核心区域高于一般区域的差异性收费模式,缓解核心区域停车压力,同时提高一般区域停车泊位利用率。
同时,挖掘建设停车泊位,深度挖掘地上、地下可用空间,按照“一区域一方案”的原则,因地施策制定泊位挖掘建设方案。排查辖区内暂时闲置的拆迁地块、未开发用地、城市边角地块,建设临时停车场;对老旧小区停车场地进行改造,通过合理调整部分小区绿化,拓宽小区道路,增设停车泊位;逐步探索公共绿地、广场等空间的复合利用,建设地下车库或地上简易式、机械式立体停车位,通过“上天入地”解决车位不足问题;以市民居住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医院、学校、旅游景区为重点地区,强化大型建筑和住宅小区停车配套设施建设规划,配建公共停车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导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停车设施建设领域,多元投入新增停车设施。
探索智慧交通管理模式
加强文明停车宣传
试点建设道路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在凤凰大街、珠江路等4条道路共计367个泊位安装地磁感应设备,通过地磁感应精确记录停车时间,提示收费员收取停车费,同时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实时查询停车泊位忙闲状况信息,方便就近选择停车区域,减少道路违停现象,后期将根据试点成效确定推广应用。
探索全区停车智能化管理模式。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依靠科技手段和专业人员探索开发智能软件,协调相关公共停车场经营主体,构建全区统一的交通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发布全区车位使用情况,加强对各类停车泊位的统筹管理,增进停车资源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停车设施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开展以“规范文明停车”为主题的文明停车宣传活动,通过媒体平台、组织专项文明停车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选取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停车宣传片、曝光违停车辆车牌号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车辆规范停放,杜绝道路违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