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借鉴广州经验 推动交通管理上新台阶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赣州:借鉴广州经验 推动交通管理上新台阶

    2018-05-15 10:06:33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赖秀明 评论:
    分享到:

    安全与畅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道路交通两大根本性课题。广州作为一个国内一线发达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其道路交通建设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示范性。笔者结合在广州挂职学习的所事所见所闻,对借鉴广州经验推动新时代赣州道路交通管理提档升级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广州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情况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广州实有人口1834.9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97.33万人、流动人口937.61万人;道路总里程13887.7公里,其中普通公路8342公里、市政道路7579公里(含内环路61公里、高快速路1177公里);机动车保有量249.16万辆,其中汽车240.18万辆、摩托车6.69万辆。2017年12月份,广州外地籍车辆运行总量达503.76万辆,其中本地化使用外地籍车辆44.05万辆,城区过境外地籍车辆256.60万辆,外围过境外地籍车辆203.11万辆,晚高峰外地籍车辆出行比例30.67%。

      近年来,广州盯住“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国际最安全城市之一”目标定位,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综合手段保持了道路交通总体安全畅通。2017年12月份,中心区主干路网日均运行车辆371.97万车次,工作日全天平均车速36.62km/h,环比上升7.11%,同比上升1.69%,其中工作日晚高峰平均车速30.43km/h,环比上升8.63%,同比上升0.31%。2017年,广州全市道路交通总警情与上年度同比下降了8.32%。

      广州道路交通有赖于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广州作为珠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等路网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中心区形成了“五横五纵一环”(五横是指:黄埔大道科韵路以西—东风路;中山大道科韵路以西—天河路—环市路;新港路科韵路以西—昌岗路;天河北路;广园快速路科韵路以西—广园路)(五纵是指:解放路—机场路黄石路以南;白云大道黄石路以南—大金钟路;江海大道—猎德大道—天河东路—天寿路;广州大道同泰路以南;科韵路)(一环是指:内环路)的道路交通主动脉,尤其是2000年建成通车的内环高架路,对于打通中心区各区域间的道路交通畅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州立体交通方式较多,其中有高架桥85座、立交桥174座、过街人行天桥272座、过街人行隧道86座、下穿车行隧道82座,很大程度避免了平面交叉路口存在的车辆之间、人车之间交通冲突情况,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与畅通力。尤其天河区立体交通以下穿为主,既达到了畅通交通的效果,又避免了高架桥对街面景观的影响。针对道路情况和交通流量,切实优化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信号灯、隔离护栏、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完善,有的灯控路口实行借道掉头、提前等待左转弯,交通标志标线的导向性科学性作用明显。在二沙岛等交通繁杂的区域和路段,分批分类推进交通设施微改造、交通组织微循环,有效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系统的利用率,疏解区域性交通拥堵。目前,广州全市共有灯控路口2925个,其中SCATS系统控制路口1321个;电子警察2196套、交通信息情报板123套、交通流量监测点755套;105条绿波带控制道路(其中双向46条),潮汐车道(可变车道)管理道路8条。如农林下路、人民桥、海珠桥、解放路跨线桥等一些交通情况特殊路段和桥梁,针对性地采取可变车道、信号灯控路口借道掉头等交通组织措施,切实提高了路面通行效率。以人民桥为例,实行可变车道管理后,车速从15公里/小时提高至30公里/小时,排队长度从500米下降到100米以内。

      广州道路交通有赖于较便利的公交体系支持。发展公交是各地城市方便群众出行、减轻道路压力、缓解交通拥堵的一项重要战略和措施。广州市公共交通建设早、力度大、发展快、元素多,市民乘用较方便,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超过6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交都市目标基本实现。据统计,2017年共有公交车11537辆,公交线路1226条,全过程出行速度为10.7公里/小时,日均客运量640.6万人次,客运强度355人次/标台/日,年度占出行总量14.1%;轨道交通已开通路线15条(另有7条在建),总里程390公里(2018年底超500公里),全过程出行速度为15.7公里/小时,日均客流超过768万人次,客流强度2.49万人次/公里/日,年度占出行总量的10.7%。轨道交通受众面广、时间可靠性强,客流呈大幅上升趋势。公交地铁的快速发展满足了群众中长距离出行需求,连接广州与佛山的地铁广佛线还实现了一体化联运。广州现有传统出租车22442辆,还有获准网约车运营企业10家,另有3家正在办理申请手续;2015年以来,公交覆盖不足的一些乡村内开通了便民车(村巴)线路166条,车辆总数741辆,日均客流达50万人次。出租车、网约车、村巴等形成了对公交和地铁的有效补充。共享单车市场投放超过85万辆,注册用户超过1600万,日出行量超过200万人次,助力末端接驳,一定程度缓解了市民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

      广州道路交通有赖于较有效的综合治理机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公安交警部门开展了城市交通管理专题调研。积极推进交通共建共治,制度保障注重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交通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由相关市领导挂帅的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预联办”)、市整治摩托车等五类车办公室(简称“五类办”)、市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办公室(简称“缓堵办”)等工作机构,各工作机构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强,通过实体化运作和常态化运行,促进了市、区、街、村各级发挥抓交通管理的应有作用。如,2003年成立“预联办”以来,由18个部门和11个区政府为成员,公安交警部门牵头运行,坚持定期集中议事,并加强日常工作部署与检查考核,推动解决了有关难题;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五类车”整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了区街两级政府,形成了更大的治理合力和治理成效,中心区已基本实现“无摩化”;2015年“缓堵办”成立后,迅即组织排查出了30项缓堵措施并逐项销号落实,此后每年常态化地定量落实排查整改交通堵点的工作任务,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城市道路畅通的节点性、基础性问题。在推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方面,近年来,广州公安交警认真抓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倒逼有关各方依法尽责履职。如,对2017年北环高速公路“9.28”事故、天河区燕岭路“10.28”事故等两起施工路段交通事故,从直接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等各方面进行深度调查并依法追究了相关责任,还通过媒体宣传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现在,道路施工相关方面能够积极主动地向交警部门报备与沟通,主动请求交警对施工现场交通安全管理进行指导。通过推进综合治理,各方面抓交通安全的责任感得到调动,共建共治局面更加生动。

      广州道路交通有赖于较强大的战略政策支持。广州市十分重视道路交通规划与政策研究,有市道路交通研究中心、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市交通运输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聘请了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向东、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李德弘博士、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交通工程学科创始人余志等7位世界级专家为广州智慧交通特聘专家,并通过举办论坛等形式,组织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机构、高等院校、科技公司等开展交通管理研讨。每出台一项交通管理政策,都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价。2016年-2018年,共投入280万元对11个交通管理项目的可行性通过招标方式进行专题政策研究。目前,广州正在全面开展新一轮(面向2040年)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其战略理念是以“交通强国”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充分利用广州的先发优势和创新优势,探索与新型城镇化匹配的新型交通模式,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形成具有引领能力的、走在前列的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并提出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目标。

      广州道路交通有赖于较先进的现代科技支撑。广州市2001年起规划智能交通建设,至2015年已完成一、二期总投资5.4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总投资8亿元。2018年广州公安交管科技建设经费预算达2亿元。通过长时间的建设与完善,广州市智能交通指挥管理系统功能丰富而且强大,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行列,有的系统成为全国模型进行了升级推广。目前,广州智能交通管理应用系统共有50多个子系统,并引入了公安内部、有关政府部门、高速公路业主、专业运输公司以及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大数据公司的多方面的信息数据。近年来,以智能交通指挥管理系统为龙头,创新“DG(数据治理)平台”“鹰眼系统”“互联网+信号灯”“网上车管所”“辅助决策系统”等科技应用,探索“智慧新交管”实现路径,推动警务机制与勤务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如,依托DG平台归集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拥堵、违法、事故等警情高发多发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通过DG研判并按辖区分类,定时定向推送,指导引领基层公安交警大队勤务编排、警力投向、重点整治,以前瞻性与预警性确保管控在前、防范在前。

      二、推进新时代赣州道路交通管理的有关思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任务,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已经确立,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攻坚战”正在扎实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美好交通需要有更新期待更高要求。认真贯彻新思想新理念,积极顺应新时代新形势,努力回应新期待新要求,加快实施交通管理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改革,扎实推进赣州道路交通管理上新档次新水平,责任重大。

      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强交管科技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今,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城市交通大脑”建设,推进信息化警务(勤务)运行机制改革,推进“交通数据治理”,抢占科技创新应用高地。从赣州目前情况看,交管科技应用水平还不高,科技管理交通、科技引领勤务、科技防控事故、科技便民服务、科技监督考核等体现不够多。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未来交通治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用好交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颠覆性技术,加快构建“智慧交通大脑”。要融合大数据公司、交通专业研究机构、公安、交通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控性。要政府牵头主导,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强化数据串联与深度挖掘,实现对人、车、路、企业和环境等各类交通要素的深度排查分析、精确分类推送,切实找准交通违法、交通拥堵、事故隐患等方面情况,增强交通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有效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等问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通过深化技术创新、普及科技应用,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推进警力路面化、指挥扁平化、勤务精准化、管理精细化、办事网络化、服务个性化、考核标准化等一系列警务(勤务)运行机制改革,促进警务效能与水平全面提升。

      要完善基础建设,深化交通治堵治乱。2017年赣州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城市,同时随着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深入,赣州城市体量加大,交通要素流动加快,交通情况更加复杂,而且汽车社会还将迎来无人驾驶时代,现有道路体系、路网结构、交通设施、交通组织、公交运行等面临新挑战,交通规划需要在实践实战中不断完善。首先,要优化路网建设。城市路网密度对交通的影响至关重要。宽路面、快车速并不是通行能力的决定因素,相反,如果区域内道路宽度、密度不相匹配,就很容易形成交通瓶颈和梗阻,不利于交通畅通,或者只是单车通行快而总体通行能力上不去。按照交通工程学的标准,城市内应形成以主干道为骨架的动脉交通网络,合理设置支部和路口间距,分流道路应充分考虑主干道实际路况及通行能力,注重可循环性,较为合理的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路网结构比例应为1:1.2:3。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外大型城市路网密度达10-20公里/平方公里,广州路网密度为5.42公里/平方公里,未来力争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赣州城市规划建设要根据城市发展组团特点配置道路网络,贯彻“窄马路、密路网”的思维规划建设街区,科学改造平交路口、瓶颈路(桥)、断头路,加快推进地下、地面、高架等复合型道路基础和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改造,并结合城市快速路建设、公交优先发展等统筹优化路网结构,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第二,要优化配套设施。要科学规划建设交通慢行系统,倡导“绿色交通”,并且人行道路布置无障碍设施。商业、文化、服务设施集中的路段,应设置停车场地。文体娱乐、商业服务、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处,应设置人流、车辆集散场地。连接工厂、仓库、车站、货场、码头等以货运为主的道路,不应穿越市区(镇区)的中心地段。第三,要优化交通组织。针对乱点、堵点、事故多发点的交通违法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排查发现有关路段存在的多发性、规律性的交通违法情况,进而指导整改完善和优化交通组织,回应市民行车需求,从源头上减少机动车随意穿插变道、随意掉头、闯红灯、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几率。建议借鉴广州经验,对基础性因素形成的交通拥堵区域,通过低投入、快产出的做法,实施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可变车道管理、借道掉头、阶梯式分段限速控流等措施,最大限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第四,要优化公交布局。据广州市国规委副总工程师刘京华的观点,公交优先的关键是要优化公交线路与运行组织,在缺少公交专用道的区域,一旦遇上交通拥堵,公交车同社会车辆一道无法快速通行,这种情况下,无论怎么增加公交车辆、增加公交线路都体现不出公交优先,解决不了方便出行的问题。赣州现有公交体系主要是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近些年来,尽管公共交通投入持续加大,公交优先战略不断深化,然而公交车通达率、准点率有待进一步优化,市民感到乘用公交车还有诸多不便,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仍然是市民主要出行工具。主管部门、公交公司要打破各条公交线路存在的利益樊篱,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与运行组织。建议:一是主干道、跨区域的公交车(可用大型公交车)实行长距离运行,尽可能规划公交车专用道,并科学合理布局公交车站点;二是以一定的公交车(可用中小型公交车)周转时间为标准,将中心城区划分成若干个公交车运行小区域,并在该区域实行公交车顺时针循环通行,避免在路口受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真正实现优先、快捷、准点通达;三是小区域循环公交车线路与长距离运行公交车线路(包括将来规划建设的地铁线路)要有交集,并将交集点建设成换乘站(港湾式或站场式),实现公交点线面的无缝联接,确保公共交通覆盖面,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第五,要优化农村交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节奏加快,广大农村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完善面临新课题。新型城镇化并非要消灭农村,也不是简单地将业人口户籍的转化,而是要进一步美化乡村、优化乡村,缩小城乡差异,使农村地区享有如同城市一般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各项公共服务,实现村民的文明素养、生活品质、价值认同等城市化,普遍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同时,产业集群发展与大交通大物流持续推进,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环境改善面临新期待。正如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所言,“这集群,那集群,交通跟不上,难以成群”。现实当中,交通拥堵这个“城市病”已显现出向农村地区圩镇传染的趋势,特别是在农村私家车猛增的情况下,公路干线有的圩镇交通秩序混乱,逢圩逢节必堵的情况在所难免。要加快完善城乡道路、交通物流等基础建设,加大公路干线圩镇道路环境和交通面貌的治理力度,为吸引客商投资落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分。

      要强化政府主导,推进交通共建共治。交通是社会问题,涉及社会、人文、经济、管理等多个科学;交通问题不只是管理问题,而是政策、规划、建设、运营等多问题的集中体现。解决交通问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必须实现由交通管理向交通治理转变。从总体看,我市各地各部门抓交通治理有成效,但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情况仍然明显。造成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各层面道路交通治理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够协调,顶层设计与主导依然存在不足,责任还没有完全压实。如,有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构作用不突出,机制不完善,文件发得多,跟踪问效少,抓落实差距大,各项工作还有很大的强化空间与作为空间。首先,要加强交通政策研究和交通战略规划。建议政府加强专业智库建设,并组建专门交通政策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制定交通政策和交通规划,组织开展城市建设重大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并对有关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的交通管理政策措施进行评估。第二,要强化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落实。有关交通综合治理机构(如安委会下设的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等)要加大实体化运作和实质性工作力度,落实定期协调议事、联动运行常态化工作机制,用好督查考核、深度调查、责任倒查等武器与手段,压实行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等各方面的责任,推动破解一批影响和制约交通安全的障碍难题。第三,要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我市2010年成立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起初工作上有过一些具体动作,推进了一些工作任务,但随着时过境迁,该机构已名存实亡。建议切实调整充实优化该工作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增强统筹协调工作能力,着力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要贯彻法治理念,全面落实法定职责。建设法治交通,既要依法参与交通,又要依法治理交通;既要治理交通违法行为,又要治理交通安全隐患。《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与各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职责作了具本规定,为法治交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加快赣州道路交通安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等立法工作。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人大、政协、媒体要强化监督,推动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如,广州市每年“两会”期间,各单位各部门都集中在会议现场进行一次“摆摊设点”听证问政,面对面地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的提问询问,接受他们的监督,气氛热烈,对于推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民生通道意见的办理落实有积极作用,这一做法可资借鉴。在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方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为一个重要职能部门,除承担有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外,还要担当起交通安全领域“安监部门”角色,要主动加强向党委政府的请示报告,当好参谋。各地、各单位、各部门及社会各方面要强化“守土有责”“依法尽责”“失职追责”的担当意识,依法履行交通安全职责,认真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努力推进法治交通、安全交通、文明交通建设,为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交通的向往作出应有的贡献。


  • 关键字: 交通管理 互联网+ 大数据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