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青睐微信停车支付、咪表停车“短停快走”成主流。3月14日,宁波城管市政部门通过对2017年度智能咪表使用大数据梳理,出具了一份描绘市民使用智能咪表停车的“习惯”图。
近半数咪表用户青睐用微信支付
截至2017年12月,宁波市区共有新型智能咪表车位1697个,覆盖海曙、江北和鄞州(原江东)共48个核心路段,截至目前宁波已实现中心城区道路停车无线联网智能化管理全覆盖。
从智能咪表的支付方式来看,微信支付发展趋势良好,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
自2016年4月15日开通道路咪表“微停车”平台以来,智能咪表一二三期项目都能使用该功能。咪表用户通过关注“宁波市政管理”微信公众号,在“微停车”界面完成停车、支付等一系列操作,为停车用户提供更为便捷、更人性化的自助停车服务。
截至目前,咪表微信用户数为167732人,微信停车总次数为526221次。2017年,无论是停车占比还是收费占比,都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到年底,微信支付的比例高达43.1%,预计在2018年将超过半数。
这表明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停车功能作为智慧交通的终端之一,受到了有车一族的广泛接受和喜爱,融入到了他们的日常停车生活中,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使用习惯。
咪表停车“短停快走”成主流
统计数据还显示,2017年宁波道路停车整体运行商符合道路停车“短停快走”的目的。
从停车时长方面看,15分钟以内免费停车占了所有停车习惯的三分之一,小于1小时的比例为66%,小于2小时的比例为86%。停车时长大于2小时的比例为14%,超过5小时(可停时限)的比例为1%。从停车周转情况看,三区车位平均周转率为4.08次,车位平均使用率为62%。
从大数据分析,商圈的停车周转率最高,约是居民区的两倍,其次是文卫单位。
除了平均周转次数外,每个功能区周转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和义大道附近(海曙开明街北)、镇安街眼科医院、江东区华严街菜市场、海曙区镇明北路(石油大厦、光大银行),表明以上路段重复利用率高,车位较为紧张。
而超过4次的周转率说明宁波市道路停车基本处于“快进快出”的状态,大多数车主有“短停快走”的习惯,僵尸车占用车位的现象很少。
早上菜场旁车位紧 傍晚商圈难停车
据介绍,不同功能路段在不同时间的停车情况更具有出行参考价值。从不同时段的停车分析,2017年市区每个咪表车位夜间(我们定义夜间时段:19:30-次日7:30)平均至少泊车1次,说明夜间咪表车位得到了充分利用。约三分之二的车辆夜间停车时长在4小时以内,表明大部分车主并未将咪表车位当成私家的隔夜停车位。
而日间停车率在工作日与非工作日期间差别不明显,但在早晚高峰时期则在不同功能路段有明显不同:早高峰时期居民区菜市场和医疗卫生单位附近车位较为紧张,晚高峰时期商圈附近停车较难。
对这些功能区块有出行需求的车主,需要在早晚高峰期间通过实时车位诱导关注附近闲置车位,避免因找车位带来的时间浪费和交通拥堵。
正在建统一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
下一步,宁波城管市政部门将充分挖掘智慧停车在互联网趋势下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微停车”平台系统性能。通过整合全市各类停车应用,着力打破停车信息孤岛,建成宁波统一的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推出全新手机应用APP,实现停车管理“一网通”和车位查询“一掌通”,满足市民便捷、高效的停车需求。
同时,进一步完善停车诱导系统功能。启动智慧交通停车诱导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将鄞州区、高新区规模较大且对外开放的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据纳入采集范围,新建或改造停车诱导信息屏,为市民提供实时有效的停车泊位信息,破除全市“停车难”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