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是现代社会的“城市病”。在过去的一年,湖州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情况如何?近日,湖州市治堵办公布了一份“成绩单”,数据显示,2017年湖州道路通行率整体提升了15%以上。
道路建设 加快城市快速路网
家住湖城美欣家园的郑先生常走二环北路,现在,他明显感觉,二环北路与青铜路岔口的通行速度快了。“以前早高峰时,从二环北路左转上凤凰大桥,总要等上三四个红灯才能通过,有时候甚至要排到下个路口,现在几乎不用等了。”郑先生说。
对于郑先生所说的情况,湖州公安交警支队秩序科民警曹建丽很认同。她说,二环北路与青铜路是治堵重点道路,以前的通行速度确实慢。
如何让这个路口的通行效率更高,交警部门对这里的通行流量进行长时间的分析和研判。他们发现,这一路段行人很少,但机动车的流量却很大,便找到道路主管部门进行协调,作出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混行的方案,在原有车道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左转车道。“虽然路口的改造,对行人稍微造成了些许不便,但车辆从二环北路左转进入仁皇山片区的通行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曹建丽说。
在湖城,省级治堵重点道路共有8条。如何让这些“堵点”不再拥堵,交警、建设、规划等部门都要进行调研协商,着重对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规范设置。
2017年,湖州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面加速,启动并推进湖山大道、湖长二通道、五一大桥等一批百亿元重点工程。建成了连接吴兴、南浔的东西向大通道湖浔大道,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畅通城市各方向及组团间交通枢纽联系。
与此同时,如树庄路、长兴北路……总长24.46公里的城市道路新改建工程完工;田园路、北塘路等5条联网路建成;城市腹地苕溪东路(北街至环漾路段)改扩建,后狮子巷路断头路打通工程完成。这一系列的出行工程,让湖城路网通畅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科技交通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出行开车在路上,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在某一路段,一路都是绿灯?这样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叫“绿波控制”,也是老百姓俗称的“绿波带”。绿波控制的作用显而易见,路段通行速度快了,让市民有一种一路畅通的感觉。
当然,绿波控制的设置也很讲究。“这得看道路条件,比如通行流量以及相交道路的情况,如果某一路段设置绿波控制,但是给相交道路造成拥堵,也是不合理的。”曹建丽说。
截至2017年底,交警部门在交通信号灯控制方面共优化道路34条,细化为49条绿波或红波控制。比如,苕溪路、二环西路、白鱼潭路等。
在大数据时代,交通领域的智慧升级,让市民开车也变得轻松起来。“现在早晚高峰时段出门,一定会用手机看看哪里堵车,好多导航都具备这个功能,只要看到某条线变成红色了,就不能往那里开。”张女士家住西南新区,上班地点在仁皇山新区,是早晚高峰时段车流大军中的一员。为了避免被堵在路上,如果发现几条主要道路都很拥挤,她会提前或者推迟出发,“错峰出行,可以节省时间”。
“市民可以用导航APP尽可能绕过拥堵路段,交警则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精准分析打击堵点。”市交警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每个节假日,交警部门都会对湖城车流量进行预测,通过“湖州公安交警”的微信平台,向市民发布出行避堵攻略。
城市治堵,公共交通至关重要。让市民放弃私家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必须要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如今,进入扫码时代。在湖城,无桩借还的公共自行车,部分公交线路,市民打开手机扫一扫就能完成支付。
文明出行 交通守法让城市更畅通
城市的交通出行状况,足以反映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遵守交通法规,也是治理交通拥堵的重要一环。2017年,交警部门出台《湖州市民文明出行公约》,每位市民从自身做起,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的人,一起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2017年,交警部门严查交通违法,开展“一创一治”系列行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整治一完善”百日攻坚行动。推行“一路一警”责任区勤务模式,公布《中心城区全面严管交通秩序处罚标准》,创新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远端视频取证查处法,严管重罚各类交通违法。
停车管理是“治堵”中的一环,尤其在学校周边更为重要。2017年,交警部门在市区四中路、志和中学南大门两侧、德清路爱山小学仁北校区、西门下塘新风小学门口以及南华路十一中门口等有条件的学校周边道路推进限时段停车管理,共划限时停车泊位约212个,上学、放学时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接学生车辆在路边有序停放,有效缓解家长接送学生停车难题。同时,针对“僵尸车”管理难题,集中力量快速完成市中心城市“僵尸车”清理任务,共清理“僵尸车”1398辆,其中汽车371辆,清理率达到100%。
严查之下,湖城交通严管示范区、治堵重点道路交通守法率维持在了较高水平。2017年,通过严管违停确保畅通率,相关部门对人行道、公交站台、住宅小区等六类重点违停行为开展了严厉整治,去年累计查处违法停车37.22万起,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道路通行效率总体提升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