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积极探索大城市科学治堵新范式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成都积极探索大城市科学治堵新范式

    2017-12-07 09:51:45 来源:资源共享平台 评论: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精神,认真落实南宁、济南现场推进会部署要求,成都交警支队切实强化科学治堵责任担当,从更大格局、更广视野、更高标准上谋划推动“成都治堵十条”,坚持破立并举,沿着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三条路径,系统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不断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一、崇尚创新:破传统管理思维立现代治理观念

    深入推进实施“成都治堵十条”,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制度创新、规划创新、科技创新等多维度,打破传统管理手段的局限性,推动城市交通向现代治理转变。一是以制度创新争取党政抓统筹。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提请完善城市交通顶层设计,围绕“以规划为引领,源头根治交通拥堵‘城市病’;以硬件为支撑,增强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以法治为保障,提升全民文明交通素质”三大目标体系,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调研部署推进“成都治堵十条”,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启动专项督查,细化“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三大方面、10项任务、27项措施,推动市级职能部门和各区(市)县政府履职尽责。二是以规划创新提升交警话语权。联合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研究形成《关于建立城市交通承载力分析机制的初步研究报告》,推动优化城市规划机制,推动交警前置参与规划建设,后置参与评估验收,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推动落实智能交通科技设施随新改扩建道路“同步立项、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确保道路规划建设符合交通管理要求。三是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约束。携手百度、滴滴、高德等互联网企业,加快推进公安网、智能交通专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数据共享,深化交通运行、出行规律大数据分析,赋能交通管理的感知力、传播力和处置力。依托百度地图定制开发“成都交通实时监测与研判分析平台”,强化交通流、互联网、手机等多元数据融合,云计算生成道路交通流量实时地图,在城市主干道223块LED诱导屏滚动发布。借助移动互联网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试点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逐步在重要路口推广应用。

    二、注重协调:破供给要素瓶颈立系统挖潜空间

    坚持挖潜既有道路设施能力,以绣花功夫和精细化追求,不断实践创新,深入实施“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网扩能”交通组织措施,从空间、时间、组织多重挖潜,点、线、面三管齐下,综合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一是秉承匠心,促进路口提效。以明确路权、规范通行为切入点,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精细分离交通流,有效规范快慢交通秩序,提高路口运行效率。一方面是“机非分离”,突出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权益,大力推进路口机非分离交通组织,将路口停止线和人行横道后移,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增大路口非机动车等候空间。另一方面是“双待叠加”,最大化利用路口剩余空间,在具备条件的路口设置“直行待行区”和“左转待转区”,利用LED屏提示车辆进入待行区或待转区,减少车辆排队长度。二是精致设计,助力路段提速。根据交通流规律特征,有机融合交通设计理念与交通组织措施、道路渠化改造、新型交通设施,在主干道路设置工作日早晚高峰潮汐车道;推动成渝高速开设新出口,对沿线节点进行立交化改造;主导建立 “项目施工设计、施工工艺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三同步机制,督促占路施工单位减少道路占用;推动打通断头路,有效消除道路“肠梗阻”;全面排查整治道路病害,督促责任部门更换缺失井盖、平整路面、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优化道路通行环境。三是重塑肌理,实现路网扩能。坚持全市交通一盘棋,一手抓“供给侧”交通组织改善,一手抓“需求端”出行模式引导,有效扩大路网交通容量,提高道路整体运行效能。坚持“快出慢进”调控总量。积极推动城市快速路起止点“错位”布置,出城起点向内纵深,进城终点向外疏解,放射性主次干道采用进出城不对称放行的交通信号配时方式。坚持“以静制动”管理需求。围绕360条静态交通严管街,依托“1+N”警协联动模式,对违法停车采取“零容忍”,最大限度还路于行;在公交地铁覆盖的商圈、医院等交通吸附点,设置智能全球眼,对违法停车严格抓拍记分。坚持“双单模式”均衡流量。针对部分老旧小区停车配建不足问题,遵循“总量控制、布局合理、规范有序、逐步减少”原则,在具备条件的道路科学设置单侧差别化收费停车泊位;制定“远引近绕、以面保点、精准诱导、分层管控”交通疏解方案,将占路施工点位周边次支道路设为单行道,畅通区域循环功能。

    三、倡导绿色:破驾车依赖难题立绿色出行方向

    坚持把“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改善慢行交通环境、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作为缓堵保畅的核心策略,交通组织模式以“公交+慢行”为主导,推动交通出行结构逐步向绿色交通转变。一是突出“两保”,增强公交竞争力。在保障公交优先发展过程中,把保路权、保准点作为重要目标,出实招、重实效。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线成网,在市区单向3车道以上的主次干道全部施划公交专用道,在二环高架快速路全线设置BRT,部分潮汐车道仅允许公交车双向通行,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702公里。确保公交专用道绝对路权,建设固定抓拍设备232套、移动抓拍设备950套,严管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违法,确保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规范公交车进出站秩序,对主次干道公交车站实施港湾车站改造,在中小街道设置社区巴士专用泊位,减少公交车停靠干扰,优化乘客候车空间。二是鼓励“共享”,提升慢行吸引力。着眼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共享单车进入成都后,以支持鼓励绿色低碳出行的态度,提出“政府搭台、企业担责、社会共治”的理念,推动自行车回归城市。联合城管、交通部门发布《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重新修编《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区域非机动车停放区位技术导则》,在公交地铁站、写字楼、居民集中区周边施划8895个非机动车停放点位,并加快推进电子围栏和立体车库建设,解决共享单车停放问题;积极参与天府绿道建设规划,构建城市三级慢行系统,为群众提供更好的骑行环境。引导企业主动履责,与摩拜、ofo小黄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享骑行大数据,引导共享单车科学投放;针对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建立“3+7+N”协商机制,督促共享单车企业采取“大数据分析+线下网格化运营”模式,有效维护共享单车停放秩序。三是倡导“合乘”,减少小车空载率。围绕转变交通出行方式、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的总目标,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充分调研论证、综合评估,大力推进合乘出行新方式。选择2条南北向主干道试点设置HOV车道,引入高科技的红外热成像设备自动抓拍。启动互搭拼车计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作用,携手“低碳行”公司,开展以“私车互搭、共享出行”为主要内容的“互搭拼车计划”,引导私家车主轮流停驶,免费互助搭乘,集约低碳出行。

    四、厚植开放:破治理能力短板立社会共治格局

    把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秩序乱作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效果导向,重点处理好依法治理与文明浸润的关系,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形成开放包容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规范交通参与者行为,在全社会厚值信仰法律、敬畏规则、尊重他者的文明意识。一是捍卫法治刚性,让全社会在守法中提升交通文明意识。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发布严管通告,常态长效严管,从严整治“七乱”交通陋习(乱停放、乱变道、乱掉头、乱超车、乱鸣笛、乱用灯、乱用手机)、“五车”野蛮驾驶(工程运输车、大功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黄标车、低速电动车)、“三驾”严重违法(酒驾、醉驾、毒驾),依法严惩不怠,带动城市交通秩序不断改观。打造“文明礼让示范路口”,制定《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指导意见》,优化行人过街信号配时,确保快慢交通有序通行;联合滴滴等社会企业和公交、出租等多车单位,强化司乘人员自律和内部管理考核,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在斑马线主动让行,掀起城市文明的蝴蝶效应。二是推动多元共治,“蓉e行”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试金石。以推动交通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方式多样化为出发点,携手腾讯、百度、蚂蚁金服、京东、滴滴、红旗、摩拜、ofo等知名企业,建立“蓉e行”交通众治公益联盟平台,运用网络平台的新型社会组织动员模式,通过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倡导“治乱治堵人人参与、有序畅通人人受益”理念,鼓励市民举报突出交通违法、报告交通设施问题、谏言交通管理良策、主动停驶少用私车,策动社会企业和群众力量共担治堵责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主力、市民主体”的城市交通共建共享新局面。三是宣传教育互动,引导全民用交通自律涵养天府文化。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把握受众心理特点,以运营思维引领交通宣传教育,着力形成“台、报、网、端”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传播矩阵,提升交通治理的聚焦度和参与度。以跨媒体融合为关键,开通“明星交警谭乔直播间”和“交警深夜执法现场”,通过严格执法、诙谐普法,创下交警直播最高人气;启动“礼让斑马线·文明在我心”系列直播活动,点赞总量超百万;以强化舆论引导效果为着力点,联合省市主流媒体开辟专栏,持续传播“遵守道法、绿色交通、文明出行”理念,持续曝光典型交通违法;以回应社会关切为出发点,组织新闻媒体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对成都交警实施科学治堵工作进行采访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


  • 关键字: 成都 科学治堵
  •    责任编辑:周垒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