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7世界物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智慧交通管理产业联盟年会于9月11日-12日在无锡举行。论坛云集公安部、工信部、江苏省相关领导,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长安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美国密歇根大学、通用汽车、奥迪和华为等专业机构、科研院校、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国内外智能交通行业内的技术权威和联盟企业精英500多人,大家以“车联物通、路畅人和”为主题,围绕车联网络、无线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应用,智能交通和交通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等方面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凝聚共识,高峰论坛将极大促进目前智能交通和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许峰介绍,由工信部、公安部、省政府三方共建的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已于9月10日揭牌。推动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总结探索,也需要广泛的智力支持,希望与会嘉宾充分利用此次论坛多开思想之花,广集智慧之果,贡献更多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锦囊妙计,也为滨湖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针对性、前瞻性的启迪和帮助。
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陈德荣表示,无锡市委市政府这几年坚定实施创新驱动的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的主导战略,以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为引领,大力推动智能交通等智慧城市管理项目的推广和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传统的智能交通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而车联网无论驾驶等技术都处在概念热度高,但实际发展相对滞后的摸索阶段,期待业界的从业者、管理服务者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加速传统概念与新鲜理念的碰撞与交融。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李江平副局长致辞时说,这一年大家围绕车联网发展奠定制度和标准体系基础,组织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推进交通智能技术应用,探索交通大数据的挖掘,不断扩大产业联盟的影响力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跃进,产业联盟会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技术优势,团结带领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智能交通和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不断加大重点难点技术的攻关研究力度,努力解决面临的技术瓶颈,积极承担相关建设和标准的项目,加快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为我国智能交通和车联网技术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工信部科技司卢希副巡视员致辞时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前期已在核心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的重要任务:加快制定国家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批复测试频段,在多地开展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新技术验证和运用示范。但在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协同亟待提升的现况下,他也就加强统筹协调、加快研发攻关、完善政策法规、健全安全机制、开展国际合作,深化产业合作等方面对推动智能交通和车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本次论坛由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智慧交通管理产业联盟、道路交通集成优化与安全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承办,无锡(国家)智能交通产业园、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另下设智能交通技术和交通安全技术两个分论坛。
同时,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华为、中国移动、中国一汽、奥迪中国和无锡交警支队等单位实施的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安全、高效新体验活动,将在会议期间向论坛嘉宾和无锡市民开放,体验活动以LTE-V技术为基础,通过连接交通信号机、视频监控设施与车辆(V2I)、车辆与车辆(V2V),实现互联互通,将交通信号灯、路口路况、交通管制、施工、事故等信息实时推送给驾乘人员,以保障行车安全和畅通。这个项目是国内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国内首次实现交通信号机、监控摄像机向路侧网络设备和车载终端开放接口,国内首次应用已经商用的交通信号机、路侧网络设备进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实际信号传输时延低于50ms。
首先,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刘向宏博士发表了关于智能网联交通控制展望的演讲。刘博士谈到,密西根大学在过去的5—10年间一直在做智能网联的交通系统;后来在去年11月的时候和滴滴合作,拿到了滴滴网约车的数据,实际上这些网约车本身也是移动传感器。“我们越来越少的依赖于基础设施上的传感器,越来越多的依靠车联网的移动传感器;未来如果车辆便成了智能网联车,以前我们做的这个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实际上主要是分配时间给不同的车去保证安全,如果这些车本身是可控的话,实际上我们控制的维度从时间就扩展到了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我们能够有智能网联车的话,这些智能网联车可以自动地去排队,这些自动排队可以极大地减少车辆在交叉路口的延误”。
之后,长安大学赵祥模副校长发表了关于“泛在互联车联网与智能交通发展新动力”的演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汽车逐渐的具备了3C的特性(车的理解力、沟通力和协同力)。车辆的智能网联技术已经从传统的通信服务演进到车路、车车以及其他车与其它任意相关要素的互联互通,这就是泛在互联。赵校长表示,目前是车路协同、车车协同的阶段,这时候引入了自主的通讯模式,包括我们的DSRC等,为了实现车车和车路(V2V和V2R)的连接。未来,我们认为就是车和道路交通所有参与者实现互联互通,追求的是零事故、零拥堵、自动调度和自动驾驶,零事故是一个理想,但可能也是交通人追求的目标。技术体系框架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从基础理论,就是人车耦合、车车路耦合和人、车、路耦合,到关键技术,从通信、智能控制到智慧出行等一直到最后的测试应用,智能车和智能网联测试是一个试验性的难题。
赵校长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十大关键技术。对于智能车终端关键技术,车辆的终端必须要具备终端平台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信息共享要高度依赖于多模式通信的互联特性。至于涉及多模式通讯方面,DSRC、LTE—V或者5G,未来5G是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的一项技术,可能会突破瓶颈,以毫秒以内的延时来满足车辆联网的需要。对于异构网络的关键技术,车辆在路网中运行时,可能要跨越多种不同结构的通讯网络,这涉及一个网络的垂直切换,异构终端和切入网络的选择,这可能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另外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交通云计算与云存储问题、以及信息交互与安全也是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华为无线研发总裁应为民发表了LTE-V产业进展与未来展望的演讲。应总谈到车联网需要广域连接及高速移动连接,这些华为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如果在车与车的连接、车与道路的连接技术上可以提供基础的技术,相信华为也能为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做出贡献。LTE-V是4G技术的学名,在广义的技术标准有几层含义,一个是对智能车联网,第二个是协同式智能交通系统,第三个是汽车的智能制造、电商和服务等。在LTE-V一开始为聚焦在狭义的系统,为车子和车跟道路提供网络基础平台,但如果在LTE-V发展更丰富的应用,也可以对广义的车联网进行很好地支撑。基于LTE-V的车联网,加上单车智能,最后在预防交通事故方面就会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LTE-V技术的特点包括两部分:一是在现有的蜂窝网络技术上,比如现在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网络就可以作为车联网的一部分;另一个是在上面叠加了车辆直联的技术,这两个技术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现在3GPP已经明确指出,未来5G要考虑LTE-V技术的兼容,即5G和4G的车联网完全做到互联互通。另外,在无锡,华为和教科所、中国移动、奥迪、上汽和无锡市公安局等六方的合作建设了世界上最领先的车联网外场测试环境。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维在会上表示,在标准推动方面,中国移动参加3GPP以及国内的CCSA来推动车联网标准的制定;技术完善方面,对众多关键技术进行横向对标并对其性能进行验证,比如说像QCI、PCS方面,还有广波、多波的技术及5G PC口的直连技术。从运营商来说,这些关键技术最终还是要落地的。在LTE-V2X,C-V2X方面,在芯片、模组、路侧设备相关的产品都还不成熟,是未来需要发展的。V2X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尚无清晰答案,中国移动呼吁产业界各方联合起来,共同推动V2X产业的发展。
爱立信车联网事业部总监刘云鹤在会上告诉我们,在之前的2G、3G、4G时代由于受限于网络时延和网络带宽的影响,只是实现了车与生活的互联网化,而没有真正在车的核心功能,也就是交通功能和效率上得到提升,这是我们下一步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在此领域,爱立信接下来的发展会聚焦于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领域。在5G网络下,随着切片技术的实现,爱立信为用户划分出多张网,一张是保证传输视频的,一张保证低时延的,经过切片技术两张网分别传输视频数据和控制数据。
另外,在5G V2X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边缘计算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核心。在车联网数据应用中,如果分布在边缘,数据可以得到快速地回馈和响应。爱立信也积极加入了包括5GAA、5GCAR以及边缘计算汽车联盟。爱立信从十年前包括往后二、三十年,都会持续在这条道路上耕耘,有机遇也有挑战,所以爱立信迫切希望与各位同仁大家一起在这样一个值得努力的行业共同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