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进平板电脑的“交通指挥中心”,掌上移动警务终端,违法数据“口袋仓库”,能自动计算驾乘时间的信息显示屏……这些最新的科技交通管理手段已经上线应用。三年内,北京市将对原有交通管理体系进行重构,建成警务云平台、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打造交通管理“智慧大脑”。
车程预报有望推广
许多前往首都机场的市民最近发现,二环路上的信息屏多了一项“报时”的新功能,这个“时”指的是前往目的地需要花费的驾乘时间(也称为旅行时间)。8月23日下午,记者在二环路东直门桥区看到,显示屏上分别报出前往四元桥、五元桥、温榆桥、T2航站楼的时间,其中,预计到达T2航站楼的时间为31分钟。除了时间,还显示着目的地区间的“路况颜色”,四元桥到五元桥是黄色较拥堵路段,五元桥到T2航站楼是绿色畅通路段。
显示屏能实时计算驾乘时间,这是如何实现的?市公安交管局科信处副处长王建德介绍,今年以来,交管部门对城区内399块显示屏进行了数据优化,强化交通流、互联网、手机等多源数据融合,生成旅行时间、交通预测预报并对外发布。目前,率先在二环路去往机场高速途中两处显示屏测试“报时”功能,包括东直门桥南外环方向、雍和宫桥东内环方向。下一步,将根据测试效果进一步推广。
“我们融合了百度、高德、腾讯三家的路面数据,通过跟交管部门数据比对,算出一个最准确的数据提供给市民。”王建德说。
“指挥中心”装进车载pad
除了路面看得见的科技系统,还有一些隐形“高科技”已经启用,为交通指挥管理提速。
8月23日,科信处民警范永强手捧一个看似普通的平板电脑,轻点几下,就调出了十几公里外一处路口的监控画面。打开这个名为“车路协同系统”的软件,地图上立即显示出路网线圈图,红色、黄色、绿色路段一目了然,点开任意一处路段摄像头的标志后,右侧屏幕立即跳出实时监控画面、行车速度等信息,点击饼状图,还可以查看路口饱和度,一段时期内有多少辆车通过路口。
有了这个系统,交管局各级指挥人员可以在移动中、在任何地点完成调度指挥。更为智能化的是,查看一处路口数据时,系统能够精确显示信号灯到了第几秒,指挥人员可以通过交通流量判断当前信号灯配时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及时指挥一线民警进行调整。
新终端减七成违法处理时间
2017年5月起,全市一线交警配备上新型移动警务终端,指挥平台发现事故点后,直接将地理定位信息传送至交警手中的移动警务终端上,大大提高了事故处置速度。
这款新型移动警务终端被一线交警称为“掌上神器”,虽然外表看起来就是一部智能手机,却身兼数项执法功能。比如,事故处理时,可以快速录入车辆、驾驶人信息,生成事故处理单;遇有紧急突发事件,路面民警可实时通过终端将现场图像回传至指挥中心,实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据统计,跟过去相比,启用新型移动警务终端后,执行一次现场交通违法处理节省75%的时间,执法过程节省七成以上警力。
将建交通文明诚信数据库
交管部门介绍,新型移动警务终端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一键搜索交管信息数据库,形象地说就是“口袋数据仓库”。据介绍,警务终端系统融合关联了2亿多条数据信息,包括车档、驾档、缉查布控、交通违法等数据,可实时提供车驾档图片、电子保单、黑名单等58项大容量信息。同时,还可整合交通参与者基本信息、交通违法信息、公安、教育、社保等政府部门管理信息,建立交通文明管理诚信数据库,对发生严重交通违法的失信行为人形成执法震慑。
三年内,交管部门将全面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开拓构建交通管理警务云平台,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加快“三网”的互联互通,打造信息化、智慧化、科技化的现代交通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