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孕育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创新,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根与魂。
从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的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深圳速度令世界震惊。与之相伴的城市交通问题凸显,人、车、路的矛盾考验着深圳交警。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20万辆,每公里道路车辆密度达510辆,位居全国第一。
道路交通管理的压力对传统的交通管理理念和警务机制提出挑战。对此,深圳交警以创新的勇气和智慧,探路破局,走出了一条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交通管理新路子,打造了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深圳质量”。
最快双腿——交警铁骑 打造动态化勤务模式
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城市中,是深圳街头的一道靓丽风景;他们在处置事故、疏导交通、救人于危难中大显身手,是道路安全畅通与百姓平安的守护者。
这支队伍被称为“铁骑”。2016年3月1日,深圳交警率先在福田区开启了铁骑勤务模式,如今“千警千骑”的铁骑队伍已成为深圳交警的尖兵。
民警艾力军是铁骑队伍的一员,因多次与时间赛跑救助群众而被称为“机车侠”。2016年12月4日,罗湖大队接到群众求助警情,一名市民生命垂危急需送往医院。艾力军所在的铁骑小组接到警情后,一边快速赶往求助群众地点,一边联系指挥中心报告路况,请求其他路面警力配合,最终在密集的车流中冲出了一条生命通道,仅用7分钟就将病人送到医院,病人因及时就医脱离危险。
“病人家属感动得流泪,频频道谢。老百姓对我们很认可,这是最大的快乐和工作的自豪感。”艾力军说。
依托于摩托车的机动性,铁骑拥有了“最快双腿”,快速、灵活、精准成为这支队伍的“核心竞争力”。据测算,一辆铁骑的效率是巡逻车的2.5倍,平均接处警时间缩短至4.5分钟,拥堵和事故警情发现率高达56%。
龙华大队福南中队于2016年7月成立,以铁骑为核心力量,是一支摩托化的城市快速路管理中队,管辖梅观、福龙、南坪3条快速路,道路总长58.6公里。这条路是深圳市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交通主动脉。
由于城市快速路没有应急车道,往往一起简单的坏车或擦碰事故就可能导致交通拥堵,甚至大面积交通瘫痪。铁骑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开出了良方。遇到轻微事故,铁骑可快速到达现场,快速引导事故车辆安全撤离现场,再进行后续处理,尽量减少事故对交通的影响;遇到事故或者坏车,铁骑可以先期快速到达,做好现场的疏导及安全防护,就近的拖车在接到指令后快速赶往现场,“铁骑+拖车”的模式用最快的速度进行路面救援清障。
此外,依托于后台强大的数据支撑,铁骑队员可根据指挥中心和情报中心推送的严重违法车辆信息,实施动态管控,实现快速精准查缉。
记者了解到,每个铁骑小组由4人构成,包括1名民警和3名辅警,每名队员每天的巡逻距离不低于60公里,并有严格系统的考核标准。其中“主动发现率”是最大的加分项,旨在激励铁骑队员在巡逻中主动发现警情,做到提前处置。
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勤务科科长曹海涛说:“铁骑勤务模式建立后,很多群众反映‘事故发生后,还没来得及报警,铁骑就出现了’。”
“新的勤务机制,以铁骑勤务为核心,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交警真正动起来。目前,已经建立起16种勤务模式,可以应对各种情况,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勤务管理模式和体系。”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徐炜说。
最强大脑——信息引领 实现智能管理精准打击
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何让海量的数据服务于实战?深圳交警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情报主导警务工作的理念,把科技手段和交通管理深度融合,建成了一套完整的情报研判体系。
2015年,深圳交警将“组建情报信息研判中心,搭建大数据应用云平台”确立为“一号工程”。如今,支队、大队(处)、中队(科)三级情报中心已建成,310名情报分析人员共同搭建起深圳交警的“最强大脑”。
受魔方游戏启发,深圳交警研发出警务魔方,将支队内所有的数据库汇聚在一起,支持用各种条件进行比对、关联、碰撞,从而实现数据服务实战。
“我们的情报分析人员在实操过程中,将最优化、最成功的情报分析过程记录下来,就像把拼成六面魔方的玩法记录下来一样,固化成应用模型,供全体情报人员分析使用,真正实现一键运算,极大地提高情报研判效率。”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情报科科长邓伟军说。
在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情报中心,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交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情报产品制度、数据监测制度和情报推送制度,对热点重点交通问题、队伍执法规范化进行定期分析,按照时、日、周、月对各类数据实时监测,实时关注路面“隐患车”、“隐患人”出行轨迹,精准推送,为路面勤务提供后台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交警已经建立了315个模型,分为套牌车打击、外地小汽车运行情况分析、夜间勤务效果评估、交通违法征信分析等近20类勤务,涵盖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而如何把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深圳交警提出了“5590”的管理思路,即精准打击5%的隐患车辆、动态管控5%的重点车辆、规范引导90%的其他车辆。
在情报主导警务的模式下,深圳交警对重点违法车辆的精确打击战果累累。2016年,深圳交警月均查获假套牌、多次违法未处理等重点违法“隐患车”超过2000辆,同比上升了10倍。“目前深圳道路上已经很难发现10次以上违法未处理的车辆和假套牌车辆。”邓伟军说。
情报中心打造了深圳交警的“最强大脑”,而指挥中心作为“神经中枢”,则通过一个运营管理型的指挥系统,实现对接处警的全程指挥、跟踪,实现了重点警情自动抓取、预设方案自动执行的智能化处置。
在指挥中心,一块大屏幕囊括了今日警务、警情研判、勤务管理等八大方面的内容,实现了智能化的指挥与管理。“指挥中心与路面、与日常工作的距离,只隔着一块屏幕。”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处副处长夏旭昆说。
工匠精神——精耕细作 交通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请系上安全带!”记者刚坐上出租车,司机习师傅便作出提醒。下车后,走过斑马线,车辆会自动停下来让行。
这样的乘车和过马路体验,让记者感受到深圳文明出行意识深入人心,更成为整个城市交通别具魅力的因素。
习师傅已在深圳开出租车17年,对深圳交通的变化深有体会,“最近几年,深圳的交通状况改善很大,通行效率高。文明驾驶推行的力度大,礼让斑马线、拉链式通行等,已在驾驶人和行人之间形成习惯、达成默契。”
文明驾驶、文明出行意识的养成,依赖于严格的执法和广泛的宣传。为提高通行效率、倡导文明交通,深圳交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拉链式”交替通行、查处不系安全带等行动,加大处罚力度,通过严格执法促进文明风尚的形成。
“处罚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宣传教育。通过处罚进行广泛的宣传,进而形成自发的、自律的内在自觉。”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冯新毅说。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通过宣传,文明交通的氛围很浓郁,社会共治不再是一句空话,通过良好的沟通,市民对交警执法更加理解。”徐炜说。
拥堵,几乎成为世界性难题,深圳也不例外。对此,深圳交警坚持系统治理的理念,以“工匠精神”深入分析拥堵成因,实现对城市道路的精细化管理。
——大力推进交通信号管控智能化。针对不同时段设计相应配时方案,启动信号灯配时高峰驻点、路面巡查、视频保障等工作机制,建立全市所有信号交叉口的实时监控系统,制定精准的交通信号管控模式。
——盘活道路资源存量,科学应用交通组织新型措施。在早晚高峰潮汐现象明显的布吉路设置自动化潮汐车道,实现高峰期交通拥堵时段缩减30分钟。设置HOV(多乘员)车道,推动道路由通行更多的车向通行更多的人转变。
——多措并举实施道路微改革、微创新。在40个有条件的路口实施“借道左转、左转待转、可变车道、排阵式、单周双次”等交通组织形式的创新,对14个片区34条道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路口通行效率普遍提升8%以上。
此外,针对拥堵点,深圳警方实施“菜单式”治理,固化23个治堵模块,形成“菜单”,基层交警“照单点菜”。“让每个大队、中队都定出一个目标,逐一解决交通堵点。”徐炜说。目前,深圳交警已先后对200个堵点进行组织优化。
精耕细作。深圳交警用精细化的管理,推动着城市交通品质不断提升。“深圳交警的工匠精神,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事情做到极致,通过精耕细作,把道路的最大潜力发掘出来。”冯新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