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错觉,最近开车走开元大道觉得顺多了,有时候还会遇到连续绿灯。”闲谈时,在新区工作的市民王富强说出了近期的出行感受。
其实这并非错觉。开元大道成为我市继九都路之后的第二条智能化道路,所以市民发出“顺多了”的感慨就不足为奇了,这得益于我市的智能交通工程建设。
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强调,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关键是要打开通道、提升枢纽、强化支撑、厚植优势,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着力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让硬环境真正硬起来。其中,智能交通构建不仅有利于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及相关部门的交通管理能力,而且关系到洛阳智慧城市建设,能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城市的发展。
更顺畅“这片堵车、那片没车”,不行
王富强提到的“连续绿灯”并非偶然,这种便利来自我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中的“‘绿波’交通”。它的提出与设计者名叫宋文永,他是承担我市智能交通工程建设的河南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智能交通交付工程师。
瘦瘦的身材,穿一身蓝色冲锋衣,背着手提电脑包,穿梭在我市交通要道上观测车流量情况……当您开车时,没准儿会与宋文永擦肩而过。
“所谓‘绿波’交通,就是通过计算车辆通过路段的时间从而协调红绿灯信号,让车流在一个路程内能够连续遇到绿灯。”宋文永解释,该设计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智能交通体系中比较常见,在我市目前只有九都路和开元大道有这种设置,目的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按照宋文永的理解,智能交通就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对人、车、路进行综合数据分析,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加快捷、高效、安全的出行环境。
“说通俗点,智能交通建成后,这片堵车、那片没车的情况将大大减少。”他说。
更高效一部电脑管控整条路
今年31岁的宋文永在智能交通领域可谓经验丰富。自2008年起他便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相关工作,承担了黑龙江哈尔滨、广东阳江等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工作,于2013年年底来洛开始在中兴网信工作。
我市启动智能交通工程建设后,宋文永先后参与了九都路和开元大道的智能化建设工程。今年年初,随着开元大道智能化建设项目的完工,他的工作任务就成了对道路智能化系统的监测维护。
说起宋文永现在的工作状态,可以联想到在好莱坞大片中“通过一部电脑控制整个城市交通”的场景。每天,他或在市交警支队采集车流量数据,或在路口进行信号机检查。由于整日在路上奔波,宋文永那部手提电脑的键盘上布满了灰尘,不过在那部电脑上,能够清晰地显示全市两条智能化道路上的信号灯变化、交通通行情况及各路口的监测视频。
而在道路智能化改造之前,由于没有联网,如果要对某个路口的信号灯时间进行调整,就需要到该路口打开信号机进行作业。现在,调整我市智能化道路的信号灯时间范围在市交警支队就可完成,而且各路口信号灯时间可以根据车流情况进行自动调整。也就是说,当车多时绿灯时间就会长一些,车少时绿灯时间就短一些。
更科学为城市信号灯加上“大脑”
“去年11月至12月开元大道进行智能化建设的时候,爱人还在郑州工作,我有快两个月没有回家,被埋怨了好几次。”宋文永笑着说。那时,宋文永每天工作12个小时,早晨天还不亮就已经到达施工路口,然后进行视频监测摄像机、信号机、信号灯等装置的架设、布线、联网、调试等工作。作为交付工程师,他负责建设整条道路的智能化系统,通过收集并储存每个路口的车流量数据,设计出更加科学的通行方式,这就好比为信号灯加上“大脑”。
例如,由于王城大道与望春门街之间距离很短,再加上此前开元大道上的信号灯为固定时间,因此有时从王城大道行驶至开元大道的车辆已经开过来了,但在开元大道上等待望春门街路口红灯的车辆还排着长龙,这时车流就会一直排到王城大道上,容易造成拥堵。
为解决这个问题,宋文永和交警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个路段一蹲就是三四天,提出了多种通行方案并进行尝试。失败了,再改;堵车了,再调;不满意,再换……如今,从王城大道行驶至开元大道的车辆,一般等待时间不超过10秒就能通过望春门街路口。
宋文永坦言,与其他城市相比,洛阳的交通有两大特点:一方面,由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市车流量波动较大,每逢牡丹文化节、春节前夕等节会期间,车流量会猛增;另一方面,连接洛河南北的桥梁附近交通压力较大。
下一步,他们将对我市另外36条道路进行智能化改造,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的智能交通建设,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的道路通行效率,为城市发展和百姓出行打好“智慧”基础。(洛阳日报记者郝洋通讯员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