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科技强警,莱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向科技要警力、要平安,构建大数据下智能化交通新格局。
事故逃逸案破案率达94.44%
4月23日19时40分,在莱芜市莱城区鲁中大街泰禾生化公司路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一辆二轮摩托车将一行人撞重伤后逃逸,3天后,伤者秦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然而,仅过了4天,案件就成功告破。莱芜交警一大队事故追逃中队中队长高超向记者介绍说:“办案民警通过调取平安城市视频监控26处,查看录像100余小时,通过一个酱油瓶,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
莱芜交警支队事故逃逸案的破案率达94.44%,在全省位居前列。不仅是交通肇事破案率提高,随着莱芜市智能化交通指挥中心功能的完善,交通管控效能也大幅度提升。莱芜交警支队将16000余辆黄标车录入缉查布控系统,充分利用缉查布控系统、电子警察、卡口以及视频巡逻等,加大黄标车闯禁区的管控力度。智能交通管控平台现有过车数据1.2亿条,日生成过车数据100万条、违法数据1.8万条,卡口数据均已接入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卡口接入率达到100%。
“我们支队与市局的所有视频监控及过车数据,均接入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联网共享应用。全市卡口数据实现了共享,以车踪为切入点,关联人、图、案,最终实现由人到案,大大缩短案件侦破过程,提升了治安防控效能。”莱芜交警支队支队长刘爱伦说。
非现场执法达70%以上
在莱芜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记者看到,通过高清监控,民警可调取任意路口的实时信息情况。民警告诉记者,作为集道路交通监控、交通违法采集、缉查布控管理、交通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现代化可视化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民警可以通过交通信号控制,实时对车辆超速、闯红灯、压线、逆行、违章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全程记录,智能识别,实现对车辆的全监控,轨迹的全捕捉,违章的全识别。通过增加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卡口监控系统建设,非现场执法达70%以上,缓解了路面执勤警力不足。
目前,莱芜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整合系统资源,将全市现有的视频监控设备、信息资源联网整合,实现共享。今年以来,莱芜市先后在全市各个灯控路口及事故易发路段,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包括56套电子警察设备、40处卡口设备、53处高清球机。围绕“疏堵保畅”投资70万元,高起点建设指挥中心大屏,建成具有指挥调度、车辆行踪监控、信号联网控制、数字视频监控、交通流量采集、交通诱导发布、移动警务、路况信息、GPS车辆监控、数字化执法等十大功能的智能化交通指挥中心。
搭建“人车路”
云数据管理平台
面对机动车、驾驶人数量持续攀升,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困局,向科技要警力、向云数据平台要管理的理念得到逐步实施。据交警支队科技科科长朱永介绍,莱芜支队“人车路”云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基础档案信息化、警务研判信息化、一般对象属地化管理、重点对象常态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三项。
朱永说:“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得出许多数据,比如:2014年新增驾驶人数量较高;驾龄在3—14年的驾驶人酒驾违法发生比例较高,驾龄在10—20年的驾驶人一年内违法行为超过10次的比例较高等等。”因此,针对不同驾龄的驾驶人,莱芜市积极开展有针对、有区别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材料3980份,发送短信78563条。
依靠智能平台,截至9月底,莱芜全市共摸排列管“七类重点车辆”1.9万余辆、“七类重点车辆驾驶人”1.8万余人,查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21万余起,其中超速85056起、超员683起、超载4394起、疲劳驾驶5734起、酒(醉)驾890起、涉牌涉证4600起、违法停车23000多起。危化品运输车、大型客车、大型旅游客车、使用性质为校车等重点车辆的检验率、报废率均达到100%。
本报通讯员 李民 张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