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便捷、人性、亮丽……
浪费、碍事、无用、垃圾……
完全不同的评价,说的却是同一个“物件”——智能数字公交站亭。
不到10年的时间,这个高科技站亭怎么就面目全非了呢?
岳鸿声委员发现了这个变化,形成一份提案:《关于数字公交站亭的建设和启用》,呼吁救活这些“濒死”的智能公交站亭。
现场:
黑屏、不识数、信息全是“老黄历”
“你可以自己先去看看,智能公交站亭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听了岳鸿声的建议,记者实地走了一番。
从日坛路站一路沿长安街西行,经北京站口东、北京站口西、东单路口西、天安门东、复兴门内至南礼士路,发现沿线道路两侧的数十个智能公交站亭,几乎全部呈“瞎眼”状态。
在北京站口西公交站,“站立”着一个智能公交站亭,细看之后发现,除了个头大以外,功能与普通站牌并无两样。虽然在图文并茂的功能介绍中清楚地写着:它将为大众提供实时到站预报、各类综合信息、盲人语音倒乘、线路牌夜间照明等多种服务,但是屏幕始终保持黑屏状态,也没有任何车辆到站的预报信息。
“我在中粮广场工作好几年了,就没见这个电子屏亮过。”在站台候车的王女士抬头看看站亭,摇摇头说:“这不是浪费钱吗?”
难得复兴门内公交站有两个智能公交站亭可以使用,但凑近一看让人跌破眼镜。其中一个报站屏幕上赫然显示着“337路,车次1开往长椿街路口东,距离本站9站,6820米,598分钟”——6千多米,要开近10个钟头。另一个站亭的预报信息让人更晕了:1路,车次1开往四惠枢纽站,距离本站2站,1023米,87分钟——四惠离复兴门可远了去了。随后,记者又尝试使用触摸屏的信息查询系统,发现北京地铁的介绍仍是“单一票制,票价2元”的“老黄历”。
“这信息亭上显示的内容不准,早就不能用了。”乘客们说,智能站亭已经变成电子垃圾了。
委员问责:
谁来为智能公交站亭负责?
“2006年以来,北京陆续推出了多种电子公交站牌,包括‘一代’智能数字公交站亭,还有升级版的‘智慧北京交通信息亭’等,可如今都成了废品。”岳鸿声估算了一下,按每站一亭的标准设置,西起石景山东至大望桥,仅长安街及沿线两侧两两相对的智能公交站亭数量就不下百个,投资巨大。
“快10年了,就这么废弃了,放在原地没人管了?”岳鸿声无奈地说,政府大力宣传改善北京环境,呼吁市民绿色出行,可对长安街上原本为了便民出行却变成废铁的智能公交站亭视而不见。他建议,责成交通部门、市公交总公司迅速查明智能公交站亭建设停滞的原因,追究具体责任,制定复建方案,落实工程进度。同时,反省和检查政府的执政、执法能力,纠正行政管理中流于做表面功夫、疏于脚踏实地搞调查的不正之风。
谁能救救智能公交站亭?
这么一件投入巨大、又十分便民的事,怎么就“夭折”了呢?智能公交站亭的承建企业颐信科技有限公司曾经表示,之所以干不下去,是因为这是亏本买卖。“站亭本是公益服务却按商业用电付费,铺设一个站亭的电力线路就需要2万元左右,实在承担不起。广告经营未能通过审批,没有收益更无以为继。”
困难多,但能不能解决困难,救活智能公交站亭呢?记者采访了市公交公司,得到的答复是:自始至终没有参与过智能公交站亭建设,不清楚具体情况。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市交通委,对方承认是责任单位,但是对于如何恢复运营智能公交站亭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