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基本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现代公共交通体系
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具有四方面重大意义
加快沈阳市建设
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实施
2013年11月21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沈阳市获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沈阳通过确立“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将沈阳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从而有力支撑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沈阳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具体来说,沈阳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具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创建公交都市有助于夯实城市交通基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通过创建公交都市,将进一步发挥公共交通高效、便捷、低碳、安全、环境友好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沈阳交通通达能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其次,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可以发挥区域优势,推动沈阳经济区发展。通过创建公交都市,将为沈阳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沈阳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优势,推动沈阳经济区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再次,可以完善公交布局,优化城市发展空间。通过创建公交都市,将进一步完善公交布局,从而促进沈阳“金廊、银带”、“一主、四副”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最后,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通过创建公交都市,将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资源占用,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国家公交都市
“国家公交都市”是由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启动,是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战略导向,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一体化城市交通体系,并辅以必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从而确立公共交通主导的交通出行结构,扭转城市公共交通被动适应城市发展的局面,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完成“五高、三低、两适应”总目标
沈阳市民2017年出门500米就能坐公交
沈阳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总体目标是将沈阳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到2017年,基本建成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为骨干,以清洁能源常规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设施完善、网络均衡、运行高效、政策到位、运管智能、绿色环保,多模式、一体化的现代公共交通体系,建成“五高、三低、两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届时,沈城市民出门500米就能坐上公交车。
“五高”:建设高通达、高覆盖率的一体化公交线网;建设高品质、高效率、高科技的多模式运营服务系统。
2017年,城市中心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到100%。
干线公交车辆实现WIFI全覆盖。公共交通一卡通实现跨省市互联互通。
“三低”:低能耗、低事故率、低运营成本。
逐年加大节能和清洁能源公共交通车辆投入,绿色能源车辆比例达到70%。
公共汽电车行车责任事故率较2012年下降1%,轨道交通保持零责任事故。
拓展公共交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有效降低政府财政负担。
“两适应”: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适应沈阳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
沈阳将全方位创建国家公交都市
“九大工程”将让“公交都市”名副其实
沈阳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建设周期为2013年至2017年。这期间,为更好地完成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目标,沈阳市已成立由市领导挂帅,市交通局、财政局、建委、发改委、公安局、城建局、规划国土局等二十几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并将在政策、用地、资金等方面对创建公交都市予以支持。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交通局将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全力推进规划建设优先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交网络完善工程、车辆装备升级工程、公交一体化整合工程、智能公交建设工程、低碳交通创建工程、公交管理规范工程、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工程等“九大工程”,将沈阳打造成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
规划建设优先工程
完善公共交通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体系,发挥公交引领和带动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至2018年,沈阳地铁线网规模达到168公里,形成5条线路构成的轨道交通网络;积极推进有轨电车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有轨电车6号接驳线。进一步加大公交场站保障建设,至2017年公交场站面积达到81万平方米,公交车辆进场率由现在的61%提高到80%。
公交网络完善工程
以“优化主城区线网布局、填补主城区周边公交空白、加快公交线网拓展延伸”为总体布局,新开、调整和延伸公交线路97条,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到2015年实现中心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率100%;继续开展运营通勤公交、夜间公交等特色公交,试点推行定制公交,为市民出行提供多元化的公交服务。
车辆装备升级工程
积极引进大容量、低排放、低能耗的公交车辆,计划每年新增公交车辆200标台。至2017年末,公共汽电车车辆总数达到7613标台;加大绿色公交车辆投入力度,未来新增更新车辆全部选用绿色公交车辆,确保至2017年绿色公交车辆比例由目前的17%上升至70%以上。
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工程
完善道路网络,增强网络系统性:对城市干道进行交通综合治理;新建、改造支路,提升路网的利用效率。改造治理重要节点:在快速路沿线、行人过街量较大地区及交通危险点等区域,新建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并对现有过街设施优化完善。加强停车管理:积极构建差别化停车系统,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提高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推进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实施交通组织管理:通过优化单行组织,强化货车管理,完善标志、标线,改善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公交一体化整合工程
继续加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一体化接驳设置;加快建设完善沈阳南站、桃仙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与高速铁路、航空、长途客运、社会车辆、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换乘。
智能公交建设工程
建设多功能的智能公交指挥控制中心;充分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车载及监控设备,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通过建设行车交通信息发布屏、统一服务热线、提供交互式信息服务等方式满足出行者信息需求;进一步扩大公交一卡通使用范围,至2017年,实现公交一卡通刷卡率达到60%以上。
低碳交通创建工程
加大自行车道设置力度、建设滨水生态步道,打造慢行交通系统;组织开展“低碳交通宣传日”等活动;建设以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交通低碳示范区。
公交管理规范工程
建立服务水平考核机制:将其与公交市场准入退出、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财政补贴政策等紧密挂钩。健全应急保障制度:规范交通系统预案编制工作,强化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加强司乘人员管理培训:制定司乘人员的工作流程守则,全面推进创建星级标准化文明线路工作。保障公交职工收入:形成公交行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制度。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主导地位确立
沈阳完全具备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条件
沈阳市具备哪些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优势?记者采访到国内城市交通方面的资深专家——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王江平。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沈阳市委、市政府公交优先战略的引领下,沈阳公共交通的“质”和“量”均实现了显著提升。截至2012年底:沈阳已开通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两条线路,线路总长50公里,是我国第7个、东北地区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全市常规公交线路达到206条,线路总长3957.4公里,城市核心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18.7标台/万人,公共汽电车平均车龄3.8年,日均客运量达到365.5万人次,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已基本确立。
与此同时,沈阳公共交通在现代轨电车系统建设,公交用地综合开发和立体开发,多方式、零距离、一体化的换乘体系,大型活动公交保障经验,公交文明绿色出行等5个方面,具有全国领先的示范作用。
沈阳通过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不仅可以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步伐,带动周边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也将对全国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王江平还表示,目前,沈阳市已被纳入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要想将沈阳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还任重道远。首先必须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市政府必须采取实质性举措,加强公交发展的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在财政、土地、路权、规划等各方面保障公交优先。其次,要尽快建立落实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不能让公交成为城市发展的旁观者,真正发挥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要全面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重视大型枢纽建设,也要重视停靠站候车环境建设,更要重视在市区、中心区的公交专用道系统和中运量公交系统建设。第四,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形成举全市之力共同发展公共交通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