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指数”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论交通“指数”

    2013-01-01 12:49:58 来源: 作者:王文佳 评论:
    分享到:

    这世界上凡事都离不开数学,而数学理论应用到各个行业,体现的结果之一就是各种指数。比如经济行业的指数,如果影响较大,能引起股市波动,人心惶惶。而交通行业跟人类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即便大家都足不出户,各种会议都远程操作,效果也会打折扣,而如果连货物也不运输,对经济活动影响更大。所以交通专家也喜欢弄一堆交通指数出来,比如交通安全指数,交通拥堵指数之类的。


    既然是指数,就至少需要一个数学模型在后面支撑,否则谁知道这个指数是哪个领导掐指一算,拍脑袋冒出来的结果?我们国家的统计局每年都出数据,其中最有争议的就是CPI指数,结果看似跟个体感受差异很大,其实也无外乎其背后采用的数据和权重有差异罢了。所以指数也有宏观指数和微观指数之分。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在天气预报都有穿衣指数,天气冷了就提醒你该穿厚衣服,热了就该脱点,但这也只能算一个宏观的感受,一旦具体到个人,对温度的感受可以是千差万别。所以宏观指数不足以描述事物的全貌,要具体到微观指数才能真正对个人有用。

    但微观指数说起容易做出来难,这里涉及到大数据处理和个性化服务两个方面。以交通行业为例,首先需要的是对各种交通数据的挖掘和深加工,才能让我们去伪存真,抽丝拨茧,把表面上看不到的细微之处挖掘出来。其次是个性化服务,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定制不同的交通服务内容和水平。可以想象,如果大家都严格按照交通指挥,全部往不堵的路上绕行,那堵的道路就会逐步畅通,而畅通的路会逐步拥堵。宏观意义上的交通疏导服务只能对部分人群适用,要真正预防事故和拥堵,就必须微观个性化,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出行方案。

    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的普及,随时随地采集用户数据和提供个性服务都变成可能。有了随身携带的这些设备,交通中心可以分析大量的用户数据(这里涉及到隐私问题),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用户也可以利用点对点的通信技术,自组织成网络进行互动和交流。

    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交通预报能提供个人出行指数,告诉你最“适合”的出行路线和方案,而不简单的只是最短路线,最快路线,和最经济路线等传统方案了。等到了那一天,出行将不再是简单的看几个指数,而是更细致入微的享受“门到门”的“包行到户”服务了。

  • 关键字: 交通信息服务 交通指数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