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维系,IVS行业“劳燕”正“分飞”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难以维系,IVS行业“劳燕”正“分飞”

    2012-08-16 10:23:37 来源:高工物联网 评论:
    分享到:

      【来源:《高工物联网》6月刊文/GIII】智能视频分析技术(IntelligentVideoSystem,简称IVS)在被引入中国长达6年之后,原本被视为解决安防行业越来越多视频前端难以监控现状的康庄大道,如今却越来越被围观者视之为营销噱头。

    “企业来企业往”的IVS行业,在送走了一批批的开拓者之后,又迎来了一批批监控厂家的进入。然而,市场推广难导致的消费不足,正成为挤压相关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除非拥有足够雄厚的资本支撑,不然大部分已经“烧钱”长达6年的企业,再也难以维系。

    期待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如愿地落到相关企业的头上。生存,成为了IVS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全球视频监控行业最为值得关注的四大趋势之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整合),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最受安防、交通、金融、电力、数字社区等行业关注的技术。据IMS对全球智能视频分析市场的预测,该市场将在2012年达到50亿美元的规模。然而,中国IVS行业的相关厂家显然并未因素受惠:众多的相关正挣扎在温饱线上,成规模的企业寥寥无几,年销售额过亿的厂家即可视为行业龙头。

    这不是一个前景远大的行业应该有的现状,“3~5年培育期”的行业准则在IVS行业显然并未得到体现,期待的市场爆发也远未到来。相关企业如何熬过这段冷冬?徘徊在生存与发展之间的企业们,该如何抉择?

    企业生存唯艰

    通过对视频图片进行管理定义使得视频监控产品自动进行侦测,以替代人力监控的传统模式,IVS技术被国内外视频监控行业视为解决“安防行业越来越多视频前端难以监控现状”的最佳方法而备受推崇,也被确定为视频监控行业未来最为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

    据悉,在近年来,中国已经陆续安装了超过900万支的摄像头,应用包括公共场合监控、交通监控、楼宇监控、家庭与商铺监控等等。大量摄像头的存在,使得往常依靠人力来对监控点视频录像进行监测的方式,已经完全跟不上监控摄像头数量的增长,项目方迫切地需求更智能化的技术来降低他们日益增长的人力成本。

    IVS技术发源于以色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美国的ObjectVideo、Verint,以色列的NICE、Mate、IOImage,澳大利亚的IOmniscient等,是其中的翘楚。

    自2006年相关国际企业的IVS技术被引入中国之后,国内的文安、中盛益华、汉王、飞瑞斯、贝尔信、智安邦、兆维泰奇、卓扬、捷尚等厂家,先后通过代理、技术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入该市场。据GIII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内已有116个企业先后进行了该项技术的研发或产品销售(见表1)。

    表1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主要功能

    然而,市场推广难、应用零散且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主要功能物体分类越界检测多直线边界越界检测运动探测进入区域事件检测退出区域事件检测出现事件检测消失事件检测区域内徘徊事件检测位于区域事件检测遗留物体事件检测拿走物体事件检测大幅画面变化事件检测人群密度监测不同方向人流量监测物体运动速度检测无法成规模、无法复制化的项目使得企业难以盈利等等问题,正在一步步蚕食相关企业原本就不丰厚的身家,行业、企业正在走上一条难以维系的道路。

    市场远未成规模监控厂家侵食

    据GIII的市场调研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智能视频分析行业总规模为7.42亿元,上规模的企业(3000万元以上)仅6.90%,众多企业在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开发IVS技术和相关产品(IVS技术是研发投入相对高的行业,基本上每家企业每年投入到技术研发的资金相当于该企业营业额的10~15%),却迟迟无法享受市场规模化的成果,相关企业在IVS产品销售或项目实施中,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不足20%。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在视频监控领域具有先入优势的厂家,先后进入该市场,由于这些厂家的视频前端大量安装于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金融行业等市场领域,企业对市场的主导权、话语权相对强势,这些厂家的进入也在逐渐蚕食相关厂家的市场份额,加剧了企业生存的艰难。

    如目前在国内视频监控行业的两大龙头厂商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在近年来从产品提供商向系统集成商进行转型,为了丰富其产品线及大安防的整体架构,也进入了IVS技术的研发,并迅速推出了相关产品;大华股份在2011年底更是拟定了最新的非公开增发计划,其中重要项目之一就是智能视频分析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甚至还单独为此设立了智能事业部门。

    市场瓶颈多企业突破难

    造成企业生存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关键技术没有获得突破、市场推广难、项目盈利能力低、相关企业技术为核心的经营方式限制等,都限制该行业的发展。

    推广变成营销噱头

    导致企业经营艰难的因素之一就是市场推广的艰难。自IVS技术与相关产品被引入中国之后,一时之间IVS在国内视频监控行业的炒作如火如荼,以功能宣传为主导的推广模式使得众多厂商及用户对IVS产品推崇之至。

    然而,IVS实施项目都存在不同的环境影响问题,在不同的背景下,IVS能够达到的功能实现、误报率控制、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如人意。用户在被暗示该功能无比强大之后,往往对技术的期待甚高,最终却对实际应用效果无法满意,自然会滋生观望情绪。

    在市场上,IVS产品一度被消费者视之为“企业噱头营销”的功能产品。此外,做智能视频分析的厂家大多为技术型企业,相关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清一色都是技术人员,导致了企业对市场营销、用户需求了解的不足;企业承接项目的能力也比较低,无法快速切入到各细分行业做深入挖掘和通过不同的项目来检验产品、对产品做示范推广,多数企业都陷入了市场拓展艰难的局面。

    此外,中国市场向来崇尚通过人防来解决问题,迄今为止仍然有大量的项目主要以人防作为防范手段来解决安全防范的问题,项目甲方相信通过人力的巡查及“盯视频录像”更为有效。

    当然,这跟项目甲方操作人员没有技术基础而且难以培训等因素也有联系。

    除此之外,产品与系统的价格高昂,也是导致推广不力的重要因素。以上因素导致了大量的项目工程存在对IVS技术的需求,却始终无法得到有效释放。

    产品可复制能力低企业难以盈利从智能视频分析产品的形态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智能算法+DSP来实现,如安装在前端的智能分析摄像机与智能分析视频服务器;另一类是采用后端PC服务器加智能分析软件的运行模式,即平台化的智能视频分析产品。

    可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产品,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产品的研发一直都无法完全硬件化,可复制的能力不足,使得相关厂家在每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中都必须派驻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维护,这导致了企业的工程成本高昂,厂家的毛利率一直难以提高。企业一方面必须开源节流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因为盈余不足的因素难以进行市场扩张。以上因素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IVS厂家处于依靠自有资金或融资来维持生计的阶段;部分营业额相对高的企业,虽然逐步扭转了亏损的局面,但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产品无法复制化生产、安装也导致了市场出现渗透率始终低下的困局,技术、市场、规模化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恶性循环。

    行业“劳燕”正“分飞”

    在行业无法进入规模化的情况下,IVS行业的企业正面临着一场艰难的抉择:继续还是放弃?不少企业选择了进行自我转型。

    贝尔信:从IVS向智慧科技运营商转型

    贝尔信原本是IVS行业翘楚IOImage的指定代理商,早年,因为IOImage的市场行为一直比较强势,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贝尔信跟中科院合作开始进行IVS技术的自主研发,并于2009年底推出了自主品牌贝尔信智能视觉服务器,包括视频服务器、枪机、球机系列。

    但随着市场的推进,贝尔信发现智能视频分析业务的局限性比较大。穷则思变,贝尔信开始转向跟以往业务关联比较高的智慧城市业务,依托以智能识别和通信为核心的智能视觉物联网技术、3DGIS虚拟现实与实景视频相结合自动显示技术、引进云计算-云分析-云存储技术,跟天津、株洲的城市合作,打造“智慧科技运营商”定位。

    据了解,贝尔信在进行企业转型之后,将自身定位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企业获得了新生,其2010年与2011年相继承接了超过3亿元的智慧城市项目,扭转了此前企业难以盈利和规模化的局面。

    智安邦:转入安防领域

    智安邦是国内早期在航空、航天、军队等图像分析产品上享有盛誉的自主研发企业,在苦苦等待民用市场爆发无望的情况下,目前已经逐渐将业务转入安防领域。

    对于IVS行业来说,以上企业的转型不仅仅是个例,包括兆维泰奇、中盛益华等在内的各企业,在营收艰难、企业难以支撑等诸多困局的逼迫下,也逐渐将主营业务转向了不同的领域,以期企业获得新生。当然,众多的企业还是看好智能视频分析市场的未来,并保留了相关的技术研发团队,以期在市场爆发之时能够快速切入。

    出路在何方?

    在如此困局下,企业们纷纷按照自身对市场的理解,追寻出路。从当前企业的行为及方向来看,扎根细分应用行业进行市场开拓、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等方式,是企业的首选。

    文安:扎根智能交通与商业管理

    文安的产品线和业务,主要包括智能交通、商业管理两大部分。之所以选择了两大细分应用作为重点攻关方向,主要是基于该技术团队在市场探索中得出的结论:智能交通行业的产品标准化程度比较高,IVS产品做前端嵌入时可以相对容易实现;商业管理是块长期被忽略但市场空间很大的市场,相对简单的功能应用即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如客流统计等。

    卓扬、大华:借助资本的力量

    卓扬在IVS的技术研发方面,一直跟ObjectVideo进行合作,并且开发出了自主品牌IVOSystem系列智能视频分析系统。

    2011年底,企业规模已经达到上市门槛(该公司不仅做智能视频分析,还做网络视频监控产品)的卓扬被传将启动上市计划,希望通过资本的力量来推动公司IVS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借力资本的不仅仅是卓扬,大华股份在其2011年底的非公开增发案中,最为重点的项目之一就是智能视频分析项目。

    当然,也有众多厂商进行了一至两轮的融资,如文安得到了中关村发展联盟以股权质押方式给付的投资,杭州捷尚、飞瑞斯等企业也在寻求资本层面的合作。

  • 关键字: 车辆检测 IVS 视频分析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