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于人们对出行和位置信息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交通信息服务已经不再止局限于概念式的论述和炒作,已经开始更多的进入应用阶段,那么到底谁家的交通信息服务已经较为成熟?
中国交通技术网的一位叫"佚名"的资深网友对此进行了对比,我们来看他的对比过程和结果:
佚名:一直以来行业说盈利模式比较多,说用户体验,用户认知度不够比较多,信息的准不准确也有说到,可能没有人对比过,俺不是技术人员,只是截几个图对比一下,说的不对大家提建议啊。
截了三个提供服务的网站
mapabc 九洲联宇提供信息
mapbar 上海优途提供信息
百度地图 世纪高通提供信息
第一组对比:
2009年9月17日,中午12:43分 北京西直门地区
发现的几个问题:
1.百度地图的信息最全,主路和辅路都有流量信息,而mapabc、mapbar只有主路信息
2.同一时间,各家显示的道路流量信息不一致
3.mapabc提供信息的道路覆盖率最高,覆盖到次干道了。mapbar的道路覆盖率最低
对于各家信息不一致,佚名觉得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1.截屏的时间不一致或者各家信息更新周期的起始时间点不一致。但是俺截屏前后也相差不了十几秒,而且是现刷的屏,为此俺也另选择了一个时间点截屏。
2.获得交通基础数据的渠道不一致。众所周知,现在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固源和浮动车,如果是固源,那采集的速度是瞬时速度,代表不了区间速度,由此计算上可能出现偏差。但实际上据我了解,商用的交通信息服务都是浮动车采集基础数据,浮动车数据来自出租车公司,大体上大家的数据源应该是一样的。
3.各家对道路服务水平的定义不一致。20~40或者30~50?但是mapabc和百度在西直门立交东西方向上,一个是绿色一个是红色这就难解释了。
4.还有啥原因,那就是大家的算法了。这可就难了,谁准确呢?呵呵!
这还别让老百姓看到,看到这个,对交通信息服务的信心就更低了
第二组对比:
网友评论:
afwing:这种比较有点意思,建议增加一项内容,就是在比较的同时加上实际路况的情况,这样谁更准一目了然。
用心做事:楼主在截屏那个比例尺看会有误差,因为主路状态和辅路状态会相互覆盖,很难看清,必须要放大到分清楚主路和辅路状态,比较才能更客观一点。
不过三家的质量确实是参差不齐,上海建设交通委网站上有一个显示高架的状态的网页,高架状态是由人工确认后发布的,如果要比较的话,可以用那个作为基准值来比较。
coolboy110:mapabc九洲联宇提供信息
mapbar上海优途提供信息
百度地图世纪高通提供信息
其实这三家都仅仅靠出租车GPS数据处理交通状态,而且各家出租车GPS数量参差不齐,样本量有高有地,同时单一的出租车数据受到交通信号灯影响反映也差异比较大,尤其是在较短的路口,GPS数据处理的交通状态准确率更低。所以,单一的出租车GPS数据处理交通状态或交通流参数都有本身的局限性。上海也着手开始多源数据融合,在地面道路希望SCATS数据和GPS数据能够相辅相成,提高准确率;在对外高速希望能通过收费数据和手机信令采集处理相辅相成。这些数据将在年底(2009年12月)左右对外发布,到时候大家可以参阅上海交通出行网(建设ing),应该比较准确。另外,用心做事XT提出的高架数据其实也实现了自动发布,只不过加上人工确认发布拥堵信息而已,因为市管处和交警高架支队有协议相互配合疏通,所以在发布拥堵信息时需要谨慎确认。
山羊鱼:coolboy110说得很有道理。现在比较流行GPS处理道路交通状态,各家公司通过各自发布途径都发出自己处理的状态结果。其实单靠GPS数据也是有局限性的,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很难判别精度,所以各说各理。现在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从工程实际应用的角度推进交通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工作作风是踏实的。
枯网草:作为提供商业服务的企业来说,浮动车数据是他们可以获得数据源的最简单方式
固定源的数据和浮动车的数据互相校正当然能提供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但是固定源的所有权目前都在政府部门中
这些数据源的设施一般都是政府财政投资
商业化的公司购买
政府如何定价呢
这个收益应该谁来获得呢
还有一个问题
商业化公司购买政府的数据
肯定要签订协议
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
但是固定源数据众所周知间断频率比较高的
对于政府使用的交通信息服务
他可以通过集中固定源来互相校正
弥补某一种数据源间断的情况
但是商业化公司要购买几种数据源么
或者让政府机构出资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升级设备么
上周听了一节北工大荣健老师的课
荣老师讲了一句话很有意思
他说在学校的时候觉得交通拥堵等问题很好解决
但是毕业了到了工作岗位了越来越觉得难以解决
解决交通拥挤不是技术问题是社会问题是政治问题
Jandy:好像这些浮动车的数据均不是实时的,可能是历史数据。Mapbar和MapABC选择的时间不一样,有选周二,有周三,这就难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