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六届全球智能驾驶大会——暨苏州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进会”上,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理事长王笑京发表了“构建车路一体化智能交通的路径探索”的主题演讲。
王笑京指出,新一代智能交通正在逐步形成,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是依托的基础技术。在新一代数字化条件下,交通控制和服务变革已经显现。车路云建设应该更加关注成本效益和实施方式,需要从交通系统和社会角度进行考虑,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找到适当的切入点。
未来智能交通发展共识
智能汽车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高地,已成为全球工业强国竞相追逐的焦点。中国亦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视为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
结合近期智能交通行业动态,可以看到,国内外智能交通都在重点关注数字化与AI、未来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自动化、智能化综合交通、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等话题。
其中,国外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交通比较关注从交通、城市、社会角度考虑如何应用新技术取得收益,关注成本效益和实施方式。
而国内目前比较关注产品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较少讨论新技术条件下劳动力和公平问题。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虽然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这些岗位往往对技术要求较高,从而引发了社会公平和劳动力市场的关注。
对于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各国因环境和技术背景的不同而持有不同看法,但仍有一些共识存在:新一代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对交通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以人为中心、数据驱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线;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成为代表性基础技术;在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和产品创新时,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社会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数字化和平台条件下交通运行控制与服务产生变革
以当前广泛使用的网约出租车为例,已经初步实现了载运工具和人的数字化,以及平台云的融合。通过手机这一载体,车辆和人的位置、特征、需求等都被数字化,并在算法和平台的控制下形成了一种高密度和高强度的数字化控制和管理。虽然表面上乘客和司机拥有自主权,但在平台算法的控制下,实际受到了很强的交通管理措施影响。
此外,网约出租车平台对驾驶员的管理,也体现了对劳动力的强有力控制和管理,包括经济激励、评价系统等方面都形成了一个闭环体系。因此,可以说网约出租车已经是一个实现了车路云一体化的实际案例。现在,许多网约出租车企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形成了全国性的云控平台。
可以看到,在数字化和平台条件下,交通运行控制与服务产生了变革。那么,对于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应该如何推进、是否需要在一开始就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下,对车路云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对车路云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建议1:车路一体应采用正向设计的方法进行体系和应用系统设计。
传统体系设计倾向于关注如何布局路边设施、如何构建体系以及如何开发相关设备。然而,要使这个体系真正做得好,必须从受众真实需求出发。
当前,不少企业和部门在规划时往往基于空想的需求,导致与实际需求的脱节。为了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体系,应从需求定义、框架设计、系统综合开始,以此为基础进行物理设计,并最终决定是否投资。
我曾亲自参与网约出租车规则制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深刻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发展问题。引入资本时更多地考虑应用需求,而非单纯的硬件设施问题。实际上,应用需求的带动作用往往比行政命令和政府投资更为有力。
建议2:重视两类基础设施差异,注重资产积累。
我来自交通行业,对于交通领域的车辆、道路以及基础设施的保值增值问题有着一定的思考。特别是道路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这些往往是百年大计,通过适当的养护可以确保其资产价值和应用功能得到长期保持。
然而,涉及到以信息装备为主的路侧设施时,保值增值难度较大。主要由于信息技术迭代速度过快,设施价值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新技术所取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现阶段应充分利用4G的资源和已经商业化部署的5G资源,路侧专用信息设施应以市场化推进为主,资金来源以企业或社会融资为主。
建议3:选好车路云的切入点。
考虑用户(出行者、运营者)的直接感受和收益。比如欧洲,C-ITS的工程化采用的是低成本路线,让大家先用起来;国内以地图导航企业信号灯读秒在各大城市普及应用为例,高速公路与导航公司合作,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原有资源、利用既有通信、导航和手机资源,在高速公路上补充数据采集点,实现轻量化的车路协同应用。
政府可组织在公共交通、共享交通、货运物流及限定区域应用等方面切入,个人乘用车应以市场化引导为主。路侧通信系统及车载机首选4G和5G公网以及手机,也可使用专用OBU,专用通信系统(如C-V2X)应由通信运营商或专营公司建设,采取用户租用形式。
建议4:应对已建的车路协同(车路云)示范进行评估。
已建20个车路云示范城市和10多个省市建设了车路协同几十项示范工程,目前没有看到有详细数据采集、分析和对比的评估报告和财务报告,而统一和规范的评估数据采集体系、交通评价体系和财务评价体系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得到数据,包括管理效率数据、交通流数据、服务数据、节能减排数据、财务数据等。
发达国家在2010至2018年期间对类似项目进行过评估,以日本在推进EGC2.0和智能公路项目为例,在多个关键点进行了详尽评估工作,特别是在事故高发区域安装相关系统和设施后,事故率降低了60%。未来国内考虑评估车路云系统时,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估手段,为确保评估客观性,建议引入第三方机构。
综上,车路云未来的发展需紧密围绕受众真实需求,采用正向设计思维,构建与实际需求相契合的体系与应用系统。同时,应深刻认识并应对基础设施差异带来的挑战,注重资产积累与价值保值。在切入点选择上,需兼顾用户感受与收益,推动轻量化车路协同应用的普及。最后,对已建车路协同示范进行科学评估,引入第三方机构确保评估公正性,为车路云系统的持续优化与升级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通过这些综合措施,车路云系统将朝着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