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标模式的落地探讨——设备只是引子,服务才是根本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粤标模式的落地探讨——设备只是引子,服务才是根本

    2021-07-02 09:17:26 来源:IOV114 评论:
    分享到:


    image.png

    2021年中国车联网大会现场

    4月9-10日,由工信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联盟、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广东省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海王文化承办的2021年中国车联网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8号馆会议厅胜利开幕。


    会议最后进行了气氛热烈的圆桌互动,此次圆桌互动的主题为“货运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落地模式探讨”。在广东省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勇兵的主持下,几位行业专家就“《道路运输条例》修订与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落地”、“透过粤标看保险模式落地的机遇与挑战”、“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数据的跨部门与跨领域应用”等议题展开激烈讨论。

    image.png

    圆桌互动现场

    出场专家名单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企业分会 特聘专家 王双

    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开发管理部副总经理 张鑫

    深圳市赤湾东方物流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部总经理 任国富

    优必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合伙人/执行董事 叶兴根

    G7合伙人/山西新晋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增华

    江苏中天安驰科技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 刘杨

    主持人


    image.png



    广东省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勇兵


    王勇兵


    这几天,很多地方的服务商、行业协会和运管单位的领导都在询问我,广东模式怎么样?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行业专家怎么说。首先,先请各位嘉宾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王双任职于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主要职责是交通安全研究,致力于打造中国道路安全零伤亡的驾驶体系。

    张鑫我司是中国第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成立自2000年,前后完成了国家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高风险项目,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公共项目;实现了国家卫健委、国家旅游局、国家安监局、质检总局等国家级行业表现的通保。在交通行业,我司在2016年参与推动了青岛市“两客一危”车载设备换装。

    任国富我司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南山集团的子公司,致力于国内道路运输代理、国际货运代理、自有物业租赁、物业管理等业务中运用现代设备实现高科技安全管理。

    叶兴根任职于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主要职责是交通安全研究,致力于打造中国道路安全零伤亡的驾驶体系。

    张增华我司于2017年成立,经营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转让、计算机系统集成等业务。2013-2014年,我司全程参与了山西市场的开发及后期运营。

    刘杨中天安驰是主动安全智能设备公司,致力于AI算法、ADAS的实践和应用,是今年粤标保险模式入围的硬件厂商之一。


    王勇兵


    接下来正式开始互动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道路运输条例》修订稿的新增了一条款:“鼓励道路运输车辆使用智能视频装置。”请王双老师谈这个问题,您认为《道条》修订把这一条加进去,是合理还是多余?您怎么看这个事情?

    王双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于政策而言,我们要探究政策从何而来、如何应用、应用到哪些方面。基于这三点我们讨论《道路运输条例》修订政策的落地、应用以及政策和目前行业的连接。

    一,政策的修订是为了安全。有了设备、平台、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加上相关地方政策来推动保险和其他的模式发展,以此来推动智能视频设备在运输车辆上的安装。

    二,如何应用?这是一个核心问题。驾驶是是什么?是驾驶员用眼睛观察、大脑决策、手脚行动,最终改变轮胎在地面上的角度和速度;通过掌握时间差、控制车辆的行驶轨迹,这就是驾驶。作为一个营运驾驶员,面对的是货物和乘客。运营体系中,运营商不仅要注重车辆载体,更要注重驾驶员载体,要以人为本。为了规避事故,提前预防、预警和预判而不断推出管理方法和手段,这就是政策修订的意义。要把管理体系在框架内作出好的产品,用好科技手段。其次,《道路运输条例》修订增加这条,是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责任心是安全之魂,标准化是安全之本。在责任心的基础上,我们在做标准化,有安规、法规、政策等等。总而言之,要以人为本,落实责任心,提出主动性的服务理念,把监管性的工具变成生产型工具,这样才能把政策用好。

    王勇兵


    谢谢王老师。下面请教一下任总,您作为应用方和管理方,是责任主体,您怎么看待《道路运输条例》对运营车辆增加智能设备装置的建议?

    任国富

    深圳市赤湾东方物流有限公司在1986年就有安全技术部,一直延续到现在。过去,我们也在苦思冥想,践行保障司机安全的责任,但真正出了事故,具体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做了什么事情我们很难充分了解。自从2017年安装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之后,我们的事故率下降了52%,事故损失下降了49.3%。

    另外,安装设备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设备,如果安装了设备,不去应用和管理,也是毫无意义的。对货运行业,很多保险公司因为营运车辆保险利润微薄甚至负利润,而不愿意买单,但我司的车联该保险是对外公开招标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使用智能视频设备之后,能够真正给企业创造效益。所以,智能视频设备不但要装,更要会用,以后再根据使用情况合理化的改进,这就是企业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才能落实。

    王勇兵


    感谢任总对行业的支持。目前很多运输企业在装设备的时候会有一些抵触的心理,赤湾东方是全国标杆物流企业,任总的回答表明,对这个设备以及运行模式是持肯定态度的,这给了行业一个信心。

    下面请教G7合伙人张总,张总一直在研究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有多年跟物流、保险公司打交道的经验。您对于《道路运输条例》修订这一条款有什么样的看法?

    张增华:

    首先增加智能视频装置无论对于车队、客户还是驾驶员,肯定是好的事情。但是,在安装的基础上,后续怎么样运维才能更好的发挥装置的作用,这是最重要的。G7在2018年就在这方面做了相应的探索。坦白地说,车上装载智能装置,增加了提醒功能固然是好事,但是长时间后这样的提醒就会形成习惯,效果会逐渐的弱化。所以装置转载后的运营、支持和管理尤为重要,否则便会徒劳无功。

    王勇兵


    好,谢谢张总,谢谢三位老总。总结而言,对《道路运输条例》修订这一条款是看好的,都认为应该增加这样一个装置。《道路运输条例》从政策、法规和管理部门的意志上来看,应该说,安装这一设备是势在必行的。

    第二个问题,透过“粤标”看保险模式落地的机遇和挑战。请张总、优必飞叶总、中天安驰刘总,从各自的角度谈谈你们认为的“粤标”是什么样的模式?

    张鑫:

    安装设备是必要的,设备安装之后的管理更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才能让设备发挥它的效能。对于保险行业来说,ADAS、DMS纵然有强大的功能性却并不能直接影响保险的赔付率。只有设备安装的基础上加上有效管理,才能实现赔付率的下降。设备安装无论是出于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或者是商业模式的运作,最终保险要回归到你能否为车和企业降损的出发点上面。如何让保险费率的制定有数据支撑,这是保险要考虑的。从这个出发点来来看,“粤标”的制定当中有没有考虑这个效果呢?单纯只是规定了相关的技术功能类型,保险的效果无处体现。目前标准当中保险方的参与度很低,这是我们的担忧。

    但模式是好的,很多运维商和企业都比较看重设备安装之后的效果,这是正向的。设备的技术更新、功能逐渐稳定,事故的赔付率下降了很多,目前保险业对设备的运行是持肯定态度的。通过这几年的数据沉淀,保险赔付率下降也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总结来说,前期保险业经历过一些阴霾,但是未来可期,行业主管部门也是非常支持。现在的方向应该是如何把保险更好的落地,让保险发挥它的价值。


    王勇兵


    谢谢张总。接下来请叶总来解读一下“粤标”,您理解的“粤标”是什么样的情况?

    叶兴根:

    广东在GPS最早普及的时候,就是先试先行,是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这一次推动主动安全设备安装,尤其是主动安全设备跟保险风控结合,服务、设备配置等也都在研究升级。氛围和势头非常好,风控服务与环境真正被营造出来了。

    “粤标”在制定过程当中,对于设备的配置、功能的要求只是一些模糊的界定,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而在标准执行落地过程当中,也就是设备从无到有的过程,对设备的配置、标准化的稳定性才开始有所体现。设备安装的时候一拥而上,装上去后就会出现大量的工程、运维和服务等方面问题。设备标准有了,接下来就是要关注服务的标准。这是保险公司最关心的内容,保险出资并不是购买硬件和设备,而是硬件和设备所带来的数据服务,这个链条很长,未来行业需要围绕着设备的安装、动态的服务、服务的标准化、保险公司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输出。标准起始都是有先进性和缺陷性的,但是在落地过程当中,行业服务一定要超越它。

    王勇兵


    做好运维服务,把标准贯彻实施,就能实现超越。从叶总的话来看,叶总希望“粤标”能走向全国,谢谢。下面有请刘总。
    刘杨:
    粤标模式执行落地的过程中,中天安驰、保险公司、传统GPS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等各方都有一些忧虑。“粤标”模式定了3年设备和服务费是3600元,1年1200元。假定第一年支付了1200,如果执行不到位,在最极端的状况下,第二、第三年不再支付费用,那么1200元远远不能覆盖成本。
    这个过程当中,传统的运营服务商、保险公司和设备厂商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弱势方,设备安装之后、缺乏监管机制,司机违规无人担责。因为没有合理的监管,落地的结果是比较差的。这是我们忧虑的事情,所以接下来需要真正推进和落实的事情。
    其次,对于设备厂家来说,需要做另外一个阶段的思路转型。重载货车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是偏向作用于C端的,与“两客一危”或者物流车辆的强监管有一定的区别。DMS摄像头安装在车内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非常大,司机无法克服心理障碍是问题。能够站在客户体验的角度给司机有效的提示才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应该更多站在司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我们在开车,有了驾驶疲劳之后,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提醒,而是怎么帮助克服这个疲劳。之前中天安驰调研了上千位司机,他们出现驾驶疲劳多是因为工作原因(按时到货)。真正的安全服务不是监管服务,而是从司机角度压实管理的责任,这样的产业链才是良性的链条。

    王勇兵


    谢谢刘总。接下来请教一下江泰的张总,从保险机构的角度出发,“粤标”实施过程当中最大的挑战,或者最大的问题是在哪里?

    张鑫:

    现在来看,主要挑战是“粤标”操作模式与保险行业的运作模式有相悖的地方。保险作为主要投资方,在这一模式落地过程中的参与度很低。粤标模式对社会是好事,前提是把标准执行扎实地落实下去。标准执行不到位,出现亏损对于保险公司的影响会很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行业的多方参与,运维商、集成商、保险公司、中介,多方共同出谋划策。

    王勇兵


    据我的了解,广东省36家保险公司签了一个公约,公约中有互认条例,驾驶员在三年中可以更换保险公司,更换选择的保险公司要支付剩余的设备和服务费用?

    张鑫:

    公约没有问题,保险公司衡量的是设备经营情况,以及行业监管和规定。

    王勇兵


    即便是签了公约还是会存在风险,如果设备装上去没有带来运行的效果,后续接管的保险公司可以放弃这个业务吗?下面请教一下任总,如果发生没有单位接管保险的情况,运输企业应该怎么办?

    任国富:

    对于保险和设备商来说,一直以来都担忧标准怎么推下去。首先,运输企业是要负责任的,企业要有社会的责任感。其次,“十八大”以后,主体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哪个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出了事故是要追查责任主体的,这从企业和个体来说是责无旁贷的。所以,设备安装后要合理利用,不是装上就一定能给生产带来安全。在用的过程当中,要保险、要企业、要设备供应商三位一体共同管理这样事故率才会下降。否则大眼瞪小眼,就没有单位愿意承保了,到时候只有到广东省外去找第三家保险公司来承保了。

    王勇兵


    谢谢张总和任总。最后请教一个问题,站在保险机构的角度,因为不同的车辆购买的保险等级是不一样的,保费缴纳也是不一样的,还有很多是没有购买商业险。“粤标模式”在短时间内要完成这么大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处理?

    叶兴根:

    2017年的时候,是运输企业购买设备,现在这个模式不适用了。现在是企业免费,保险公司出资购买,那保险公司是要买硬件装置吗?实际上不是。我们的观点是只要有硬件资产流转,就能解决第一年、第二年的延续保的问题。

    假设“粤标”公开市场价格包含服务是3600元,平摊到每一年是1200元,第一个/第一年保险公司承保在保单范围内,或者是刚接手这家企业,这家公司真正分担是1200元,而不是3600元。接下来,我们把焦点转化到服务上面,让风控科技公司来买设备,保险公司为科技公司承保。这样能使得术业有专攻,又能通过分摊来消化企业的成本。即时来年转B保险公司了,就找B保险公司分摊三分之一的成本,我们就是这样的模式。也就是说,成本分摊,把固定的设备债务转化到风控科技公司。“U+”服务共同体就是,运营商不用买设备,优必飞来做分期,风控科技公司或者运营商跟我一起共同买了这个设备,把设备装上去。到第二年的时候,不论是否更换保险公司,都直接对企业服务负责,这样就可以通过提升服务减少设备转化,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可以解决这个顾虑的。


    王勇兵


    通过几位专业的观点,都在反复强调,安装一个设备解决不了问题。根据数据统计,现在不少智能视频报警设备出现少报、多报、误报、漏报和无效报警数据太多,按照苏标、陕标、粤标、湘标,各个地区都有各自标准。现在,每个设备的每天报警数据最少都会在100条左右,最多的有2000多条,一天之内2000多条报警数据要如何管控?还会产生效果吗?各位专家都强调设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定是要多方的力量结合起来。还有企业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否则管设备和司机是管不住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请教G7的张总。2019年,阳光保险为洛阳一千多台危险品运输车全面承保。请教一下张总,在这个装车过程当中,企业的配合度怎么样?

    张增华:

    我们每个人关心的都是这个事情落实,钱从哪来,但是都忽视了车主、企业、保险公司,这其中各方都是有自己的选择权力的。保险公司不接收保单,车主、车队也是可以选择保险单位的,甚至保险金额也是可以选择的。

    G7在2018年开始与2-3家保险公司合作,也有自己有保险经纪公司。我们运营商、厂商设计好的东西去推广,会受到很多的阻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考虑客户、车队、车主,甚至是保险公司所需要的东西,资金投入没有产生理想的结果。

    “粤标模式”明确了出资方的要求,对设备的要求,但是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去从客户、从个性化的角度做一些改变。我们要做的是为保险公司赋能、为客户服务,而不是完全改变保险行业规则,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王勇兵


    谢谢,非常感谢张总分享您的宝贵经验。张总强调我们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在调研过程当中也发现“粤标模式”规定保险公司支付的费用里包括设备、设备安装、流量、存储等费用,但没有服务费用。请教一下任总,如果保险公司只负担“粤标模式”规定的费用,但要把这个服务做好,运输公司还愿意承担一些费用吗?

    任国富:

    非常感谢。可以跟大家说一句实在话,我现在是一分钱都没有掏,并且还要求设备供应商跟我一起来管控设备的异常,监控24小时不间断。同时,运输企业也是24小时不间断的配合。我们设置了一个淘汰制,管得不好设备商,下个月份额就划给管得好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去找到隐患,做到提前预防。隐患找出来之后通过和司机聊天、面谈、点名等一系列的改正措施,在加上后续观察,这样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

    车辆一旦出了事故,企业需要负担的社会责任、来年保费、设备以外承担的份额是很大的。反之,保险公司付出的可能就不是止这3600元了,而是10万、20万甚至更多。对于设备供应商来说的,通过提升服务、不断的改进,市场份额是越来越多的,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是三方共赢的。

    王勇兵


    谢谢任总。您觉得把这个事情做好大家是受益的,是否可以由三方共同来承担费用?

    任国富:

    举个例子,2017年,我们不仅仅安装了保险买单的设备,还安装了AEBS(主动防撞)设备,是我们企业负责出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事故发生以后,给设备供应商或者是给运输企业带来的伤痛和损失远远不止这1万多。总结一句话,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商业模式。

    王勇兵


    非常认可任总的这一句话。回归到商业模式上,如果保险公司跟运输企业一起来分担费用,推广和应用更加顺畅一些。最后一个问题请教各位专家,运输企业能不能出这个费用,要不要出这个费用?王老师,您发表一下见解。

    王双

    首先,我赞同任总的管理思路和购买服务的理念。其次,设备安装后能够提供什么。最后,以后的发展方向。

    安全和成本是永远的核心。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驾驶员,无论是驾驭公司、驾驭团队还是驾驭车,都要规避一个东西——危险源。我想把大家的视线从设备上转移出来,设备本身的价值不高,但是我们却能通过管理设备却能创造价值。什么是管理呢?就是用最低的能耗换最大的效益,最优化效能和安全成本,设备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把安全和成本的模型做出来,设备只是其中一方面,装的任何东西都是驾驶员在操作,好的驾驶员和不好的驾驶员就是能识别危险源。目前设备采集的数据距离服务大数据AI还差很多,数据分析的功能没有被真正挖掘出来,导致现在驾驶员已经成为了劣币驱逐良币,行业也是水深火热,大家报团取暖。基于政策的支持,进行有底价无上限的增值服务,说是帮助企业省下了钱、赚下了钱,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

    再说未来,我们可以建立五星驾驶员、五星管理者的评估体系。零伤亡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司机和坏司机怎么评判?评估体系把安全、成本、服务、贡献,这几个维度拉开评价,好司机为企业带来低成本,工资应该高一些。五星就要比四星的高,高多少由市场决定,这样就把成本算得非常的精细。数据就是资源,这是始终不变的,但是解决三个问题:1.专业的经验;2.科学的数据,数据要精准和好;3.服务主体意愿,1%的意愿、感动大于99%的产品设计。

    驾驶是一个系统,将来5-10年可能会有一个职业叫“值班员”。未来自动驾驶能上路了,5G、法规、高精地图可以应用了,就有“平行驾驶员”,车上不需要驾驶员,管理人员在办公室来戴上VR系统,10个车可以操纵100辆车的编队行驶,这是驾驶形态,零伤亡就在这过程当中就实现了,这是有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

    回到安全和成本,只要计算清晰,效益清晰,责任主体清晰,大家都乐意掏钱。


    王勇兵


    谢谢王老师。总结来说企业不是不愿意出钱,但光为设备出钱是行不通的,必须提供更好的服务并真正解决问题,那企业付这个费用是没有问题的。对于“粤标模式”的解读到此为止,我们只是以点带面、抛砖引玉,给各位做一些行业的碰撞,思维的碰撞,以及“粤标”的普及。
    最后一个问题,“粤标”在执行过程当中备受关注,很多地方的道协、运管局的代表和领导都在向广东取经和学习。根据各位的了解和理解,请教江泰的张总,还有叶总、杨总,你们认为“粤标”可以复制出去吗?
    刘杨:
    从设备厂商的角度来说,推广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运输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一定会去做的事情。所以“粤标”的推广只是时间快慢的问题。所以,企业要具备社会责任感,不单单是想卖这个设备,而是真正想把上帝服务好。
    叶兴根: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应该做判断,而是如何做得更好,然后其他地方才能学习得更快。广东是否跑到前头还是未知数。“粤标”现在先期条件非常好,有保险和交通两部门共同下文件,这是在全国是最好的一个环境,我相信在广东这么大的产业环境里面,“粤标”能起到表率作用。
    张鑫:
    我感觉“粤标”已经为行业树起大旗了,一定能走出去,只是各地可能有具体的变化,但大旗和大方向已经没有问题了,一定能走出去,这是我的观点。


    王勇兵


    感谢,谢谢各位嘉宾,由于时间关系,提问交流环节到此结束,各位有什么需求可以在台下跟各位专家和嘉宾交流。非常感谢今天为大家作出分享的嘉宾,谢谢你们。

    我们梳理一下互动环节讨论的内容:

    《道路运输条例》的修订,重点运营车辆都应该加装智能视频装置。我们一致认为,设备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好服务,共同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来做好联动管理工作和服务。

    “粤标模式”未来会不会推广至全国呢?大家都认为走出去或者是超越的概率很大,只是时间的问题。接下来是设备企业、服务商和保险机构三位一体,把道路安全运输管理做好的同时,设计好商业模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最后发出一个倡议,也是一个呼吁。受到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省道协的授权,全国其他省市的道协、运管单位,如果要推动“粤标”的模式,他们非常愿意开放标准供大家做参考和链接。

    其次,也借此机会发起一个呼吁,尽量减少设置地方标准和地方规范。因为设备差异不大,如果每个省份都设置一道“防火墙”,做一个标准,要标准互认是很难的,也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无论是保险公司买单还是运输企业购买服务,都会徒增成本。我们呼吁各省市尽量地能够达成标准的互认。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公路学会、广东省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联合起草的团体标准将在下半年发布,希望能为标准互认进献绵薄之力。

    最后,掌声感谢各位专家和嘉宾智慧的分享,感谢在座各位的坚守。互动环节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谢谢各位嘉宾。



  • 关键字: 粤标
  •    责任编辑:its114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