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集聚了社会及地理、技术、文化、人文等因素,其本身不可能独善其身。在新技术趋势下,国内道路交通发展未来如何更好服务于生产、生活,以六大思考,抛砖引玉,思考其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一、围绕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基本目标:安全、效率。
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风险无时不在,人们的所有出行中,倘若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其他一切又谈何意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人们会寄希望于更短或更快一点的两地间来往时间。以上两点应该讲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需求。进而再对便利、舒适有所追求。同时,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影响与智能交通的发展,绿色与可持续也成为该领域的重点关注与发展之一。
二、围绕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基本要素:人、车、路。
基本共识是:人(驾驶人、行人、骑行人、乘车人、道路管理者)是主体、车是关键、路是基础。并且三者间有着规则的约束,即法律法规作为手段依据来保障系统的安全、秩序运转。而且,这一体系尤其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工驾驶的时代这样,辅助自动驾驶普及、乃至无人驾驶到来,也将如此。同时,在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发展中,围绕人、车、路,三者间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发挥着巨大影响与变化,尤其目前正热衷的智能网联技术。
三、智能与智慧是趋势,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不等于完全抛弃、不要传统。
新技术与新工具的颠覆性影响,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不等于完全抛弃、不要传统。比如,从技术经济角度看,投资是讲求回报,不论是直接的还间接的收益,何况技术本身更倾向大道至简。从社会人文角度看,友好的道路是面向所有用路人,必须考虑一部分继续延用传统交通工具的出行者。
四、“车路协同”的本质:不同交通环境下匹配的合理交通流运行。
当下所谈的车路协同更多是狭义的、侧重于某种技术工具条件使用下(比如通信技术)的车路协同。从更为广义的角度看,具体到路段(区域)交通管控上,即是基于道路线形、地物地貌、气象条件、车型组成、车流量等的限制速度选取与车道时空资源分配。
五、当航空、轨道无人驾驶还未大规模普及前,道路领域的难度似乎更棘手。
道路运输作为现阶段五种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存在,其接入性高和组织程度低等因素,存在场景复杂、多变等情况。比如交叉路口的密集交通、自行车、行人以及某些非结构化道路等限制因素的挑战。我们必须看到: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技术和场景的复杂性。不得不承认的是:机器人做的决定越多,就越困难,也越昂贵。像港口、仓库等这类相对封闭的场所,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应该还得益于其行驶路线相对单一固定、其他交通参与要素相对简单、规则遵守易于管控等条件;但是开放性的道路,却并没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