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铺就智能道路 引导智慧交通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新基建”铺就智能道路 引导智慧交通

    2020-04-15 10:23:3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顾佳赟 评论:
    分享到: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2月公共财政收入情况。与绝大多数地区出现同比2位数以上负增长不同,浙江省2月财政收入同比仅下跌1.28%。其中,来自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财政收入逆势大长311.3%。作为国内数字经济的“领跑者”,杭州市1~2月的财政收入在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同比1.6%增速,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着实“给力”。

    事实胜于雄辩。着眼未来,一个新的概念——“新基建”近来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词。“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是相对于以“铁公机”为主体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指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必须大规模建设和普及的新一代高科技、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5G基站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等。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更“新”,就无法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发力“新基建”,是向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这已经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一重要要求,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更是党中央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

    毫无疑问,城市将是推进新基建的主战场,“新基建”必将为城市转型升级、驱动发展注入巨大的新动能。能否抓住推动“新基建”的重要机遇,抢占数字经济新时代的“风口”与“高地”,决定着各个城市实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的质量与效益,也影响着未来世界城市发展水平的分野。

    抓住机遇,推进“新基建”,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新基建本身的重要特征,就是科技含量与创新带动能力要指数级地超越传统基建。尊重科学规律,应用最新技术,是推进新基建的“最低”要求。

    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要抓住以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物联网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领域,加快智能化新技术、新业态的推广应用,有效拉动相关投资,抢占产业先机。

    同时,城市应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让“老设施”服务“新基建”,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

    抓住机遇推进“新基建”,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推动“新基建”发展,要对城市新基建的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和建设周期进行科学评估与动态跟踪,加强对各类项目的监管和调控,防止“一哄而起、盲目上马、重复投资”的老毛病,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

    要注重实现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相结合,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新基建的专项安排,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用好政策杠杆,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支持“新基建”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多渠道保障对“新基建”持续投资与投入。

    各城市政府部门,在新基建推进过程中,要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抓住机遇推进“新基建”,还必须坚持开放合作。“新基建”不仅是在中国受到重视,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力抢占这一新高地、加快相关产业布局,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新基建”领域不仅是各国激烈竞争的前沿阵地,更是一个需要全球协作的新领域。

    可以说,互联互通是“新基建”的本然属性之一。因此,我国推进新基建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与全世界的交流、合作乃至技术标准共享。既要重视培育“新基建”的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并向全世界推广,也要对标已有的世界领先标准、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引进、交流与合作。

    在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以“新基建”为媒,搭建开放的合作平台,打造“新基建”最佳实践城区和应用示范城镇,为“新基建”技术与产业国际合作提供大力支持。


  • 关键字:
  •    责任编辑:suyanqin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