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14-1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科学技术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导举办的“2018中国安全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举行。车云主办“安全出行主题论坛暨第二届交通安全产业峰会”,峰会以"安全出行"为主题,"专业论坛+创新展"联动,打通汽车、交通、电子、通信等多个行业,探讨最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安全出行模式与生态,强势推动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大会关注度及影响力。
论坛期间,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研究中心主任周炜研究员发表了以《主动安全及机动车智能化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周主任主要从事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安全、运行保障、车路协同、智能交通、应急处置及救援等方面技术研究。
以下是周主任的主题演讲全文:
新的和老的朋友们,大家都下午好!
受主办方的邀请,然后我和大家交流一些,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我叫周炜。简单介绍一下,我来这开两场会,第一场会就是我们安全出行方面的会,第二场会就是与国家重点专项公共安全相关的。因为我近几年所做的工作都是与安全相关的,包括交通事故的分析和处理,近来的30人以上的交通事故我是都到了现场。有这么几个问题,其实是老生常谈,大家都清楚。我们研究交通安全的时候就要考虑交通要素的问题,它是由这么几个要素组成的,以前讲人、车、路、环、管是五个交通要素,从2015年以后任何一场汽车为主题的会议都融入了很多智能化的问题,那么智能化分解一下落到车上是网、信的问题。那么车辆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新涌现的各类技术在真正推动的时候我们很慎重,相对客观,低调冷静,视角宏观,对于一些热点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等热点比较冷静。因为最后在产品传递的过程中都到了交通运输行业,要承载和承担的责任太多。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都说车辆的安全包括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其实现在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的界限已经被打破了,或者正在融合。比如安全带,可是现在有很多车辆的智能安全带它是要感知环境的,然后它再调节它的约束力、预警力等,它不仅仅是一个被动安全的设备。
提出智能安全这个理念毫无疑问是对的,因为我们要把所有的安全都赋予智能化的一些特点和特征。现在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很多概念是不清楚的,或者是交叉的融合的,边界不清晰的。急需要在标准上、规范上去给予界定。比如说主动安全、ADAS、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化的分类或者是自动驾驶分类标准,站到不同角度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这种评价就存在缺少一个公允评价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要加大力度进行研究的,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一下,无非是传统的两个概念,一个是自动化,一个是网联化。智能化的核心是一系列主动安全系统,自动驾驶的实现,实际上是一系列主动安全技术的叠加和集成。本质上讲智能化它本质就是网联的,但是网联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特点也不相同。包括车车的联系问题,车路的联系问题,车和人的交互问题,车和云的关系,凡是网联的事情一定要注重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来到我们跟前。自助式的、孤立的系统要向协同式或者是智能网联式的发展,我个人认为独立自主式的智能化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是受限的,是有问题的,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立体通信、车路协同、高度融合的。
第二,产品升级涉及到生态的战略问题,重点说四个不可行。第一个是仅仅依赖本车的智能化,是不可行的;第二,仅仅依赖于GNSS,也就是卫星定位系统以及高精度地图的智能化是也是受限的;第三,仅仅依赖单一种类的识别是不可行的,一定是多源感知、高度融合的;第四,把智能机器人放到车里实现自动驾驶,是不可行的。智能汽车依然是汽车产品,核心问题是产能太大了,两千多万辆产能,中国国内甚至人类社会在长时间内能够吸收多少,这是一个大问题。同时智能汽车依然是汽车产品它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彻底的解决,所以我们且不要太过分的高兴能够弯道超车,有些东西我们是超不过去的。那么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多,重要的防止下面四个误区:
第一,产业规模无序扩张,我向工信部的、发改委也建议过,汽车的产能不能再扩大了,扩大以后对我们中国的未来产业发展是一个大的问题。
第二,产业方向超越现实,研究可以超越现实,产业不能超越现实。
第三,防止系统纵向垄断,现在纵向垄断非常严重,好在近几年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出台防止垄断问题。
第四,汽车产品供给与运输业态的需求不匹配,我们典型的问题是生产领域说生产,使用领域说使用,双方上下有结合紧密程度严重不够。
说说智能化发展面临的障碍:
第一,汽车底盘技术是根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汽车产量上去了,汽车技术也发展了,但是底盘技术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大客、大货,我们在研究的时候都赶上时髦了,但是底层基础的东西我们没有深入的探究,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智能化的发展。
第二,汽车零部件,中国几乎没有哪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EBS、ESC、BSP,我们的企业现在还不能拿出可以与博世相匹配的或者是可类比的制动等产品;比如说AEBS的研发,执行器基本上不是中国的。
第三,系统的可靠性,好在近几年我们有很多的一些技术推动可靠性问题,1983年第二次可靠性会议以后,中国可靠性没有再召开大规模的会议,包括我们的安全问题也是一样,当然网络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货运模式要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正在调整结构,就是货运结构调整文件已经发了,大家都知道。那么未来我们认为道路运输的大批量的货物是集约化运输,希望有产业集团、运输企业集团、小批量的货物要专业化运输,对于客运来说,400公里以内的覆盖半径是道路客运的主责,超过400公里,也就是直径800公里以上的就不是道路客运的主责,就应该到铁路上到民航上去,在技术需求上,我们要求有更好的车辆技术。
第二,车辆的智能化技术我们的方向是明确的,也就是说,根据中国特色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化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同时运输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就提出了与车辆相匹配一系列的要求。
那么我们当下要做的事情就一件事儿,解决碰撞安全的关键问题。当下做的事儿就是交通运输安全,道路运输安全要解决的一件事儿就是碰撞事故,减少碰撞事故就是我们牵住了牛鼻子。
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