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租赁,俗称汽车共享,是以分钟或小时等为计价单位,利用移动互联网、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构架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式车辆预定、车辆取还、费用结算为主要方式的车辆租赁服务。
1.市场兴起
单纯从车辆租赁服务这个模式上讲,分时租赁其实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早年的神州租车、一嗨租车都属于分时租赁。如今的分时租赁和传统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能做到线下广泛分布、自提自还、大数据优化车辆调配。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技术发展,大大提升了便捷性和用户体验。其中,互联网技术进一步解决了车辆安全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大数据及充电桩等配套技术为车辆调配提供了可靠保障,而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渐应用给分时租赁市场更多的延展空间。
从消费者角度看,分时租赁为城市出行提供一种新的选择,相比出租车和专车等出行工具,在价格、使用灵活度方面更具有优势。同时,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对于年平均出行里程小于5600公里的用户,分时租赁的使用成本比拥有一辆新车、二手车都低。对于这部分消费者来说,分时租赁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出行工具。
从政府角度看,分时租赁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以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这几年中国各级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与行动鼓励共享出行的发展。
(国家层面政策)
2.行业分析
据罗兰贝格2017年发布的《汽车分时租赁如何在中国获得成功》报告认为,在未来几年,中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保持约45%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25年,中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达60万辆,整个分时租赁市场将迎来发展“风口”。虽然整个行业还没有“独角兽”企业出现,但市场上主要玩家的商业模式已逐步成熟,未来需要大量资金以达到既定目标及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分时租赁市场预测)
2.1 玩家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注册运营的分时租赁公司数量已达370家,实际运营的公司也逾百家。这些玩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车厂背景企业,另外一类互联网创业公司。整个市场中以车厂背景企业居多,主要是因为其拥有车厂资源、资金、品牌和车型定制化等优势。
2.2 车辆种类
目前分时租赁市场按运营车辆动力源划分可以分为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市场上绝大多数分时租赁项目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选择传统能源的企业数量较少,而且这些企业也逐渐开始加入更多的新能源车型。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维修和环保型方面相比传统能源汽车更具优势,另一方面与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有密切关系,分时租赁成为车企消化库存和缓解产能过剩压力的最佳选择
2.3商业模式
目前主流的分时租赁模式有三种,基于站点的A借A还模式、基于站点的A借B还模式和自由浮动模式:
(1)基于站点的A借A还模式
要求用户在同一站点借车和还车,不允许用户还车至其他的站点
(2)基于站点的A借B还模式
不要求将车辆还到取车站点,可异站点还车
(3)自由浮动模式
在指定的服务区域内,可在任意公共停车点取车、还车
2.4资本涌入
根据车创不完全统计分析,2017年分时租赁行业整体投资金额高于2016年,但融资轮次以A轮及以前为主,对于重模式运营的分时租赁企业在未来还需资本支撑以抢占市场,预计未来两年还将由更多的资本进入市场
3.行业困局
虽然分时租赁市场有政策的强力支持、整个行业成长空间巨大、并且越来越多的玩家已进入整个市场,但目前为至,尚未有真正盈利的企业。
按照相关行业测算,一辆分时租赁用车每天被租赁的频次保持在6次,每次1-2小时,在现阶段才能保证盈亏平衡。但事实上,通过目前多家公司的数据显示,现在投入的分时租赁车辆,出租频率无法达到上述指标。
出租频率低也是目前分时租赁行业发展中的最大难题。与随取随还的共享单车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国大多数城市分时租赁很难适用自由浮动模式的自由模式,在目前主流的A借B还模式中,用户需要到特定的网点提车和还车,并且大部分还车网点距离最终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最终影响用户体验。
企业为了满足用户随用随取的需求,需做大A取B还的规模,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的布局网点和增加车辆投入,随之而来的是车辆购置成本上升、车位租赁费用增加、人工费用支出提高等等问题,在当前用户使用分时租赁车辆的频次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更加无法盈利。
4.行业趋势
针对目前分时租赁行业面临的难题,笔者想通过分时租赁行业的本质出发展开讨论和分析。
分时租赁本质属于共享经济,在共享经济中,核心是放弃昂贵的所有权,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那么在分时租赁中,什么资源拥有最昂贵的所有权呢?显然,相对于运输工具的汽车来说,依赖于时空的停车位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才是决定其商业价值和业务壁垒的稀缺资源。企业在什么位置拥有停车位和建设充电桩,就意味着在什么区域为什么人群提供时空位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