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到驾照到第一次发生事故,最短要多久?近日,在同济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国际交通安全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德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上,笔者听到了令人惊讶的答案。研讨会上,围绕交通系统“人—车—路—管理”核心的保障措施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30余位国际顶尖交通安全专家精彩阐述,展现了世界各国在减少交通事故上的探索和努力。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冯身洪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与研讨,拓展交通安全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交通安全整体管理理念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保护道路安全弱势群体
是绿色出行的前提
“这个案例从拿到驾驶证到第一次发生事故,只有90分钟!”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教授布莱德·斯科特·帕克分享了一起碰撞事故。她的研究,将大家的关注点引向交通系统的主体——人。随后,各国专家基于心理学、行为分析理论等分析了当前典型人群的交通行为特征,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新手驾驶员作为交通出行的典型群体,在上路之前需要考取驾驶证,而每个国家申请驾照的政策有所不同。德国“人—机—道路交通”研究与创新中心博士马尔特·克吕弗把驾驶员学习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16岁—18岁,监督下的学习阶段;18岁—21岁,自主学习阶段;21岁以后,无限制的驾驶执照阶段。他的研究表明,陪同驾驶的时间越长,安全效果越明显。
布莱德·斯科特·帕克的研究发现,新手驾驶员风险感知能力不足,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情景意识。驾车行驶在路上,驾驶员要能够正确识别场景中的风险,并且知道怎样消除潜在风险。
在道路使用者方面,与会专家还重点关注了道路安全弱势群体,如行人、自行车使用者,以及儿童、老人等。
“近年来,汽车乘员的死亡率在下降,但道路安全弱势群体死亡率并没下降 。”华沙理工大学教授皮特·奥尔斯泽夫斯基说,“保证道路安全弱势群体的安全,是绿色出行的前提。”
同济大学教授王雪松负责的“上海自然驾驶研究”国际合作项目也吸引了不少专家的关注。该项目通过基于高精度真实驾驶行为数据,开展了包括紧急事件、跟车、变道、变道切入、行人机动车冲突、驾驶使用手机等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揭示事故原因、了解中国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完善基础交通理论有着重要价值。
关注主动安全
智能技术成为汽车进步主要方向
“我从北京回到瑞典,再坐车回家,上车坐好后,车上安全带的按钮会自动弹出来。”瑞典交通运输局交通安全专家李安道分享了瑞典改善交通安全方面的做法。
车辆是“人—车—路”交通系统的纽带,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的改善离不开车辆这一载体。车辆技术的进步,也是瑞典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率最低国家的秘诀之一。
汽车智能技术已成为汽车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并且也正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与驾驶习惯。根据专家的报告,笔者发现各国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形式的驾驶模拟器,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在各国的汽车智能技术研发中日益受到重视。
爱荷华大学国家高级驾驶模拟器中心副主任奥马尔·艾哈曼德,展示了一台NADS—1型号的大型驾驶模拟器,它能提供持久的运动线索、360度全景视觉,可在轿车、重型卡车之间转换。模拟器所带的运动系统可以给驾驶者带来真实驾驶体验,如通过轮胎的振动,驾驶员可以清晰地感受速度和路况等。
智能汽车技术也包括驾驶辅助技术和无人车技术。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教授萨尔瓦多·达米亚诺·卡菲索认为,虽然目前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表示要终止发展。
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内,占地面积达170亩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预计今年7月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为研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受控封闭测试场地。
“传统的道路安全关注的是人与道路的关系,未来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可能会将汽车与道路的关系作为关注的重点,未来考虑数据化的设计,如设计道路的二维码信息以便网联汽车智能识别。”萨尔瓦多·达米亚诺·卡菲索说。
道路安全重点随时间而改变
“道路设计应该面向未来。”德国达姆斯塔特应用科技大学教授尤尔根·福尔曼说。交通设施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各国专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分享了在道路设计的安全评估和优化方面作出的探索。
德国道路有许多环形交叉口,这一设计将冲突点改成交织点,事故率明显降低。瑞典创新“2+1”模式的道路设计,即在车道中间增加隔离带,这样既提供了安全超车的机会,又减少了相向行驶车辆发生碰撞的几率,死亡率在这样的道路上减少了90%。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安全中心副研究员邬洪波展示了我国智慧安全高速公路所取得的成果。目前,我国建立了高速公路设施风险动态评估系统,可以实现综合考虑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状态和沿线气象环境等因素的行车风险动态评估;研发了高速公路高风险路段安全提升技术及成套实用装备等。
“提升道路安全的重点内容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教授孙小端表示。随着自动驾驶网联汽车的发展,专家也关注了由此带来的道路设计方面的问题。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穆罕默德·奎杜斯表示,未来无线互联网可以安装在高速公路上作为无人驾驶车辆的一部分。“道路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自动驾驶车辆能否正常运行,可以通过改善物理基础设施,适应未来自动驾驶车辆的应用。”萨尔瓦多·达米亚诺·卡菲索说。
“满足名义上安全的道路设计不一定是最安全的。”孙小端分享了美国道路安全手册的背景、内容及应用。怎么样的道路设计才是安全的?有没有可量化的标准?安全手册作为评估道路安全性能的工具,实现了从描述性到可量化的转变。她认为,中国正处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转变时期,可量化的因素应该得到重视,应该尽快推动道路安全手册的出台。
“提升道路安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是弯道超车式、跳跃式的进程。”孙小端表示。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但总量依然巨大,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挑战仍然很大。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俞春俊介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要深化主干公路网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应用,以及全面推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2016年,同济大学获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共同建成交通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汇聚一批国际顶尖学者,聚焦国家交通安全改善重大需求,将基于信息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共同改善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