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标识会不会全面取代ETC?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汽车电子标识会不会全面取代ETC? 

    2018-02-07 09:36:19 来源:中国高速公路 作者:杨蕴 评论:
    分享到:

    近段时间,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朋友圈关注到了有关“汽车电子标识或将推广应用”的消息。作为从事ETC工作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我惊奇地发现,报道中提到的其他国家电子车牌的案例,如美国的E-ZPass、新加坡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德国针对货车的卫星定位收费系统,无一例外都是我们早年研究和学习过的ETC系统案例,确有张冠李戴之嫌。


    近几年,关于汽车电子标识对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影响的讨论从未间断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收费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国内公安部门目前在推动的汽车电子标识,需安装于汽车的前风挡玻璃处,如果要全面落地,与居民二代身份证类似,尚需以立法作为支撑;但与居民二代身份证不同的是,汽车电子标识与现有的机动车牌照是分离的。从《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5年修改版)中来看,汽车电子标识更像是一个辅助的交通管理手段,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车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完全替代现有机动车牌照的电子车牌,还是辅助交通管理的汽车电子标识,都需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为机动车管理手段统一配发、安装,鉴于其“识读终端能够在远距离且无须经车主同意即可读取车辆信息”的特点,此类终端能否向企业开放?如何进行商业化应用?一连串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0年颁布了有关汽车电子标识的国际标准,该标准规定的电子注册识别标识(ERI)在车辆出厂时生成和安装,伴随车辆整个生命周期,更像是对车架号(VIN,车辆识别代号)的电子化,而国内关于VIN的现行标准是GB16735-2016《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可以看出,这与目前国内公安部门在推动的汽车电子标识的概念和定位并不相同。

    相比较而言,ETC从诞生开始就以服务为出发点,由用户自愿选择安装,并通过协议与运营方约定权利、义务,更具备商业化运营的基因。但是由于ETC应用场景单一、产品和服务体验欠佳,因此,目前总体安装和使用比例仍然不高。

    高速公路收费业务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减少停车,甚至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收费站。理想的情况是:前端车道系统在车辆自由行驶的条件下实现准确的身份识别,然后从后台绑定的账户扣款即可。近两年,全国多地在探讨的基于车牌识别的高速公路移动支付系统,正是基于上述思路。但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条件下对车牌进行精准识别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汽车电子标识的全面落地以及商业化应用仍存在种种不确定性。

    如今,ETC系统已经在全国29个省份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高速公路收费业务逐步具备了在线化的条件,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都为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再升级做好了方方面面的准备。一切,皆有可能。


    笔者坚信,未来的车辆上肯定会存在电子化的身份标识,电子车牌、汽车电子标识、ETC、车联网、车路协同等都存在各自的需求和可能性。车牌识别技术在停车收费、单车道不停车收费等一些场景下也能够基本满足收费业务的需要。


    未来的高速公路收费将依托什么样的识别技术和手段?与其他场景下的车辆相关支付业务是什么样的关系?收费系统能否迭代出更多服务功能,还是与其他出行服务系统逐步融合?ETC能否在技术发展的潮流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把握机会?太多的未知,需要大家共同去探索。


  • 关键字: 汽车电子标识 ETC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