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还在谷歌工作的时候,谷歌做过一个实验:当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自己行驶时,公司将这些汽车给了20多个员工请他们开回家,这并不是真的无人驾驶,而是请这些员工坐在驾驶位上督导避免出现危险,也可以让无人驾驶车的人工智能系统学习得更好。
可车内的摄像机显示结果把谷歌“吓坏了”:20多个人中超过一半都坐到后座去了,有的喝咖啡,有的看手机。谷歌警觉了,他们发现人其实不可被信任。任何足够伟大的技术虽然看上去像魔术一样,但遇到不被信任的人仍然会带来危险。
10月28日,李开复在未来论坛上分享了这个故事,他认为“无人驾驶必须一次到位,没有所谓的人机协同驾驶”。因为人会有情绪、会犯错,所以“人是智慧交通最大的阻碍”,无人驾驶一定要把“人”拿掉,这样不但增加了安全度,另外让整个交通更有预测性。
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帮助无人驾驶发展,核心在于大量数据,数据质量提升也会让人工智能做得更好。银行、保险公司,可以把已存的数据拿出来用,新的传感器也可以提供新的数据,整个传统行业经过传感器控制被颠覆。
实际上物联网已经开始了。李开复认为最好的例子就是摩拜。每一次用户用摩拜的时候,用户的寻找、开锁、结费都是数据,上车了以后,每一辆摩拜有GPS、蓝牙、热探测器,不断地把行车信息传递到网络上,由摩拜网络调度。
每一辆摩拜单车需要一个SIM卡嵌入。摩拜每一天四五千万次的物联网互动,都可以全部捕捉起来。提取新的数据需要更多的传感器。李开复以滴滴为例,滴滴不但知道今天哪些车会在哪里,30分钟以后哪里有车,还知道派一个滴滴车接某人的时候,某人要去什么地方,所以滴滴可以预测这个车在多久开到那个地方,可以预测未来的车会在哪里,滴滴也知道有些人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七点半叫车上班,也可以预测未上线的人什么时候需要车,这样滴滴可以做很多预测,如果把这些预测用在智慧交通上,整个交通状况可以有更精确的判断,更有效率。
虽然较为复杂的城市交通还难以实现,但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已经有过无人驾驶的案例——一辆无人驾驶车运送了一车啤酒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李开复还提到了很多种未来交通的方式,比如避免危险的方式,可以采用跟随的方法,在高速上一辆正常车后面是无人驾驶车;比如共享方式,可以增添潮汐道路等,“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高精地图,车联网的普及,人行道和车的隔离,无人车道分流,在新的城市专门为无人驾驶汽车优化十字路口和道路”。
李开复说:“我认为自动驾驶是一个未来15到20年人类最大的一个催化器,因为资本和汽车公司已经接受了这一天必然来临,虽然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当资本的力量、行业的力量加上顶尖人才投向无人驾驶领域,我相信所有的挑战都会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