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中国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建设都将获得长足发展。信息惠民、智慧交通、平安社区都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欣欣向荣,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深度与广度。
车联网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而作为
车联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智慧停车场将突显其更高的价值。
更方便、更人性化、更高价值
互联网以及IOT(物联网技术)为安防行业带来极大的变革和新的机遇。这不仅推动了安防行业的创新变革,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特征。
现在的智慧停车场管理正在淡化“门禁”的概念。门禁概念涉及的是粗放管理,精细管理就不仅是门禁概念了,更包括产权的概念。比如说你家的车位,周一到周五白天是闲着的,整个社会很多这样的车位白天都是闲着的。你们家附近可能有商场,可能有医院,可能有其他的场所车位根本就不够用,他们希望找车位停车以方便办事,那你的车位能不能拿出来给他们用?如果能够合理安排,把暂时闲着的车位拿出来给需要的人用,那么社会停车资源就多一些。当然也不会让你白白拿出自己的车位给别人用,比如说这个停车位今天停了几辆车,收了一百块钱,物业分一些管理费,其他的是你的收益。
如果用卡怎么进行这种分配管理?所以我们现在有视频收费引导,每个车位前面有个小摄像头,车位上有没有车,有车的话车牌号是什么?这样就很清楚。也就是说,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你今天把你的车位提供出来,有没有车来停你的车位,它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停了多久,收了多少钱,这些数据物业知道,车主也知道,信息是透明、共享的,这样车主就可以放心地拿出来了。这就叫精细化管理,将为运营商和客户各方都带来更高的价值。
可能更多地使用人脸识别、生物识别技术,我们可能不仅不再需要带着现金出门,甚至不再需要一张卡。物联网时代的停车场,必然带给人们更多的便捷和安全,这正符合人们向往自由、渴望摆脱束缚的愿望。比如现在不仅可以用手机预定餐厅,还可以让车主用手机查找餐厅周边停车场空位情况、停车单价、是否可以预定停车位,输入车牌号预定停车位以后,手机将收到预定的车位号;手机里的APP为车主导航到停车场。这就是移动物联网时代的城市停车引导,比目前依靠LED显示的停车引导模式能服务更大的地理范围和更多的目标人群,更有针对性。
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算法愈加准确
实现上述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车牌识别。做好车牌识别了,卡的作用会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不仅是停车场不再需要卡,各种行业一卡通和城市一卡通也可以通过识别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将卡的作用弱化,甚至进入无卡时代。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可对所有出入的机动车辆进行图像捕获,支持地感线圈检测及视频检测等多种检测方式。系统还支持多种检测方式间的备份,当地感线圈检测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可自动转换为视频检测模式,大大地降低了漏拍的几率。
配合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在高清晰CCD摄像机的基础上,辅以专利的照明技术和控制技术,确保在各种时段、各种环境光(强顺光、强逆光情况下)及各种天气下均能获得清晰的驾驶人脸像信息。抓拍车辆信息的同时,也能记录当前车辆实际驾驶人,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身份验证。
通过先进的特征分析和运动检测算法,可以做到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准确抓拍,并将抓拍图片和记录保存在服务器中,查询取证简单便捷。在人车混行、管控难度更大的出入口,系统也能够提供完善出色的安全保障。
目前的系统大多支持的白名单车辆设置,可实现当此类车辆进出时,直接联动道闸开启,无需人工方式控制,车辆通行后,道闸自动下落,保证在车辆通行压力比较大的上下班高峰期间,固定车辆的快速通行和车主的良好驾车体验。
去年3月份,为了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国家发改委专门印发了《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任务分工》。这份文件中,与出入口系统相关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加快停车场建设,特别是要推动单位、小区、个人利用自有空间建设停车场,并且可以开放企事业单位的停车位资源给社会车辆使用;
二是加快车牌识别、停车诱导等高新技术在停车领域的应用,推动停车和互联网融合发展。
在企业层面,一些互联网企业如51停车、无忧停车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期解决社会停车难问题。可以预见,未来两年随着车牌识别算法的日益成熟,准确率的不断提升,并在普通高清监控相机上的广泛应用,智能停车系统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结束语
智慧停车在整个智慧城市中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却是不可或缺的。物联网则是实现智慧城市(及车联网)的重要技术手段。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说过:“从物联网到大数据再到智慧城市,是格物致知的过程,通过分析决策达到知行合一”。不久的将来,以物联网为基础,包括车联网,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可以方便地寻找停车位,不仅是交通更加畅通,智慧城市也包括停车场将迎来爆炸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