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车辆逐年增长,道路通行关系市民生活,也考验城市管理者智慧。除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杭州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成为治堵新发力点。在路网规划、精确治堵、科学调配资源等方面,都能看到“城市大脑”和大数据发挥的“智慧”作用。
每当夜幕初降,刹车灯亮起一片“红海”——这道城市风景令众多开车人、行路人烦恼不已。不久前,由高德地图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度杭州拥堵趋势下降4.94%,下半年比上半年拥堵下降了13%,治理拥堵成效在主要城市中排名前列。
治堵绝非一日之功,在杭州治堵“组合拳”众多举措中,大数据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亮点和新的发力点。
问诊大数据
快速路网多了“一纵”
家住杭州三墩的市民邵先生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开车去滨江区。过去,这是一段苦不堪言的路程,穿越主城区,虽然最短的路线是通过西湖景区的灵溪隧道,但这条路遇到堵车是十有八九,短短几公里,堵上一两个小时是常事。久而久之,邵先生宁可选择绕远路以节约时间。
2016年8月,杭州城西百姓期盼已久的紫之隧道开通。“通过隧道到滨江只需不到20分钟,百公里油耗最低的时候才4.5升,这种感觉真是畅快!”邵先生兴奋不已。如此畅快的背后是杭州“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基本成型。
而如果不是大数据的关键性支持,杭州快速路网的提法可能是“三纵五横”,而不是现在的“四纵五横”。杭州市交研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加的“一纵”,就是之浦路—紫之隧道—紫金港路—紫金港隧道。
道路是一种稀缺资源,建设、完善城市道路骨干网是治堵的基础,而大数据对城市道路规划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持。
2013年,杭州交通拥堵指数实时监测平台投入应用。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按道路等级和流量来确立每条道路的拥堵权重,将杭州市区所有道路的拥堵状况综合集成为一个“交通拥堵指数”。监测发现,灵溪隧道经常成为全城最堵点,且波及面甚广。
研判拥堵的原因,必须要取得精确的数据。西湖景区的日均客流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在过去,对这么庞大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杭州交通拥堵指数实时监测平台建成后,将政府管理数据、互联网数据、电信运营商数据和政府公共服务数据综合到一起,最后分析得出:外地游客进出景区的旅游交通和市民的通过性交通几乎对等,很容易在这里形成死结。通过修建快速路,分流市民的通过性交通,成为缓解此处拥堵的必然选项。
部门数据共享
市民出行有了精准指导
除了帮助杭州制定城建计划和治堵工程决策,大数据在日常交通管理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违法数据研判,杭州交警重点对路段违法停车、路口电动自行车违法等行为实施精细管理、有效管控和精确打击。事故发生量和伤亡数明显下降。事故少了,道路自然更通畅。
利用大数据,杭州市还重点进行了消除“四头”(转头、掉头、断头、结头)、优化斑马线、实施单行线等措施,消除交通节点、堵点影响,取得明显成效。
停车难是造成拥堵的一大因素,如果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得停车场准确的泊位信息,将极大方便驾驶员。在已有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基础上,借助PPP模式,通过“政企合作、资源互换”,杭州市城管委依法合规公开征集合作企业,实现政府掌握的停车数据与企业自行采集社会公共停车场数据的互换共享。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市区10万余个公共停车泊位的实时数据接入工作,驾驶员可通过手机APP实现泊车诱导服务与行车路径规划。
大数据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数据构成,政府大数据建设,首先要实现所有部门的数据“共享”。杭州市围绕科技治堵的工作目标,致力于城市交通数据开放共享和数据价值的挖掘。
目前,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与浙江省交通厅、运管局,市公安局、规划局、地铁集团等单位建立了数据交换共享机制,每天数据交换量已达到2.5亿条。市民通过“杭州交通”APP或微信公众号,即可获得及时准确的出行指导。
数据活起来、信息连起来、成果用起来。杭州市治堵办主任宋碧云介绍,杭州市肥沃的创新土壤、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让大数据在共享中形成乘数效应。
“城市大脑”开启
试点路段通行速度提升11%
城市中车辆的分布和行驶速度如何?借助视频识别算法,就可以轻松获得复杂道路下的车辆行驶情况。“这些交通视频如果由交警三班倒地去看,需要15万个交警,而通过算法,城市大脑可以短时间内把这些视频都看完,数清楚有多少辆车往哪个方向走了。”阿里云机器视觉专家华先胜介绍。
2016年10月,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公布了一项计划:为这座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城市大脑的内核将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问题,并最终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
“缓解交通堵塞”是城市大脑的首个尝试,并已在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部分路段车辆通行速度提升了11%。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认为,虽然这还只是极小范围的试点应用,但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社会管理的前瞻性实践,具有标志性意义。
虽然治堵已见成效,但接下来几年,随着地铁的全面施工,2022年亚运会场馆等一系列建设,杭州市的交通状况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杭州市有关部门表示,如何不断提升规划和决策水平、提高道路的有效利用率,怎样更好实施精细管理、有效管控,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治堵必将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