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良:大数据在交通管理中的创新趋势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孙正良:大数据在交通管理中的创新趋势

    2016-09-29 16:45:03 来源:赛文交通网 作者:孙正良 评论:
    分享到:

     “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论坛在北京召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书记孙正良、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王刚、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新浪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等部门企业领军人物分别围绕大数据在交通管理当中的创新趋势、互联网+道路交通出行服务创新、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服务创新、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行平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享出行的大数据调度等议题作了专题演讲。

      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市均已启用“全国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注册个人用户4869万、单位用户10万,手机APP下载安装总量1481.4万,通过手机APP注册用户559.7万,平台累计提供各类服务1.15亿次。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还延伸了服务触角,联合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交通安全宣传和出行服务的广度、深度,与人民网、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等互联网平台推出了节假日出行预测报告、团雾道路预警和出行高峰绕行攻略等出行服务信息,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在新浪微博开通认证了4300余个账号,日均发布微博数量超过1.5万条,成为服务群众重要阵地。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科学研究所书记孙正良发表了《大数据在交通管理中的创新趋势》,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1、交通管理进入大数据时代

      A、大数据时代到来

      经过20多年的公安交通科技建设,目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全国拥有机动车2.83亿,驾驶员3.84亿,还有很多的交通违法数据,交通事故数据,5万多个卡点,大量的货车信息,近百万的闯红灯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设备采集大量信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每时每刻都在采集信息。

      B、全国公安交通管理目前正在构建四个大系统

      一是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了全国统一的交管业务应用平台软件和数据库系统;覆盖全国31个省、450个地市支队、4500个县大队、25000多个中队,平均每天办理各类业务约300万笔。接入外挂软件约9000个,每天提供请求服务超过2000万次,更新数据超过1000万条。

      二是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正在以省、市交通指挥中心为依托,集交通运行监测、安全风险研判、重点车辆监管、应急指挥调度、勤务监督考核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互联互通的部省市三级集成指挥平台。目前这个平台已联网接入公路卡口37120套,其中:省际卡口1136套,市际卡口2877套、公路主线卡口5205套。平台已汇聚700亿条轨迹记录;预计2016年底累计接入卡口超过5万套。全国每天拦截查出假牌套牌车辆149辆、逾期未报废车辆27辆、逾期未检验车辆2872辆。

      三是“互联网+”交管业务办理: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网页、语音、短信和移动终端APP四种方式,为群众提供交管资讯、安全宣传教育,以及信息查询/告知、业务预约/受理/办理等10大类130余项服务。目前网页注册个人用户4650万,单位用户9.1万;手机APP下载1013.8万,这个数字与高德地图的8亿用户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手机APP注册用户455.3万;网上开始预约占比达到69.21%,交通违法行为短信告知占比23.83%。

      四是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研判平台,是公安交通管理内部使用的大数据平台。目前在江西、贵州、河北、甘肃等10多个省份应用。涉及机动车、驾驶证、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业务监管等100多个统计研判主题。此外还有交通安全态势分析、买卖违法记分分析、事故关键成因分析、执法规范化评估等11个深度挖掘主题。

      C、开展互联网+公众出行服务尝试

      近两年,公安部交管局和各地交警尝试与BAT互联网企业创新合作,将交管拥有的行业数据提供给互联网企业,包括视频信息,为公众提供出行服务。春运平安播报,重要节假日出行趋势、重点城市出行预测、避堵绕行方案、事故多发路段信息等。

      D、应用需求面临的问题

      面对快速增长的交管业务量和公众出行需求,传统的交通管理理念、手段和装备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和新发展。具体体现在:

      执法层面,公路卡口号牌识别度不高,不能达到100%,不能实现车辆精准感知、实时监管;假套牌违法行为查出难度大,实时发现、现场干预难度大。

      管理层面,路面感知能力不足,采集精确度不高,覆盖不广,联动指挥弱;跨行业、跨部门、跨系统协调不够,管理存在漏洞。

      决策层面,多元异构信息融合、海量多维信息关联和可视化分析能力不足;资源综合利用不高,确实性、预判性分析较少。

      服务层面,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够;信息发布手段、发布范围、实时性需要提升。

      政府各部门掌握的政务数据不共享、不开放、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法规不健全。近两年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双刃剑”效应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

      信息孤岛问题,应用系统各自建设,跨部门数据资源的协同共享、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存在壁垒。

      数据质量问题,海量数据的感知能力和质量需要提升。互联网数据庞杂,完整性、准确性存疑。

      数据安全问题,作为新兴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在数据安全方面挑战巨大。

      隐私保护问题,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海量的数据,也意味着更复杂、更敏感的数据。个人信息缺少法律保障。

      2、交通管理大数据创新发展思路

      怎么理解大数据。

      一是“大”数据,由内部、外部、多维度的数据汇聚起来,构成海量数据。

      二是大数据代表相关技术,包括分布式、算法分析、实时处理、存储、挖掘等。

      三是大数据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放弃因果关系思维,追求相关关系;放弃个体数据准确思维,追求群体的数据趋势;放弃事实间的逻辑推理思维,追求不断探索和实验;放弃单一数据源的狭隘思维,追求多维的数据融合。

      2014年10月,山东省率先建设应用了首个公路交通安全管控大数据云平台;2015年开始,辽宁、吉林、山西、贵州、福建等多省交管大数据云平台相继落地应用。

      创新发展思路。

      A、大数据发展的核心是信息融合

      推动公安、交通等行业数据和互联网企业等社会数据的融合。包括全国交管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平台、集成指挥平台等)、本地智能监控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跨部门的信息交换(高速公路监控视频、气象信息、应急资源等)、跨警种信息共享(盗抢车管理系统、吸毒人员管理系统)、互联网企业(路况信息、交通事件信息等)。

      B、大数据发展的关键是协同共享

      跨部门、跨行业数据资源的协同共享、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推动形成大公安、大交通的综合治理格局。需要协调构建人、车、路、环境与各行业管理一体化的关联交通信息,实现对重点对象的精准刻画。

      强化与工信、海关、国税的合作,交换机动车公告、合格证信息,把好车辆登记源头关,提升为民服务的便捷性。

      加强与交通运输部门合作,共享长途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大货车的GPS数据,共享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从业资格证信息,强化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的协同监管。

      与互联网企业开放合作,实时发布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等路况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路况,优化交通信号配时。

      C、大数据发展的根本是公众服务

      大数据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公路交通管控、城市交通控制的决策指挥和协调能力,就是要让公众出行更便捷、跟高效、更安全。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就是依托互联网企业拥有的庞大用户,在互联网+背景下优化政府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

      脱敏后的交通大数据可为车企、保险公司、科研机构等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数据分析服务。

      

      D、交通大数据应用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是各类交通路况信息的数据融合。需要将公安机关基于路面交通感知设备采集的交通信息与互联网公司基于众包技术/浮动车采集的交通信息进行集成融合,在数据质量和样本数量上互相取长补短。

      第二是动静态数据的“碰撞”。需要建立预警分析模型,实现动静态数据的实时碰撞比对,主动发现交通安全隐患的线索,为交通管理智能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有效查处以及大公安情报工作提供支持。

      三是非结构化数据的智能分析。需要提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和车辆特征识别技术,实现对移动目标的有效监测和准确识别。事件识别与预警、交通流量采集参数的视频分析;车辆特征二次识别、违法行为识别、以图搜图的图像分析;异常拥堵分析、积水点识别的异常分析。

      3、拟推进的大数据应用

      A、交管大数据平台建设

      首先我们要成立大数据专业团队;建设大数据平台;构建公共数据资源池,推动大数据创新应用。

      现有全国性的各类应用平台将进行构架升级改造。将查询统计、分析研判、图片存贮等功能项大数据云平台迁移,减轻基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业务受理负荷;拓展与国家部分相关政务系统的共享应用。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推广应用。希望平台能接入更多的路面感知设备和动态信息,通过专网接入和互联网安全接入平台。与交通运输部门信息共享交通视频信息、重点车辆动态监管数据;与国家气象局进行气象信息共享;与互联网企业就路网地图、实时路况、交通管制信息进行共享

      B、拓展互联网公众服务功能

      拓展服务渠道,推进12123语音服务、微信、互联网汽车等服务方式建设。

      统筹社会资源,推进邮政网点、二手车交易市场、4S点代办服务

      丰富服务内容,增加事故快处快赔、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缴费等业务功能,扩大应用覆盖范围,减少交通拥堵。

      C、推进汽车电子围栏系统建设

      利用更先进、更可靠的国产RFID汽车电子身份识别技术,与传统食品识别技术相融合,解决食品图像识别受天气和光线影响大、假套牌车辆识别难的问题,实现路面车辆快速、准确识别和车辆身份精准采集。汽车电子标识应用已列入国家《京津冀协调发展纲要》示范项目、公安十三五规划。目前正在无锡、深圳开展示范应用。

      汽车电子标识用于交通流量统计、重点车辆监管、公交信号优先、停车/门禁管理、禁行限行管理、通行证挂办理等。汽车电子标识将于机动车缉查布控、手机电子围栏等系统结合使用,可实现对汽车的准确定位和追踪,对打击涉车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未来可信的车辆电子身份,是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V2X通信的信任根基础。

      D、充分发挥互联网企业强大的社会信息收集和分析渠道,按照互利互惠思维,实现公众数据和行业数据的相互融合和补充,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水平,提升政府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公安机关对道路的管控能力。通过互联网企业构建收集民意的新渠道;构建服务公众的新平台;构建公众监管的新模式。

  • 关键字: 交通管理 大数据
  •    责任编辑:逐梦女孩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