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互联网+”还会颠覆谁?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交通运输业:“互联网+”还会颠覆谁?

    2015-11-02 18:30:38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张晓利 评论:
    分享到:

      目前的交通科技创新模式是在20世纪初完成的交通运输部直属企业、大企业转制后固定并沿袭下来的,这一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科研院所、大企业等为主体,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了巨大作用。“互联网+”改变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面向公众覆盖面广的特点,改变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中的创新主体、创新过程,通过改变创新闭循环链条,使创新真正接触到更为广泛的基层科研人员、对创新感兴趣的公众,真正使创新“接地气”。

      打车“滴滴”模式倒逼

      交通领域的信息化由来已久,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改造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都是交通行业“引进”信息化技术提高运输效率和能力,提升公众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然而信息化改造的主体是交通行业本身没有变,整个交通行业大的运行规则、管理方式与方法没有根本改变。

      但是“互联网+”就有本质的区别,“互联网+”的主体是互联网,它不仅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改变行业管理和运作的信息流程,更为重要的是会促使其所“+”的行业按照它的逻辑思维模式、运行模式来定位市场,扩大影响力,进而改变整个行业的管理模式,这才是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根本所在。例如滴滴打车、专车等迅速占领市场,并在公众中形成了打车“滴滴”模式,这种市场“倒逼”行业管理态势今后不仅出现在出租车行业,随着互联网加对传统行业的不断渗透会出现更多类似的“倒逼”态势,例如,基础设施建养的“互联网+”、运输服务的“互联网+”、执法管理的“互联网+”等,“互联网+”应用迅速遍地开花。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打破了行业神秘性,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人们只要愿意深入研究哪一领域,就可以获得基本的、甚至比较专业的知识、数据和信息,这就打破了以前由于信息不对等造成的信息垄断和行业垄断。

      因此,在这种互联网对传统信息获取渠道的颠覆下,传统的交通运输领域中科研人员的优势——专业技能的优势、信息和数据垄断优势、经验的优势将大大削减,如果对这种新形势认识不清的话,将会转化为逆势。在技术替代发生时期,构成企业竞争基础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过时速度将会加快,企业围绕它们所投入的大量人、才、物、信息等资源也将会被重新配置。原有的产品平台由于新技术的入侵会发生动摇,根本性、突破型创新的大量发生会加速企业原有竞争优势的消失。

      环境是实现创新的关键

      改变过去科技创新只是涉及到政府和大企业中非常有限的科研人员,将创新主体尽可能扩大化,一方面是向交通领域的基层倾斜,因为他们最了解实际情况,最有创新意愿;二是向公众倾斜,行业外的科技人员可以进入到交通行业的研发、推广等各个环节,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甚至是创新实现的先行者,只要有人对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感兴趣,有想法,我们就支持,这就会形成新的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应该是颠覆性的。

      改变交通领域科技创新的自我封闭性,向公众开放交通基础数据、科技研发瓶颈问题、科技需求、科技战略定位和规划等,让公众了解交通行业的科技创新现状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我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另外,研发平台、实验室、大型仪器等科技研发的必备基础条件也应该向公众开放,使公众获得必要的研发工具和设备。

      科研需求一旦开放,来自行业内外的头脑风暴所能带来的结果是难以想象的,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甚至是研究理念将会有很大不同,甚至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如果科研需求定位和市场前景好的话,会出现我们以前意想不到的产业链条中的增值环节,以‘专、精、特、新’为突破口,只要引导得当,会出现小的、有特色的创新与大企业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化。

      创新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政策措施,而良好的创新环境就是要鼓励创新者善于创造、勇于创业、宽容失败,而政府转变职能就是要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

      目前交通行业科研条件中的科技平台、实验室、研发基地等基本集中于高等院校、事业性科研机构和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目前交通运输行业有43个行业重点实验室,已成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些行业实验室和科研仪器条件更应向公众开放,向那些有兴趣、有科研能力的人员提供实验场所,同时这些行业实验室也成为大众创新的平台和创新思想、科技人才汇聚的地方,发挥创客空间的作用。

      科技中介服务是实现科技研发、成果推广的最有利工具,这就要求中介服务机构具有较高层次的技术和商业知识的人才,具备较强的技术、市场、法律知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挖掘和评估出真正有开发价值的专利技术,利用投资进一步开发技术和扩大知识产权使用范围,从而创造新的价值。不仅通过转让技术获取价值,而且通过建立新的风险投资企业获得价值。“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运输服务业,为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某些领域,“互联网+”的服务形式基本形成了新的业态,对传统领域形成“倒逼”态势,但是其渗透广度和深度还不高,在传统的交通建设、养护等业务领域渗入的还不到位。但是这种行业重新定位是大势所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技创新模式的变化,对科研院所、企业、公众等创新主体而言,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从互联网思维,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的市场定位,充分利用国家创新体制所给予的巨大便利,就能够在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形成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新动力,促进行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关键字: 交通运输业 互联网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