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为王:央视的大数据新闻战略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信息为王:央视的大数据新闻战略

    2014-07-30 10:32:44 来源:大数据新闻 评论:
    分享到:

      2014年马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两档王牌栏目,分别倾力打造了“春节大数据”、“‘据’说春节”等一系列特别报道。

    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把大数据挖掘与常规新闻报道结合起来,并运用演播室和主持人进行数据可视化表达的探索。报道一经推出,观众和媒体从业者都反响强烈,耳目一新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客观真实且直观的数据、极具美感和科技感的动态图表,让其他任何优美的文字描述在这些数据的面前都瞬间变得苍白无力。

    紧接着,2014年“两会”到来,央视加大了大数据分析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力度,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专门安排4分钟的专题栏目《两会解码——两会大数据》,由主持人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着手,向人民群众详细解读当天的热门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亿赞普公司作为央视此次“两会”报道中最大的大数据提供商,携手百度、腾讯,利用其拥有的大数据平台网络,每天为该栏目提供全球范围的实时数据挖掘、多维度的数据对比、深度的大众思想分析以及直观易懂的可视化服务。在11天的《两会解码——两会大数据》播报中,主持人在演播室中使用全新的立体成像技术和人机互动技术,每天都生动、直观地向观众播报大数据对“两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其内容涵盖收入分配、医患关系、交通拥堵、百姓心愿、单独两孩、大学生就业、中国“两会”全球热搜、政府新政等众多热点问题。延续这股热潮,五一小长假期间,央视再度与亿赞普公司合作,4月30日起,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栏目中推出《五一去哪里数说“五一”》专题栏目,从大数据中看生活中的新趋势。

    如此大规模地使用大数据进行专题报道,一方面说明央视对网民行为的关注度正逐渐提升,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亿赞普、百度、腾讯作为中国巨型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实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对此表示:“上世纪60年代的精确新闻报道是经过结构化调查、民意测验等调查得到的,它的及时性和数据的全面性是不够的,而大数据本身就有及时性和全面性等特点,所以与传统的精确新闻报道相比,上了一个新台阶。央视多次选择结合大数据作新闻报道或将成为未来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报道传播的一大方向。”

    一、电视新闻的大数据时代来临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这一概念的是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GI)。关于“大数据(BigData)”,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的报告中明确定义:大数据即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百度百科对大数据的描述是: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的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更积极地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资讯。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呈爆发式增长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数据感应器的出现,使数据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快速增长。互联网、物联网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为人们依据数据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提供了可能。在这种形势下,大数据已经被视为一种资产、一种财富、一种可以被衡量和计算的价值,成为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大数据具有4V的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而它的这些特点,正是我们创新新闻报道内容的方向所在。

    央视通过同百度、亿赞普和腾讯三家大数据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使得“两会”新闻报道既拥有了广度,又兼顾了深度,这充分体现出了大数据的4V特性。这三家公司在数据分析方面各有所长。其中,“百度迁徙图”对于春运回家的流入和流出实时的呈现,让不少观众大开眼界。“丈母娘的礼物”等热搜词,让观众看到了很多传统报道角度所报道不出来的新闻热点内容;腾讯微博的“话题活跃度”板块,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对网民话题的深度了解;亿赞普科技公司作为连续两年承担国家863大数据课题、数据挖掘覆盖全球89个国家、在国内的覆盖人数超4亿的巨型全流量数据分析公司,更是通过构建不同的抓取和分析维度,使得“两会”新闻报道更有深度、有细节。

    二、大数据分析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1.找准切入角度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新闻报道有更准确的切入点。新闻界是数据的重要应用者,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进行的新闻报道,可以在繁杂琐碎的非结构化数据背后,发现常规新闻中所不能体现的逻辑,找准切入点,进而对新闻热点进行深度解读。比如3月4日的《搜寻两会最热话题:百姓心中的难和易》报道中,就使用了大数据来解读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准确的切入点引起了群众的共鸣,引起的巨大影响更是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肯定。

    往年的“两会”报道也聚焦民众关注,不少媒体也试图将民意传递给政府,比如《热点问题调查》《我有问题问总理》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但是对于民意收集的手段有限,参与人数更为有限,最终呈现的民意未必能真正反映民意。而今年的“两会”却运用大数据分析,使得相对真实的民意呈现出来,比如百姓心中的“难”和“易”,如果靠我们的主观判断,百姓心中最难解决的会是什么呢?房价?教育?雾霾?交通?大家会各执己见。对此,大数据为我们抓取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收入分配的问题的结论,这个话题不仅在两年中话题量稳居第一,而且关注度又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通过大数据,更是分析出了百姓认为这个问题最难解决,不是认为政府办事不力,而是认为涉及体制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的结论。百姓的理性和对改革的乐观性,没有大数据的分析,在传统报道途径中很难真实地体现出来。

    2.加强报道深度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新闻报道对事物做出更深入的剖析。10年前,记者如想获知国家的关键经济数据,只能通过打电话到相关统计部门,经过繁琐的程序后才能拿到未必真实的数据。而如今,网络的存在使得世界各国的数据触手可及。2012年10月,有一则科技新闻《联想超越惠普,成为全球第一大个人电脑厂商》发布,读者对此颇有微词:在移动设备风生水起、个人电脑销量下滑的今天,联想成为第一有多大意义?彭博新闻社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利用数据对这则报道进行了深度解析,以2004年底联想和IBM签订合同为起点,对比了当时世界五大个人电脑生产商的股价变化,发现联想股价在8年中上涨130%之多,IBM的股价也提升了超过100%,而其他几家电脑厂商却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这有力地说明了8年前联想并购Thinkpad的决定,至少从资本市场来说,对双方是一个双赢。这样的数字很说明问题,对质疑者也给出了有力的解答。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大数据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深度。

    3.创新报道视角

    使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在《两会大数据》节目中曾提出过一个问题:中国召开“两会”,哪个国家最关注?这个问题过去完全无法解答,只能在类似《全球高度关注中国两会》这样的文字报道中找到一个模糊的描述。而今年的央视则信手拈来,借助数据分析在《两会大数据》栏目中,给最关心中国“两会”的国家排出了名次。结果有点出人意料:印度尼西亚高居榜首,而美国位列第四。在排行榜上的国家多数位于亚太地区,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和地缘交集。国人并不熟悉的秘鲁位列第七,是因为中国每年从秘鲁进口大量牛油果,使得当地人关注中国“两会”,关心中国的发展趋势。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虽然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中国的发展方向越是攸关谁的利益,谁就会越关心中国“两会”。这则报道挖取了全球89个国家的网民对中国“两会”浏览、评价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客观地比对出全球最关注中国“两会”的区域,进而到最关注中国“两会”的前十个国家,使国人对外国如何看中国“两会”的问题的答案从模糊变成明确。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巨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4.缩短报道响应时间

    大数据平台和技术使记者们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者得以更多地对数据进行快速、及时、准确地选取,以此更好地为受众提供最为及时的新闻资讯报道。无论是通过卫星传感器传递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做出近期的天气预报,还是通过遍布全球的信息网络在第一时间了解热点问题,并对热点问题加以解读分析,使观众足不出户即可瞬时掌握千里之外的资讯,大数据为新闻报道响应时间的缩短立下了汗马功劳。新闻界使用大数据技术缩短事件响应周期,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加速响应时间,显而易见地能够使掌握大数据分析报道方法的机构掌握报道先机,节约报道成本,获得最大关注量。

    对于一个综合网站的编辑来说,基于访问量的考核是其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基于自己提供的报道的真实性、先机性、阅读量的综合考评是评价其是否优秀的关键;而对于一档新闻节目来说,基于收视率、影响深度和广度的考评至关重要。近期许多编辑、记者、节目工作人员都把热点新闻作为报道的重点,他们选择热点新闻的方法很简单,仅仅是通过百度搜索风云榜和搜狗热搜榜进行选材。看似毫无科技含量的举动的背后蕴藏着大数据的影响,原来搜狗和百度都拥有独有的输入法和搜索引擎,通过它们各自的搜索引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网民点击、关注的热词进行编辑整理,并每天连续对热搜榜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新颖程度,这为许多编辑、记者、节目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网络上的热点问题关注、记者对热点问题的深入报道、节目工作人员对于热点问题的分析都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快速地响应。

    如前所述,大数据正在加速新闻界快速处理和分析信息、加速响应时间的能力,大数据的数量和速度特性,使得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更强,掌握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将会使新闻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大数据带来大机遇

    用唐朝诗人岑参描写西北边塞早雪奇景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大数据的盛行,一点也不为过。《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则认定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前景十分光明。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保证。大数据分析对我们深刻领会世情和国情,把握规律,实现科学发展,作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大趋势下,新闻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升了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使跨越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报道有了新的报道方式,增加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缩短了响应时间。这使得新闻报道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基于更大的样本量,采取数据挖掘与统计的量化研究方法,来更全面、深入地报道重大新闻主题。

    四、大数据在新闻报道中的局限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大数据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一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新闻报道的精准性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另一方面,新闻从业者不能一味依赖数据分析而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一个事件、一种现象是否值得报道,不仅仅根据数据,更重要的是依据新闻价值理论作出判断。新闻价值理论是报道规律的总结,大数据分析不仅不能代替它,反而必须受其指导才能做出正确的认定。报道会经常涉及数据,如果记者不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那么对统计的理解就会比较单一。很多人一听到大数据就容易神化这个概念,觉得大数据时代一切都改变了。其实大数据对深度报道确有意义,但这个意义是有局限性的。大数据分析不是真理的“万能判断器”,一个合格的新闻从业者不仅需要对大数据分析提供的思想作出正确的判断,还需要独立思考,遵循新闻的真理性原则进行报道。正如德国学者赫尔曼?麦恩所说:“尊重真理,对公众作真实的报道,是新闻界的最高准则。”

    在当今网络时代,我们每天都要同各种各样的数据打交道,我们自己也成为数据的一部分。不论我们想不想与大数据联系到一起,数据都会找到我们、覆盖我们,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正把我们变成新的物种。首先,大数据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从因果关系的串联思维变成了相关关系的并联思维;其次,大数据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信息产品的加工将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最后,大数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精神世界同物质世界一样将构建在大数据之上。一切皆信息,大数据正在加速新闻界快速处理和分析信息,从角度、深度、速度方面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我们期待新闻业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借助大数据分析的东风获得更好的发展。

  • 关键字: 大数据
  •    责任编辑:liujua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