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交通基础已形成 未来明朗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我国智慧交通基础已形成 未来明朗

    2014-05-07 09:18:47 来源:新华网 评论:
    分享到:

      近日,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智能交通行业虽然与国际的水平还有些差距,但是,我国对智能交通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相对于大数据、智慧城市的领域,智能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也相对多些,智能交通的发展基础已经形成,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比较明确。

    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跟踪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成立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高ITS技术研究水平。目前,ITS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指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公路和运输管理等领域,并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和济南等重点城市实现了较大发展。但是,总体来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交通运输增长的主要模式还是增加基础设施,即建设道路网络、水运通道、以及铁路和航空基础设施,这种增长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同时也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交通建设发展的基础已基本形成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关于交通行业的优先主题之一,我们国家在2000年就成立了全国智能运输协调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发布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在“十五”期间,我国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攻关,关键产品开发和示范应用。促进了以智能化交通管理为主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国许多城市进行了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公路、公交、城市等领域相继实施了大批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也立项支撑了一些重大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应该说智能交通领域里的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引导了交通运输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里的相关单位和企业来参与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建设。培育形成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研究和产业化推进的一支基本队伍,这是表现的第一方面,形成了一个基础。

    科技引领智能交通发展

    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制度创新成果,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科技引领,是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十一五”开始,863计划,将现代交通技术列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来开展研究。并且和科技支撑计划相配合,通过开展智能交通管理的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关键技术的攻关,获取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战略产品。解决了一部分制约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和战略性难题。为我们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提升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也为我们国家综合交通运输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市场加速两级分化,大型公司战略地位凸显

    国内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缺乏技术标准导致成本上升。在缺乏标准的条件下,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标准互不统一。即便在城市内部,道路上的传感器标准也非常混乱,因为传感器设备生产企业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混乱妨碍了交通数据的获取,从而无法进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预测。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方面,各省或地区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没有统一指导和标准,为将来的全国联网造成了困难。

    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格局逐步发生变化,两级分化现象明显。由于单个项目的金额在增加,千万级项目的占比明显上升,因此市场中规模较大的公司将获得更多的机会。此外完成项目后的后续服务至关重要,大公司提供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更强,因此未来很多大公司都将处于快速上升期,并有希望成为标准的制定者。此外,由于中西部二三线城市的智能交通项目正在迅速发展,各地发展步伐不一致,且投资主体较为分散,因此投资规模大小不一,很多市场能力强的小公司也将有较好的生存空间。

    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智能交通改善和提升了公众出行的服务水平,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应该说紧密结合了中国交通运输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在道路交通智能化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比较重视综合交通运输领域里的智能化系统建设和发展。比如说,我们在过去的几年中,铁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它的技术和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了包括9000多公里的高速铁路在内的全国铁路网计算机联网售票和旅客服务系统,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铁路综合监控及应急指挥系统等这样一些超大型系统,大大提升了铁路客运服务的综合智能化的水平。

  • 关键字: 智慧交通
  •    责任编辑:liujua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