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赫:东北林业大学学士学位、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12年智能交通行业经验,曾从事交通、道桥工程的规划、设计、监理、业主、工程管理等相关工作参与科技部中国智能交通协会(ITSCHINA)《中国智能交通年鉴》编写工作。现任Tranbbs中国交通技术网首席执行官(CEO)。
2013年10月19日,我去湖北武汉参加"2013年中国光谷智能交通论坛"。难得有机会比较深入的近距离就某个省份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进行调研、观察和思考。在鄂停驻大约30个小时,走访了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昊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武汉经纬视通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并参加会议与湖北智能交通产业相关公司进行了沟通,对武汉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大家分享。
早在我国"十五"计划确定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际,湖北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就向市政府提出希望组织武汉申报示范城市,但当时湖北除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没有智能交通实力企业外,也没有意愿在这一领域发展的企业,最后市政府也没有继续跟进,武汉就此也错过了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最初时机。目前阶段,湖北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但是产业发展状况正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1.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梯队
武汉最早的电子警察系统是由深圳桑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承建,卡口系统是由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这之后武汉本地智能交通企业开始逐渐增多。根据Tranbbs的统计数据,2012年湖北智能交通产业规模为40家左右,同比增长30%,智能交通产业规模在逐渐增大,其中90%的企业都集中在武汉。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分布中,湖北是除了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之外重要的产业集中省,2012年智能交通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11位,属于第二梯队产业集群地区。
图表1湖北省城市智能交通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技术网(www.tranbbs.com)
2.产学研环境好
人才和技术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影响一个产业发展速度、质量的的重要因素。从智能交通产学研角度看,湖北有着比较良好的产业环境。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也都设置有智能交通相关院系。这些高校为湖北智能交通发展持续提供了的大量人才。武汉工程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图像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这些依托高校的交通研究机构,为湖北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了科研技术储备。
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我们也看到诸多湖北企业花巨资在其他省份招揽人才,这一方面说明了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人才的需求极其旺盛;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无论技术还是管理,湖北还缺少行业顶尖人才。
湖北智能交通产业界广为流传一句话"出湖北生,入湖北死",湖北智能交通产业整体生存状况的不佳,也导致了本地人才的流失。
3.产业布局不完善
市场重点投资的智能交通子行业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我国东部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比较快的城市相比,湖北城市智能交通近几年重点投资仍集中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卡口系统和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等行业,所占比重更大,并且未来仍具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
以武汉市为例:与北京市近3000套固定电子警察相比,武汉市仅1030套;与上海市主干道基本实施"绿波"控制,平均车速达到40公里/小时,武汉市中心城区平均车速仅为24公里/小时,道路通行效率不高;与广州主干道90%以上实现电视监控相比,武汉市主干道监控不足60%,特别是二环线、三环线还处于监控盲区。
湖北众多智能交通企业业务大都定位在交通视频监控领域,仅对于这一领域而言,产业链是比较健全的,做算法的企业、做摄像机的企业、做系统集成的企业、做补光灯的企业,其中不乏全国比较知名的企业存在。但是我们也看到如交通信号控制产品企业是缺失的;近年来湖北重点投资的智能公交产品企业也是缺失的,2011-2012年两年合计投入1亿元的智能公交项目几乎全被外地企业获得。这一方面说明了湖北智能交通产业布局、细分行业存在缺失,产业单一;另外一方面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了湖北本地企业主要还是靠本地市场生存,具有对外销售网络和能力的企业不多。
4.产业投资环境不佳
从2009-2012年的湖北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投资情况来看,除2010年有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投资外,其他几年投资额度比较平稳。连续四年,湖北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排名位居全国分别为第9、7、19、18位,对照湖北省GDP在全国的排名第10位左右,湖北智能交通投资近两年落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同时期全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设需求旺盛,整体市场规模增速平均保持在20%以上。并且我们对具体项目分析看,湖北市场规模中属于湖北企业业务主要定位的公安交通管理类的智能系统比重下降。市场投资环境不佳。
对照2011-2012年项目数量与市场规模比例数,2012年智能交通项目数量在同比增加13项的情况下,市场规模反而减少2千万,每个项目的平均额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图表22009-2012年湖北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与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技术网(www.tranbbs.com)
5.外地企业强势本地企业生存状况堪忧
相比较2012年湖北本地城市智能交通产业规模为40家左右,同比增长30%,外地企业的数量在2012年也增加许多,同比增长175%,达到33家。
市场竞争企业数量增长70%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规模却下降8%。2012年湖北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产业规模=329,该指数排名全国第26位,排在湖北之后的是青海、西藏、云南、甘肃等地。企业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另外一方面,前文提到湖北城市智能交通企业主要定位在交通视频监控领域,而这两年海康、大华在电子警察、卡口市场的低价策略对这一领域的中小企业生存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加速这一领域的市场重新洗牌。
湖北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是一个相对开放,没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市场,属于近几年智能交通企业"跑马圈地"的重要选择地,并且外地企业在湖北市场中处于强势地位。千万级别以上项目70-80%被外地企业获得。500万以上项目,2012年武汉市的电子警察、卡口、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以及省队的雷达测速仪采购项目,2011年武汉智能公交、交通信号灯倒计时屏等项目,大多被外地企业中标。
企业要发展壮大,地区形成规模产业,政府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必不可少,很少有企业在本地市场做的无声无息,在外地市场大放光芒。
6.未来几年发展机遇
2011年启动的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武汉市智慧交通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五个平台、十二个应用方向",总投资几个亿,新的投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武汉是我国30个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之一,2012年第一批入选示范建设;2011年,武汉入选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全国十个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武汉市被科技部列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两个试点之一;2012年,武汉市又被中国工程院确定为五个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之一;2013年1月,武汉市被住建部列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武汉在近几年国家几项大的交通政策支持方面无一旁落,而这些政策的落脚点之一就是包含智能公交、出租车信息服务、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化、智慧交通管理、物流信息化等内容的智能交通。政策支持也为湖北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在智能交通社会需求旺盛、政府政策积极、行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资本市场也投来了更多目光。目前,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0月25日新三板挂牌,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另外了解到还有其他比较优质的企业在接洽风险投资。资本的注入提高了企业在行业中关注度,资金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技术提升、人才招纳、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
7.结束
湖北在"十二五"期间的这一轮智能交通投资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从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先入为主,数据为王的特点来看,这一轮投资对湖北智能交通产业环境的改善、产业规模的增长、企业实力和质量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错过这几年可能出现的快速发展期,湖北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也就有了定论,市场格局定型。从这个角度看,未来3、4年的发展将决定更长时间段内的湖北产业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