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智能交通十大事件盘点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2012年中国智能交通十大事件盘点

    2013-01-28 16:12:09 来源:智能交通管理杂志1-2月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分享到:

      金龙走,银蛇舞。又是一年盘点时。


      在2012年的开头,我们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行业发展的关键词文章,其中提到了上市、圈地、购并、需求推动。


      回过头来看,基本上命中,上市企业有中科通达、北京聚利,闯关失败的有,正式筹备上市的更多;


      圈地,这个没什么能比BT模式的盛行更能说明问题,据中国交通技术网的全年智能交通项目统计数据,BT、BLT、BOT项目占所有项目的17%;


      并购,易华录收购天津京翔,数字政通将汉王智通收入囊中,金螳螂收购江苏怡和,大唐电信收购江苏安防41%股份,CIC收购四通等等收购行动并未受到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这个行业已经进入盘整的阶段;


      需求推动,我们最初以为道路监控领域会有新的趋势,但一体机的发展依然不温不火,标准的推出也"静悄悄"的,倒是音视频传输标准可能会有升级。但公共出行信息服务升级却是非常热门,这以广州行讯通和深圳市交通出行指数为代表。此外,上汽和博泰推出的ivoka甚至推出了整合了几家交通信息服务商的数据,推出了动态路径规划信息服务,而世纪高通还中标了广州市公安局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项目。


      在本期《观点》栏目中,有两篇文章已经对2012年的智能交通发展特点做了介绍,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与往年的十大事件评选相比,今年未再单独邀请专家参与评选点评,而是通过邮件的形式邀请他们也来参加网络投票,所以本年度的十大事件,是完完全全由网络投票产生的。


      截止2013年1月9日,总的投票人数为127人,投票人数不多,但是每一位参与者都是纯粹的智能交通人,他们最终决定了2012年的智能交通十大事件是哪十大。从事件属性来看,十大中涉及到ITS标准的有两项,一个是基础的技术标准,多由ITS标委会主导完成;一个是公安口的产品标准,由无锡所归口完成。属于交通运输领域的事件有4项,其中尤以交通运输部《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最为令人关注,同时公交都市、路网中心成立也说明了交通运输部近年来在智能运输领域的动作之大,力度之强。属于传统的智能交通管控只有一个,八省市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开创了省与省之间的交管合作先例。


      BT、公交优先、北斗、战略、标准、合作,这是2012年智能交通十大事件的代表词。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和关注十大事件的同仁,谢谢你们,来年我们继续盘点,继续总结智能交通人的酸甜苦辣。


      事件一:北斗卫星导航完成亚太区域覆盖



      2012年2月25日,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4月30日、9月19日,第十二、第十三颗和第十四、十五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分别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10月2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10月25日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对亚太地区全覆盖的发展目标,已实现全部系统功能和指标,这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并将于2020年完成35颗卫星组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科技部9月18日印发《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末,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要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初步建立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

    交通运输部于2013年1月初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天津、河北、江苏、安徽等9省(区、市)作为示范省份,须在3月底前完成本省80%以上北斗/GPS双模车载终端安装任务。

      王云鹏教授:随着北斗导航、云计算、车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智能交通领域将在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管控等方面产生新的技术变革,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将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提供有效手段。


      智能交通管理:北斗几乎每年都进入行业十大事件,北斗不仅是行业的热盼,更是整个国家对于北斗事业的支持与关注。北斗的应用领域无限宽广,但在现阶段如何与GPS进行竞争,提高北斗在车载领域的占有率,却是十分当前非常急切的事情。由政策推动北斗事业发展,解决了北斗产业规模与成本两者之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两难问题。政策推动下,北斗应用规模将由一定程度的增长,规模化应用之后,也将降低北斗产品的成本。现在北斗终端已经有不少市一级的示范项目,一些城市的出租车也将大规模换装北斗/GPS双模产品,目前为止,北京和深圳已经确定加入这一行列,可以预见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加装双模终端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北斗车载终端产业已经借上了东风,但能否借到利箭,满载而归?

      事件二:交通运输部《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出台

      2012年7月31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在北京开幕,交通运输部在大会上发布了《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

    《战略》指出到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要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为本世纪中叶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战略》提出将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智能交通框架体系;突出重点,加快推动系统建设和规模应用,为公众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自主创新,努力实现智能交通技术突破;应用导向,加快智能交通标准化建设;创新模式,着力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化。

    《战略》提出到2015年,实现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车辆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等感知和监控;出行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其熟悉方式获取所需出行计划和实时出行信息,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分担力,缓解城市拥堵,便捷出行;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船舶、长途客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全过程监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海事信息服务系统。

      曾乾瑜:建设热烈,亮点不足,前景可期。


      智能交通管理: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智能交通为名的发展战略文件,其意义不言而喻。这样一个纲领性文件,将为我国智能交通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该文件主要涵盖的是智能运输、交通信息服务等由交通口所主导的领域,在由公安口主导的城市交通管控、交通安全领域涉及很少。在公安口,我们也应该关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该规划由公安部制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其中包含了十二五"时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发展趋势;规划目标;规划重点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等。只是关注度远不如以智能交通为名的《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事件三:六项智能交通国标发布

    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8归口的国家标准六项:《电子收费OBE-SAM数据格式和技术要求》(GB/T28420-2012),《电子收费基于专用短程通信的电子收费交易》(GB/T28421-2012),《电子收费关键信息编码》(GB/T28422-2012),《电子收费路侧单元与车道控制器接口》(GB/T28423-2012),《交通电视监控系统设备用图形符号及图例》(GB/T28424-2012),《智能运输系统消息集模板》(GB/T28425-2012),并于2012年10月1起实施。

      袁宇:智能交通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道路运输及交通管理中有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越来越系统化,并有了适宜于中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更可喜的是产业化进程在逐步加快,相关的上市公司规模逐步壮大,这为中国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成博:智能交通技术在技术上有视频技术和无线技术的支撑,也不缺乏组网管理的软件技术,缺乏的是合理的易于推广的盈利模式,所以鲜有运营商做大手笔的投入。

      智能交通管理:ITS标委会是我国最重要的ITS标准制定机构,也是与国外技术组织合作最多的机构,其制定的标准涵盖范围最广。


      但是,再好的标准,也需要执行贯彻,也许ITS标委会会探索出一条更好的标准与行业发展深度契合的路径。

    事件四:汽车行驶记录仪、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交通信号灯三项新国标发布

      作为交通领域最重要的管理方和执法方,公安系统承担着对各种交通安全法规、交通管理科技标准的制定和修编工作,2012年来就先后对三个国家标准进行修编,并发布实施。

    7月1日,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起草,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无锡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无锡安邦电器有限公司、浙江富阳市新源交通电子有限公司、南京多伦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蓝泰交通设施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参与起草的《道路交通信号灯》新国标正式实施。该国标是自1994年、2003年之后的第二次修编。

    由公安部修编的《汽车行驶记录仪》新国标于9月1日起实施。标准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等单位参与起草,最终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使用,对遏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此次标准工作组在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次标准修订的原则:一是完善通信协议、统一产品形式;二是适当拓展基本功能和提高产品技术等级。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新国标9月1日起实施,GB7258是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管理最基础的技术标准,是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车安全技术检验、事故车检验鉴定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新车定型强制性检验、新车出厂检验和进口机动车检验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所采用的汽车分类标准与汽车行业所采用的汽车分类标准不尽一致,不利于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对机动车(尤其是汽车)的综合管理。

      朱智钢:随着全社会的愈加关注,依托ITS新的标准制定和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将ITS企业做大做强,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有效方法。


      智能交通管理:此次发布的三项国标,都是对原有国标的修订版本,本期杂志就有对《道路交通信号灯》的解读稿,我们还将于下期发布《汽车行驶记录仪》新国标的解读稿,敬请您的关注。


      这三项标准中,《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原有国标是1997年发布实施的,其余两个是2003年发布实施。三项新国标都是有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老师们主导修编,他们承担了交通管控领域大部分产品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与修编,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由于交管系统拥有交通违法的执法权,公安口的产品和技术标准都能得到较好的执行与推广,这一领域的标准执行贯彻水平要好于交通运输领域。

      事件五: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召开暨2012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公布

      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于9月2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中国民航局、总后军交部等有关部门以及地方科技、公安、交通等部门,协会组织机构以及国内外交通、汽车、信息、电子、机械等行业近400名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了全体大会。

    会议上,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吴忠泽理事长就国际智能交通的新动向、中国智能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内容作了主题报告。

    大会上还举行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基金捐赠仪式暨首届智能交通科技奖颁奖仪式,仪式上授予城市地面公交高效能组织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行驶安全技术及工程应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指数理论方法及应用、智能化城市道路交通诱导系统成套技术与装备4个项目一等奖、授予"智能列车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推广和应用、城市大型活动交通集成指挥调度系统、城市道路交通异地集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冰雪条件下车辆行驶安全保障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营运车辆能耗监测与排放估算关键技术及应用、面向驾驶行为预警及导航的多功能车载系统研发及应用、城市区域交通状态分析理论与方法"等7个项目二等奖、授予"深圳巴士公交智能调度系统项目"、"多车道自由流电子收费系统路侧单元与车载单元关键技术研究、FZL300型点式ATC系统、基于预测和仿真技术的世博园区人流控制系统研究、双通信区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系统、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系统、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研究、基于多网络协议的电动汽车远程监控、诊断及标定技术开发与应用、交通警务车载信息平台"等9个项目三等奖。

      吴渊:智能交通行业技术进步很快,但管理部门的学习和运用滞后。


      智能交通管理:借用官媒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是一届成功的大会,一届团结的大会。本次大会最大的贡献在于,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最高奖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这对于智能交通人来说,就像是有了自己的图腾。此外,不得不提的是,2012年,中国智能交通人第一次站上了世界智能交通的最高领奖台,来自国家ITS中心的王笑京主任入选第十九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名人堂,以表彰他对智能交通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对推动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事件六:城市智能交通建设BT模式盛行

      根据中国交通技术网的统计,2011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增长31%,BT模式使用频繁是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到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表现欠佳,各地方政府对BT模式更加倚重。

    所有BT项目中,以道路监控项目以及系统集成项目居多,但其他领域也开始出现,如智能公交。

    贵州、北京、江门都开出了项目额上亿的BT项目,其他滨州、来宾等二线城市也有几千万的BT项目。

      徐来鹏:"城市智能交通建设BT模式盛行"推动了市场增长,同时也促使大项目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自己充裕型企业集中,加速了行业的洗牌;BT模式让集成商更加关心采购成本、产品质量,从而导致产品商利润率下滑,加速了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于芳:BT发力,期待its建设满足业主、管理层需求同时,多关注出行者需求。


      陈德明:整体来讲我国今年的智能交通没有太大发展,主要原因应该是来自经济不好,我们有好多此类项目都因预算资金不到位而流产。


      智能交通管理:想必大多数智能交通企业对BT、BLT都有话说,BT对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甲之甘露,乙之砒霜,这句话来形容BT盛行,最恰当不过,对于有资金实力、政府关系良好的大中型企业,BT这道门槛能够帮助其避免不少的竞争,而且BT项目一般都是巨型项目,这对于吸引资本关注也是最佳的途径之一,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BT却是一道吞不下去的大餐,风险高,项目进度难以控制,但是不去尝试做BT项目,却有可能既吃不到肉,也喝不到汤,沦落到被收购的境地。


      关于BT的利弊判断,本期有好几篇文章都有提到,而且我们也相信,很多企业对BT也都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至于政府是否会谨慎使用BT,也许要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见分晓。

     事件七:国务院再出台公交优先的支持政策

      10月10日,由温家宝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会议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任务:

    (一)强化规划调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相互衔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将其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三)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四)加大政府投入。城市政府要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十二五"期间,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实行电价优惠。(五)拓宽投资渠道。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信托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六)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增加划设城市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扩大信号优先范围。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加强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的监控和管理。(七)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监管。规范技术和产品标准,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轨道交通工程验收和试运营审核及第三方安全评估制度。(八)规范公共交通重大决策程序,实行线网规划编制公示制度和运营价格听证制度。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制度。

      王耀兵: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速度快,在技术水平可以称之为国际先进。然而,由于与之相配套的政策、运行机制机制并不健全、各系统之间的统一、协调性较差,有些开发的系统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基础数据也不能很好的共享,致使许多成果付诸东流,有的即便是得到应用也是笼子的耳朵。特别表现子在交通安全智能化方面。


      智能交通管理:公交优先已经喊了接近10年了,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尤其是近两三年来,以BRT、地铁、公交专用道为代表的公交优先项目已经盛开在大江南北,不论是发达的东部还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公交优先已经深入人心。这不,自10月份国务院发布这一政策之后,进入到2013年1月,又再次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可见国家层面对公交优先的重视程度。

      事件八:公交都市第一批名单公布

      10月16日,由深圳市交委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公交都市发展论坛在深圳物博会期间举行,会上,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第一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名单:北京、济南、石家庄、太原、大连、哈尔滨、南京、郑州、武汉、长沙、深圳、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

    2011年,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客运量达787亿人次,比2008年增长28%,相当于将全国城市居民每年运送100多次。其中,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71亿人次,比2008年增长一倍。城市公交电子支付卡全国平均使用率达到37%。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达到3.4万条;运营车辆达到45.3万辆,比2008年增长27%;运营线路总长度达67.3万公里,比2008年增长了3.5倍;全国公共汽电车场站面积达5231万平方米;轨道交通运营车辆9945辆,比2008年增长1.4倍。

    此外,继2011年公布第一批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示范城市后,交通运输部在今年公布了第二批15个城市,青岛、南通、十堰等15个城市入选。

    第一批15个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示范城市为:北京、石家庄、大连、哈尔滨、泰州、杭州、宣城、潍坊、郑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兰州、昆明。试点车辆10.7万辆,占全国出租汽车总数的8.5%。

    每个试点城市交通运输部将给配资金800万,地方政府拨款完成系统建设。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套终端、三个中心",即车载终端、监控指挥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和电召服务中心。该系统具有出租汽车定位监控、电召调度、动态监管稽查、服务质量监督考评等功能。车载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服务终端、计价器、服务评价器、智能顶灯、摄像头等。

      刘桢:应该从细节开始发展,例如Non-MotorizedTransport慢行交通,从而让他更好的与绿道还有已有的公共设施与公共交通连接(BRT)。除此之外,停车系统的提高能更好的让交通连接顺畅与加强,让更多人选择更可持续发展的出行模式,让人们从根本上了解绿色文化与文明,也让国家更国际化。


      智能交通管理:公交都市是大部制之后,城市公交归属于交通运输部管理后,交通运输部实施的第一次全国性推动公交优先的举措。无需再言发展公交对于缓解拥堵、降低小汽车出行、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利好,这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城市管理者的共识,同时加上国家三番五次的出台支持公交优先的政策,可以断言,公交都市绝不会成为烂尾工程,而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里程碑。

      事件九: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正式挂牌

      7月18日,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简称路网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路网中心主要承担路网运行监测、应急处置、出行服务三项核心职能。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华兼任路网中心主任。

    据悉,早在2006年年初,交通部就组建了公路气象与应急处置工作组。几年来,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中,在完成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交通保障任务中,在重要节假日的值班过程中,工作组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实战检验,工作组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初步建成了全国联网的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培养了一批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业务骨干。

    目前,路网中心基本建立了覆盖重要干线通道、易堵路段、省界收费站、特大桥梁、长大隧道、重要服务区和治超站的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可以初步掌握全国干线路网路况运行信息;积极推进部、省两级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系统建设,相继开通了"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公路服务站》直播栏目、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FM99.6)等平台,全面开展全国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出行信息服务工作。每年春运、重大节假日期间,路网中心都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路况信息,为公路出行者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谢光秋: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正式挂牌,对下面的交通指挥、调度等工作安排指明了一个方向!


      周源源:未来的智能交通更加简易科学化、智能化等。特别是高速公路出行信息平台的搭建和应用、全称监控的全线辐射的应用更为广泛、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路段上的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管理:路网中心的挂牌成立,代表着我国公路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说明公路科技领域的基础建设和技术储备达到了对全国主要道路路网进行监测的要求。


      值得赞许的是,路网中心承担的功能不仅面向管理,同时将公路交通信息实时的对外公布,不仅及时对媒体和公众提供重大节假日的路况信息,还在网站上常年公布道路交通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有管制、天气等,还有动态的事故处理信息。一些交通信息服务企业就直接采用了该路网的数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在城际交通信息数据缺乏的难题。此外,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FM99.6)的开播,为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我们在2012年11月刊详细介绍过该广播电台在不同区域、不同高速公路线路是如何采集交通数据、发布交通信息的,该技术的核心是路侧同频广播技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事件十:京津冀晋蒙辽鲁豫八省(市、自治区)公安交管部门签署框架协议

      10月29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公安交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在河北涿州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并联合制定了八省(市、自治区)公安交管部门交通管理协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京、津、冀、晋、蒙、辽、鲁、豫八省(市、自治区)公安交管部门"合作互助、联合联动"的现代化交通"大交管"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在这份框架协议的指导下,今后,八省(市、自治区)公安交管部门将就共同关注的重大活动交通安全保卫、恶劣天气应急处置、阶段性交通管制、省界道路交通拥堵、重点车辆联管联控等工作开展协作。

    根据该框架协议规定,八省(市、自治区)公安交管部门将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互助、责任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密切省、市、县三级警务协作,形成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合力。在工作中,各地将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机制,共同提高交通事件处置效率,及时互通联动工作信息、重点车辆违法信息和省际间协作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应对措施;建立重大活动交通安全保卫联动机制,以缓解任务核心区交通压力为目标,互为源头、互相安检、互相支援、互相稳控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避免重复检查、漏检漏查,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交通活动的干扰;建立恶劣天气共同应对机制,遇有波及两省(区、市)以上的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或因恶劣天气需其他省(区、市)协助的,相关交管部门按照不封主线、省内化解、互相支持的原则,共同应对,共同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建立省界道路联合疏堵保畅机制,遇有因道路施工、大交通流量、交通管制或交通事故等导致的省界道路交通拥堵时,相邻省(区、市)交管部门按照源头控制、近端分流、车辆过主线排队待机等手段,积极疏导本省内滞留车辆,确保尽快恢复交通;建立省界道路施工协调机制,遇有省界高速公路、国省道路需断交施工或绕行路线涉及其他省(区、市)的,按照互相理解、互相支援的原则,合理选择绕行路线,共同加强绕行路线交通组织,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群众出行带来的影响;建立重点车辆联合管控机制,对八省(区、市)范围内跨省运营的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按照联合管理、全程管控、责任共担的原则,坚决杜绝群死群伤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翟思中:智能交通行业整体发展迅速,未来发展方向应该会以整体行业优化为主,随之通行收费的减少后期整体行业红利可能会有所下降,提升整体深化服务更为重要。

      智能交通管理:我们相信,未来将会有全国性的"大交管"框架协议签订,而且还将有更多省市的交管和交通部门进行合作,共享交换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因为在现在的中国,交通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城市就能掌控的事情,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员、物资的流通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城际、城市内部的交通管理,都考验着管理单位的协作能力,严峻的拥堵形势也在倒逼着省份与省份、城市与城市、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得不沟通,不得不进行合作,这种趋势将持续考验着交通人的智慧与勇气。


  • 关键字: 2012年 中国智能交通 十大事件
  •    责任编辑:智能交通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